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耳屏軟骨膜鼓室成形術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用臨床醫學雜志》2014年第三期
1手術方法
患者呈仰臥位,行全身麻醉插管后頭偏向健側,常規消毒鋪巾,以耳屏尖作縱行切開,取耳屏上方軟骨膜,耳屏軟骨膜盡量取大,最少比穿孔直徑大3mm,晾干備用,縫合切口。在耳內鏡下用鉤針刮除殘余鼓膜中鱗狀上皮及鈣化斑。搔刮穿孔緣內側面,使殘余鼓膜穿孔緣內側面形成新鮮滲血創面作為移植床,鼓室內填入適量的明膠海綿粒以支持植入物,將軟骨膜修剪至大于穿孔直徑2mm。內植法:將軟骨膜自穿孔前端開始放置,然后再使其余各部置入內側,與移植床貼敷鋪平。鼓膜外面放置明膠海綿及填入碘仿紗條固定。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7d切口拆線,2周后抽取外耳道內碘仿紗條。
2結果
95例患者術后均隨訪1年,89例(93.68%)鼓膜完全愈合,術后3個月復查聽力,86例(89.6%)氣導聽閾均提高10dB以上;6例鼓膜未愈合者主要是再次感染。
3討論
內鏡在醫學領域應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近20年來隨著內鏡技術影像監視系統及手術器械的不斷發展,內鏡下微創手術以損傷小、患者痛苦少及恢復快等特點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由于內鏡多視角、視野廣、損傷小及操作方便,國內外已將其廣泛應用于耳科臨床中。Mers等1967年最早詳盡描述了中耳內鏡檢查。并將內鏡用于外淋巴瘺可疑患者的診斷中。Tarabichi將內鏡代替顯微鏡用于鼓室成型和膽脂瘤手術中。本院自2009年5月將耳內鏡應用于Ⅰ型鼓室成形術中,通過對95例鼓膜穿孔患者的手術,筆者認為其優點如下:1)取內鏡配合監視放大系統,作近距離窺視及操作,能更清楚地了解鼓膜穿孔的大小及形狀,易于移植物的裁剪及除去穿孔邊緣,不易造成殘余鼓膜撕裂;2)可窺視不同角度,圖像放大清晰,移動方便、創傷小,較手術顯微鏡使用方便、視野廣,可隨患者頭位變化,無須作耳道內切口,出血少,術中可多角度觀察鼓室內情況。但也有其不足之處,主要是內鏡鏡面易受血液污染,無法雙手操作,并缺乏立體感,但經過訓練亦可克服。
Ⅰ型鼓室成形術是耳科常規手術,所用的修補材料很多,如顳肌筋膜、蛋白海綿、雞蛋衣及自體脂肪導等,移植材料只是起到支架作用。ReijnenDuncan以貓作實驗,證實筋膜移植24h后,增生的上皮細胞主要從筋膜外側移行,5d后大量的間葉細胞進入筋膜中,原來的筋膜組織逐漸退化,2周后筋膜大部分被新生的結締組織取代,其含有很多毛細血管和淋巴細胞,仍可以看到原結締組織的殘留,外層上皮完全覆蓋穿孔,并逐漸變薄。本研究中,筆者采用的是耳屏軟骨膜作移植材料,取材方便、材料新鮮、切口隱蔽及瘢痕小,質地較顳肌筋膜的韌性好,不易回縮變形,易于鋪平,不易隨吸引器或其他器械的移動而變動位置,手術時間短、花費小,術后效果好,鼓膜完全愈合率為93.68%。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耳內鏡下應用自體耳屏軟骨膜行鼓室成形術是一種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菊鄒輝文向維仁單位: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