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皮樣細胞腫瘤臨床病理分析范文

皮樣細胞腫瘤臨床病理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皮樣細胞腫瘤臨床病理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皮樣細胞腫瘤臨床病理分析

《診斷病理學雜志》2016年第六期

[摘要]

目的探討子宮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PEComa)的病理形態、免疫組化特征及鑒別診斷。方法對6例子宮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行HE及免疫組化染色,并結合相關文獻進行復習。結果6例腫瘤均由透明或嗜酸性細胞巢或寬窄不等的細胞索組成,間質血管豐富并伴有不同程度透明變性。免疫組化:6例腫瘤細胞vimentin、HMB45、SMA和desmin均不同程度(+),CK、S-100、melanA和CD10(-)。本組1例失訪,其余5例均存活。結論子宮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是一種罕見的間葉性腫瘤,具有比較特征性的病理形態及免疫組化特點。

[關鍵詞]

子宮腫瘤;上皮樣細胞;免疫組化;鑒別診斷

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tumor,PEComa)是一組非常罕見的間葉性腫瘤,組織起源不明,可發生于人體多處不同臟器,而且命名多樣,容易誤診。發生在子宮的PEComa甚為罕見,Bonetti等[1]在1992年報道了首例子宮PEComa,至今,國外文獻僅見不足百例報道[2],國內文獻多為小樣本及個案報道。本文收集6例子宮PEComa并結合文獻進行復習,以探討其病理形態及免疫組化特征、診斷和鑒別診斷并分析其生物學行為。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病例來自2008—2014年間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活檢及會診病例,6例患者已行子宮或腫瘤切除,病理診斷明確。

1.2方法腫瘤標本均經4%甲醛固定,常規脫水,石蠟包埋,4μm厚切片,HE染色,光鏡觀察。免疫組化采用EnVsion兩步法。所用抗體CK、HMB45、melanA、SMA、desmin、vimentin、CD10、S-100和Ki-67均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1.3結果判定采用半定量計數方法,以細胞膜、細胞質或細胞核呈棕黃色顆粒狀著色判定為(+),陽性細胞數0為(-),1%~5%為(1+),6%~50%為(2+),>50%為(3+)。

2結果

2.1臨床特點6例患者年齡20~51歲,平均41.5歲。4例主要臨床癥狀為下腹疼痛,發現盆腔包塊半年至6年;另2例因月經量多、下腹痛檢查發現宮頸腫塊。4例發生于子宮體部的腫瘤已行全子宮切除術,發生于宮頸的2例行腫瘤剝除術(表1),1例失訪,另5例隨訪時間6~71個月,均無腫瘤復發。

2.2病理檢查

2.2.1巨檢6例腫瘤均為圓形或橢圓形,無包膜,界限較清楚,實性,質地中等;切面呈灰粉或灰白色,無出血、壞死,直徑分別為3.5~7cm。4例發生于子宮體部,2例發生于子宮頸部(表1)。

2.2.2鏡檢6例腫瘤中,4例(例1、3、4和6)完全由上皮樣腫瘤細胞構成,2例(例2和5)由上皮樣腫瘤細胞和梭形腫瘤細胞混合構成,但是仍以上皮樣細胞為主(占90%~95%),梭形細胞僅局限性存在(占5%~10%)。上皮樣瘤細胞界限較清楚,體積較大呈圓形或多邊形,胞質透明或淡嗜酸性細顆粒狀圍繞在細胞核周圍,細胞核大,圓形或橢圓形,中位,染色質呈細顆粒狀,有的細胞核內可見清楚的小核仁,也可見一些細胞核呈固縮樣,染色深,形狀不規則。上皮樣瘤細胞呈片狀或巢團狀排列,瘤細胞與血管關系密切,常緊密圍繞血管排列(圖1)。梭形瘤細胞邊界欠清,胞質豐富、淡嗜酸性、呈條索狀排列,核呈橢圓形中等大小,染色較深(圖2)。梭形細胞與上皮樣細胞之間可見移行。兩種瘤細胞形態均比較溫和,異型性小,核分裂少見(0~2個/10HPF)。間質血管較豐富,大多為薄壁血管,呈交織網狀或裂隙狀,也可見少數厚壁血管。間質中大多可見多少不一的嗜酸性玻變樣物質,圍繞腫瘤細胞團或血管壁分布,但例1腫瘤內未見明顯嗜酸性玻變樣物質。有的腫瘤部分區域還可見黏液樣變性。腫瘤無包膜,邊緣界限大多較清楚,呈推擠式生長,2例(例2和4)腫瘤邊緣呈浸潤性生長(圖3),類似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并可見血管內瘤栓(圖4)。

2.2.3免疫組化6例vimentin、HMB45(圖5)和SMA(圖6)均不同程度(+),4例desmin(+);6例melanA、S-100、CK和CD10均(-),Ki-67增殖指數2%~5%(表2)。

3討論

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是一組較少見的、由血管周上皮樣細胞構成的、在組織學和免疫表型上有獨立特征的間葉腫瘤。1994年Bonetti等[3]最早提出血管周上皮樣細胞的概念,1996年Zamboni等[4]首先命名這類腫瘤。PEComa是一個腫瘤家族,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透明細胞“糖”瘤、淋巴管平滑肌瘤病、鐮狀韌帶透明細胞肌黑色素細胞腫瘤和發生于子宮、胃腸道、腹腔、胰、外陰、膽道等少見的透明細胞腫瘤。發生于子宮的PEComa由于少見,常容易誤診。

3.1臨床特征一般發生于成年人,年齡分布較廣(17~79歲),平均51歲[5]。多發生在宮體,少數發生在宮頸。多數患者有不規則陰道出血、下腹疼痛或子宮占位性病變,常常由B超檢查診斷為漿膜下、肌壁間或黏膜下的平滑肌腫瘤。文獻報道,少數PEComa可伴有結節性硬化綜合征,但是發生在子宮的PEComa卻很少見[6]。本組4例發生于宮體,2例發生于宮頸,均不伴有結節性硬化綜合征。

3.2組織學特點巨檢:多數病例表現為子宮孤立性結節,發生在肌壁間,少數為漿膜下或黏膜下,個別為多發[7]。腫瘤直徑多數為1.5~5cm,有報告最大直徑達30cm[8]。腫瘤切面呈灰白或棕黃色,邊界清楚,無包膜。鏡檢:腫瘤細胞呈多邊形、圓形,具有透亮到淡嗜酸性胞質,也有細胞質內可見色素的報道[9];細胞邊界清楚,偶爾顯示核周嗜酸性帶圍繞透亮區,核小圓到卵圓形,無異型、中心位,伴有小核仁。梭形細胞相對少見,與上皮樣細胞混合存在。本組2例可見梭形瘤細胞,呈束狀排列,與血管關系不密切。細胞形態較規則,有些可見多核和單核瘤巨細胞,少數細胞有異型性和壞死,核分裂象多少不一(0~11個/10HPF)。腫瘤細胞主要呈巢狀排列,也可伴有束狀或彌漫排列,也有報道呈血管外皮瘤樣排列[9]。間質血管有明顯特點和診斷價值,多數病例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部分可見透明變性的小動脈以及大的厚壁血管,部分瘤細胞圍繞血管周圍呈放射狀排列。腫瘤無包膜,周邊呈推擠式或浸潤性生長。Vang等[7]將子宮PEComa分為A、B兩型,A型主要由透明細胞組成,顯示舌樣浸潤性生長方式,腫瘤細胞HMB45彌漫強陽性,少部分SMA陽性;B型主要由嗜酸細胞組成,透明細胞較少,少見舌狀生長方式,腫瘤細胞SMA強陽性,HMB45弱陽性。本組例4細胞學和免疫組化染色符合A型,但邊緣未見舌狀浸潤性生長方式;其余既不屬于A型,也不屬于B型,但其中有2例(例2和5)腫瘤邊緣呈舌狀浸潤生長,均表現為細胞生長活躍,密度高,核漿比大,胞質嗜酸性,均混有梭形瘤細胞,還可見血管內瘤栓,免疫組化HMB45陽性強于SMA,兼具A型和B型的特點。因此我們認為,子宮PEComa如何分型還有待大樣本進一步研究,至于這種分型是否和預后相關,目前還不清楚。Fukunaga等[10]也認為還需要進一步闡明。

3.3免疫組化特點腫瘤同時表達肌源性和黑色素的標記。Folpe等[11]報道的26例軟組織和女性生殖系的PEComa中,最敏感的指標是HMB45(92%),其他抗體分別為melanA(72%)、vimentin(86%)、SMA(80%),desmin(36%)、S-100(33%)、CK(13%)和CD117(5%)。Schoolmeester等[9]報道的16例女性生殖系統的PEComa中抗體陽性率分別為:HMB45(100%)、melanA(88%)、desmin(100%)、SMA(93%)、S-100(20%)和CK(6%)。在Fadare[12]對41例子宮PEComa的研究中,HMB45均為陽性,SMA、desmin和melanA的陽性率分別為73%、49%和41%。本組病例均不同程度HMB45(6/6)和SMA(6/6)陽性,部分病例desmin(4/6)陽性,與文獻報道相似;但是melanA在本組病例均為陰性,與報道不同,分析原因可能為病例數較少之故。Fukunaga[10]報道的4例中melanA也均為陰性。Schoolmeester等[9]報道的16例中,2例melanA陰性,11例陽性指數<5%,僅1例陽性指數>50%。

3.4良惡性標準子宮PEComa屬于一類生物學行為很難確定的腫瘤,目前尚無明確的惡性PEComa診斷標準。WHO(2003)女性生殖系統腫瘤分類中,將有浸潤生長、細胞明顯豐富,核增大并且深染,核分裂象增多,出現不典型性核分裂及凝固性壞死的PEComa視為惡性。Folpe等[11]提出了PEComa暫行良、惡性分類標準,表明臨床侵襲性行為與腫瘤直徑>5cm、浸潤性生長、高級別核分級、壞死和核分裂象>1個/50HPF因素密切相關。惡性腫瘤具有2項或>2項不利因素;惡性潛能未定腫瘤僅有核的多形性(包括多核)和腫瘤體積直徑>5cm,但無其他不利因素;良性腫瘤體積小,又無其他不利因素。另外,Ki-67增殖指數對良、惡性子宮PEComa的診斷可能有參考意義,>5%的腫瘤細胞出現Ki-67表達,就可能出現腫瘤轉移[2]。本組6例中2例(例2和4)Ki-67增殖指數為5%,前者可見血管內瘤栓,后者雖未見血管內瘤栓,但腫瘤直徑12cm;另外例5的Ki-67增殖指數僅為3%,直徑為4cm,但也出現了血管內瘤栓,因此,是否以5%的Ki-67增殖指數作為良、惡性PEComa的劃分指標,還有待大宗病例進一步驗證。在大多數腫瘤內如果出現血管內瘤栓,常常提示預后不佳。參考上述良、惡性劃分標準,本組2例(例1和6)診斷為良性,2例(例3和4)診斷為惡性潛能未定,2例(例2和5)診斷為惡性。

3.5鑒別診斷①上皮樣平滑肌腫瘤:也有許多胞質透明或嗜酸性的上皮樣細胞,但在上皮樣細胞中可發現梭形平滑肌細胞形態(如漿嗜酸性、纖維狀、核周有空泡、“香腸狀”核等)。平滑肌腫瘤也缺乏纖細的毛細血管,如果出現多核巨細胞和“蜘蛛樣”細胞提示PEComa的診斷。PEComa黑色素標記陽性,而平滑肌腫瘤中常陰性。②惡性黑色素瘤和透明細胞肉瘤:與PEComs同樣黑色素標記物陽性。但前者的腫瘤病史、部位、腫瘤細胞形態和與血管的關系與后者明顯不同,前者S-100均強陽性而且SMA陰性。③子宮內膜間質肉瘤:二者都可有舌狀生長結構,尤其肉瘤表現為更多的上皮樣和黃素化組織形態時,不易鑒別。但厚壁血管、豐富的毛細血管網和偶見的裂隙不是子宮內膜間質腫瘤的特征,可作為區別點;子宮內膜間質肉瘤CD10彌漫強陽性,而PEComaHMB45和melanA大多陽性。個別報道,PEComaCD10可以陽性,但通常局部表達。④胎盤部位滋養層細胞腫瘤:CK強陽性,而HMB45和melanA陰性。其他標記物(如HPL、Inhibin)能幫助診斷胎盤部位滋養層細胞腫瘤。⑤各種類型的癌:上皮樣PEComa明顯有別于癌,特別是發生于宮頸和陰道的透明細胞癌。雖然罕見情況PEComaCK也陽性,但癌細胞呈CK彌漫強陽性,而黑色素細胞標記陽性。

3.6治療與預后目前,對于體積大、發生轉移的惡性PEComa常規放、化療均無明顯療效。但Wagner等[15]應用MTOR抑制劑治療了3例惡性PEComa,取得了一些效果,因此西羅莫司或許可做為治療PEComa的靶向藥,這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證實。大多數子宮PEComa生物學行為良好,病變范圍局限于子宮,手術完整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有報道子宮惡性PEComa侵犯卵巢、陰道和腸管,多于3年內復發和轉移,死亡時間多于復發后1~3年,轉移部位多位于盆腔和肺部[13,14]。本組5例隨訪6~71個月,均無腫瘤復發、轉移跡象,但遺憾的是診斷為惡性的1例患者失訪,另1例僅隨訪8個月,尚需繼續隨訪。

作者:曹培龍 王 凱 王春寶 蔣依娜 王鴻雁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病理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 黄色毛片免费观看|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 中日韩精品电影推荐网站| 李老汉的性生生活2|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 3d性欧美动漫精品xxxx| 国产黄视频网站|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玉蒲团之天下第一| 又粗又长又黄又爽视频| 被按摩的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www.色日本|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d动漫精品专区久久| 性xxxxfreexxxxx国产|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旧番拯救精灵森林第四集|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正在播放年轻大学生情侣| 伊人亚洲综合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碍 |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喷| 性做久久久久免费看|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在线观看a|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欧美xxxxx性喷潮| 亚洲国产91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 | 九九视频九九热| 校花主动掀开内裤给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