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病理學檢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及診斷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某院的門診住院患者150例的淺表淋巴結節細胞病理學涂片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淋巴結節細胞主要從頸部選取,進行細胞病理學檢查及診斷。結果經過檢查后,發現150例淋巴結節中,主要以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結核、淋巴結轉移性癌為主。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的符合率96%,難以診斷率為4%,所有涂片的穿刺成功率為100%。結論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的符合率較高,且操作簡單可靠,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質的推廣。
【關鍵詞】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診斷
淋巴結病變為臨床常見疾病,其中,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病因相對較多,可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在具體淋巴病變診斷中,借助患者病史、常規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的檢查效果不佳,影響預后。選用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的創傷小,禁忌少,優勢較為顯著,可適用于淋巴結病變檢查。基于此,本文研究分析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及診斷,擇取150例表淋巴結節細胞病理學涂片,進行具體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某院的門診住院患者150例的淺表淋巴結節細胞病理學涂片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齡15~80歲,平均年齡(45.88±4.91)歲。
1.2方法
(1)樣本采集。淺表淋巴結細胞采集選用一次性5mL注射器,針頭選擇7號。選頸部腫大淋巴結。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充分暴露淋巴結。針刺前,實施消毒處理,選用碘酊消毒。消毒后,拇指與食指固定,避免穿刺過程中發生淋巴結移動。穿刺時,將一次性注射器沿著淋巴結長軸穿刺,進入淋巴結皮質內。之后,借助一次性注射器的抽吸能力,反復抽吸,并變動針頭方向,反復抽吸,獲取淋巴結細胞樣本。采樣完成后,負壓推針[1-2]。(2)涂片制備。將一次性注射器吸出的淋巴結細胞樣本均勻涂薄片,數量為3張。進行常規晾干,再運用瑞氏染色與HE染色。其中,2張涂片進行HE染色,將其置于95%乙醇,實現處置。對于剩下的1張涂片,則選用瑞氏染色。之后選用光學顯微鏡對涂片進行觀察,了解具體細胞狀態,實現診斷。(3)注意點。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醫師進行,包括穿刺、制片和光學顯微鏡觀察等,并注意遵循操作規范,降低操作失誤[3]。
1.3觀察指標
對具體150例涂片樣本結果進行分析,再確認具體符合率,統計穿刺成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觀察夠,150例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涂片中,主要以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結核、淋巴結轉移性癌為主。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的符合率96%,難以診斷率為4%,所有涂片的穿刺成功率為100%。其中,反應性增生者52例,占36.67%,淋巴結結核者21例,占14%,淋巴結轉移性癌癥者48例,占32%。淋巴結化膿性炎者20例,占13.33%,淋巴瘤3例,占2%。具體的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病理學檢查結果,見表1。
3討論
淺表淋巴結腫大屬常見癥,該癥的病因復雜,可由部分、全身性疾病引起,還可由藥物、毒素、代謝產物等引起,造成淋巴結發生炎癥、充血滲出等問題,最終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為避免淋巴結病變,需采取適宜的診斷方式,實現對淋巴結的病因早期診斷,為患者的早期治療提供幫助。在具體的淋巴結細胞學診斷中,應囊括如下幾點內容:(1)非特異性炎癥。主要是在光學顯微鏡下能夠發現大量的中性粒細胞,蛻變細胞,可斷定的為非特異性驗證。(2)特異性炎癥。常見表現為肉芽腫性炎,其中主要有凝固性壞死樣伴類上皮細胞、多核巨細胞等,可診斷為特異性炎癥。(3)轉移性淋巴結癌。光學顯微鏡下,可發現癌細胞,其主要特征為細胞核大、核仁顏色深,且以堆狀分布。(4)惡性淋巴瘤。光學顯微鏡下,發現彌散分布的異形細胞核,染色質粗[4]。結合上述淋巴結細胞學診斷,可實現對早期淋巴結腫大的病因分析,為具體的淋巴結病變治療提供幫助,實現早發現、早治療。在淋巴結細胞學診斷中,可選用淺表淋巴結合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其具有操作簡單、對患者的創傷小等特點,可用于淺表淋巴結節細針穿刺細胞性檢查實現對淋巴結腫大的診斷,且患者接受度較好。在具體的檢查中,需注意細針穿刺過程中,規避出血、血腫、繼發感染等問題[5]。本次研究主要對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及診斷展開研究,擇取患者150例,選用細針穿刺的方式,展開細胞學病理檢查,結果證實:發現150例淋巴結節中,主要以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結核、淋巴結轉移性癌為主。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的符合率96%,難以診斷率為4%,所有涂片的穿刺成功率為100%。由此可見,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及診斷的符合率高,且具體使用過程中簡單易行,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能夠規避不良問題發生,保障穿刺成功率,為淋巴結腫大早期診斷提供參考,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德珍,陸衛平.197例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細胞學和術后組織病理學的統計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s2):249-250.
[2]崔玉秋.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在甲狀腺腫瘤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4):25-27.
[3]虞飛燕,金海,徐志,等.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在體表淋巴結腫大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7):947-949.
[4]吳娟,王珩,劉杰,等.細針穿刺細胞學診斷淺表血管黏液瘤1例[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6,23(9):700-700.
[5]鄧彥東,馬曉雯,劉文聰,等.淋巴結穿刺細胞學檢查聯合HMGB1、Tg檢測對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J].山東醫藥,2017(44):89-91.
作者:王慧慧 單位:吉林省延吉市延邊腫瘤醫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