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計量系列培訓教材建設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針對國內醫學計量教育領域尚無系統及規范的培訓教材現狀,建設適合醫學計量專業人才教育培訓的系列教材。方法:通過分析國內醫學計量培訓體系和培訓教材的發展現狀,結合醫學計量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需求分析,提出建設醫學計量系列培訓教材的總體思路,并聯合國內和軍內醫學計量領域相關專家進行教材規劃與編寫。結果:分別針對基礎知識、檢定規范和實驗教學三方面,編寫完成了3部醫學計量培訓教材,并已公開出版發行。結論:醫學計量系列培訓教材的建設,能夠為今后國內相關院校和培訓機構開展醫學計量規范化教學提供重要的支撐。
[關鍵詞]醫學計量;教材;培訓;教學;醫療器械
醫學計量是指對醫療衛生領域所涉及的儀器、設備、器械、量具等醫療設備進行的測量,是保證人體生命體征(化學、物理)參數測量及用藥劑量等計量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測量[1-4]。醫學計量所涵蓋的是醫學學科測量領域的整體,不僅是對醫院的計量保證,也包括對醫學科研和教學部門的計量保證。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頒布以來,醫學計量已成為強制檢定的主要內容,1990年,軍隊開始開展醫學計量工作,并建立了完善的醫學計量管理與保障體系,為確保醫學儀器設備的可靠和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各醫院的醫學計量三級站已經成為軍隊開展醫學計量工作的核心力量。然而,目前醫院從事醫學計量工作的多為聘用人員,隊伍流動性大,人員知識結構、能力素質與醫學計量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即使是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對醫學計量學知識也未經過系統的學習與專業的培訓,從事醫學計量工作過程中也存在知識和技術上的局限性[5-7]??萍家l展,計量需先行。醫學計量作為計量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擔負著保障醫學科技事業健康、長遠發展的重任,而醫學計量專業人才培養已成為制約醫學計量學科發展的瓶頸問題。如何大力加強醫學計量人才規范化培養,建設規范化人才培養體系和相關的配套教材,已成為研究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分析我國醫學計量人才培養現狀,對醫學計量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及實踐能力需求進行分析,提出并建設醫學計量系列培訓教材,有望為今后國內相關院校、培訓機構開展醫學計量規范化教學提供重要的支撐。
1醫學計量在臨床中的重要意義
1.1醫學計量是科學診斷的保證
醫學計量測試儀器對人體組織進行檢測,通過對病理、藥理的定量測試分析,以數據為依據,進行診斷與治療[8-9]。如人體的正常體溫一般為36.5℃,而36.5℃是用經過溫度計量標準器檢定過的體溫計測量所得,否則溫度測量值可能不準確,導致誤診。
1.2醫學計量是藥物治療的科學依據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均通過計量器具對藥物進行組分測定和藥理檢驗,然后確定治療范圍、服藥方法、藥量及注意事項等[8-9]。只有計量器具準確一致,才能對藥物進行正確測定,若計量器具不準確,用藥量就會偏離處方規定的份量。
1.3醫學計量是理化治療的正確保證
在理化治療方面,計量器具是進行治療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理化治療是直接依靠醫療儀器而實現,治療儀器不準確會給理化治療帶來嚴重影響[8-9]。如直線加速器對腫瘤的放射劑量需要準確的照射劑量與控制,才能進行安全有效的治療。
1.4醫學計量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保證除顫監護儀、呼吸機、多參數監護儀、輸液泵及注射泵等對挽救生命垂危患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9]。這些設備如果數據失準,能量超值或不足,呼吸壓力值不準,監護參數有誤,就會造成患者危機,因此需要按照計量檢定要求,按時送檢,確保這些設備準確可靠工作。
2醫學計量人才培養與教材建設現狀
2.1短期培訓存在弊端
目前,國內醫學計量人才培養主要依托專項培訓班進行,對于提高從業人員計量檢定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目前醫學計量培訓班大多為短期培訓模式,多則一周,少則3~5日,培訓內容主要為具體醫學儀器計量檢定操作規程的講解與實檢操作,極少涉及醫學計量基礎理論的培訓,對于提高從業人員的醫學計量理論水平的效果不明顯。例如,在2011年某軍區開展的醫療衛生裝備質量安全大檢查中,分析各單位的醫學計量理論考核成績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績時發現,理論考核的平均成績明顯低于技能操作考核[7]。
2.2亟待開展本科學歷教育課題組
通過前期對國內和軍內的相關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的廣泛調研,發現國內和軍內院校均未設立醫學計量專業,也未開設醫學計量的相關課程,目前從事醫學計量工作的技術人員大多來自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和“醫療電子儀器與維護專業”,但在校期間也未經過系統的醫學計量知識學習與培訓[7,10]。因此,亟待在高等院校開設醫學計量課程,通過本科階段教育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技術精湛的醫學計量專業人才。
2.3缺乏系統規范教材
通過查閱2000-2015年間出版的醫學計量方面的相關書籍,并進行了整理分析,提示目前國內尚無適合醫學計量教學的系列化、系統化和規范化培訓教材,教材建設亟待加強,見表1。通過以上分析,上述書籍中《醫學計量》和《醫學計量基礎》介紹醫學計量基礎知識較為全面、系統,但是《醫學計量》中部分醫學儀器的計量檢定規程已經被廢除和更新,而《醫學計量基礎》尚缺少醫院常用的幾種高風險醫學儀器的計量檢定技術的相關內容。其他書籍均為專項教材,針對醫學計量具體專業知識、計量器具或具體檢定項目進行介紹,技術性和專業性較強,比較適合專項知識教學。
3醫學計量系列培訓教材的建設思路
3.1醫學計量人才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需求分析
醫學計量是關于醫學測量及其應用的科學,是實現生物醫學領域中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11-12]。隨著高新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醫學計量檢測技術向著數字化、智能化、實時和多參數動態測試的方向發展,因此現代醫學計量要求從業人員不僅要具有現代計量學、儀器儀表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醫學工程專業知識[13-15]。一名合格的醫學計量技術人員除應具備數學、物理、臨床化學、電子學、自動控制理論、測量技術、醫學儀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外,還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14-15]:①測量結果處理的原理與方法,包括誤差理論、不確定度的評定以及在計算中的應用;②與醫學計量相關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法規等;③完成與醫療服務相關的計量文件編制;④臨床環境中組織并完成測量儀器與測量標準的比對、校準以及檢定方法。
3.2醫學計量系列教材規劃與建設思路
為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技術精湛的醫學計量專業人才,依照醫學計量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需求,經課題組反復論證,擬規劃建設醫學計量系列培訓教材,共包括三部教材,分別為《醫學計量》,主要介紹醫學計量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法律法規等;《醫學計量檢測與校準》,主要介紹常用醫學儀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計量檢定與校準的技術方法;《醫學計量實驗大綱》,針對常檢醫學儀器,以實驗教學方式開展計量檢定技能培訓的大綱要求。為完成好教材編寫任務,課題組組織并邀請來自全軍醫學計量測試研究中心、301醫院醫學計量與測試研究中心和西京醫院計量站等單位,具有豐富醫學計量工作經驗的專家教授15人,組成教材編寫組,并根據各自專業特長,安排權威專家編寫相應的章節內容。一方面,可以將這些常年在醫學計量一線工作的中國醫學裝備2017年11月第14卷第11期醫學計量系列培訓教材建設研究*-郭偉等專家的寶貴經驗進行凝練和總結,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編寫教材的形式將其傳授給教師和學生。
3.3醫學計量系列教材的內容規劃與編寫
(1)《醫學計量》。該書主要為醫學計量技術人員掌握醫學計量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法律法規等而編寫,共規劃編寫5個章節內容。
(2)《醫學計量檢測與校準》。該書主要為醫學計量技術人員掌握常用醫學儀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計量檢定與校準的技術方法而編寫,共規劃編寫10個章節內容。
(3)《醫學計量實驗大綱》。該書主要為醫學計量技術人員掌握常檢醫學儀器的計量檢定技能而編寫,作為醫學計量配套實驗教學指導教材,共規劃編寫8個實驗科目,分別為:血壓計/血壓表計量檢定、電子天平計量檢定、注射泵/輸液泵質量檢測、呼吸機質量檢測、多參數監護儀質量檢測、醫用超聲診斷儀計量檢定、心臟除顫器/除顫監護儀的計量檢定和高頻電刀質量檢測。主要介紹這8種醫學儀器的計量檢定和質量檢測的具體方法與流程,以及計量檢定和質量檢測結果的處理方法,旨在提高醫學計量技術人員的計量檢定實踐技能。
4結語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教材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16]。本研究中建設的醫學計量系列培訓教材,既包含了醫學計量的基本理論和法律法規,也涵蓋了醫學儀器計量檢定與校準的技術和方法,是醫學計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系統性、規范化系列教材,能夠為今后國內相關院校、培訓機構開展醫學計量規范化教學提供重要的支撐。
作者:郭偉;閆一力;賈敏;吳小明;湯池;羅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