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檢驗實習帶教中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家庭醫學》2017年第3期
【摘要】目的探討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檢驗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效果和意義。方法構建醫學檢驗實習教學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制定《實習輪轉記錄》(學生用)和《實習考核要點》(教師用)。結果以形成性評價體系作為實習及帶教的綱要,實習和帶教有的放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結論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應用,有效促進實習教學管理,提高實習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完善專業知識體系,提高專業素質,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和獨立開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醫學檢驗;實習
醫學檢驗是運用現代化學、物理檢測方法和手段進行醫學診斷的一門學科,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是一門實操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指出:高校要把教學作為中心工作,重點要放到提高質量上,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因此,在培養醫學檢驗工作者的過程中,我們除了注重學校醫學檢驗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實習階段專業技能、專業素質培養的也不容忽視。目前,檢驗醫學實習教育已進入“以能力培養為目標(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的階段,有效實施反饋-矯正的教學評價過程是實現此目標的重要環節,形成性評價則是這一環節的重要方法[1]。形成性評價(FormativeAssessment)是為引導教學過程正確、完善地進行,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采取的評價。2007年,李井泉全文翻譯HersheySB教授題為“醫學生教育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文章,才進一步將形成性評價引入醫學教學[2]。近年來,國內醫學教育形成性評價研究發展迅速,論文數量逐步上升,引入形成性評價后,針對教學效果評價,即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提高與否的研究偏多,而對評價方案及評價體系研究較少。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及值得廣泛借鑒的評價模式[3]。為此,本文將探索制定醫學檢驗實習中形成性評價體系,并對其效果進行評價,為進一步提高醫學檢驗專業實習帶教質量、提高學生實習效果提供參考。
1醫學檢驗實習中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
制定一套適合本科室實習生的形成性評價體系,是實施形成性評價、提高實習帶教質量的前提。在臨床檢驗基礎的理論授課過程中,有學者進行了形成性評價,通過評價、反饋、矯正三個步驟,提高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4]。在醫學免疫學的教學中,有教師構建了包括卷面考核(終結性評價)、平時考核(形成性評價)和小組活動合作學習考核(形成性評價)的評價體系[5]。這些評價體系的制定,對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有較顯著的作用,對我們制定實習中的形成性評價體系提供了參考。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形成性評價的實施,實習生可以明確自己的實習目的和進度,在實習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帶教老師可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中了解學生實習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指導。雙方都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修正措施,達到良好的帶教和實習效果。為此,我們在2015—2016年度實習生中嘗試進行形成性評價,制定了適合本科室實際情況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以期進一步提升實習生的積極性和實習效果。
1.1制定明確的學習內容和目標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我們以實綱為依據,根據不同層次實習生的特點,制定《實習輪轉記錄》(學生用)和《實習考核要點》(教師用)。兩份材料均包括詳細的實習內容和目標,不同的是教師用《實習考核要點》中會明確標識帶教和出科考核的重點內容,方便帶教老師有目的的對實習生進行考核。在實習生入科時,《實習輪轉記錄》人手一份。內容包括各組輪轉時間(細化到各崗位輪轉時間)、實習內容和目標(明確哪些內容熟悉、哪些內容掌握、哪些內容了解等)、掌握情況(自評、帶教老師評價)、帶教老師簽名。在實習過程中同學可以不斷對照表格的內容進行自我評估,有重點的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實習,最終全面掌握實習內容。帶教老師也可以根據《實習考核要點》及時掌握實習情況,調整帶教策略,并按要點進行考核。
1.2定期評價
我們每季度收集實習生的《實習輪轉記錄》,對他們的實習情況進行集中評價。先對表格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之后總結表格反應的問題,了解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同時,在每組輪轉結束后進行考核,包括理論和操作兩部分,進一步評價實習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每一輪的考試題目由帶教老師從《實習考核要點》中隨機抽取,不固定考試題目,避免學生臨時“抱佛腳”。對未達到出科要求的同學要尋找原因,對癥解決問題,必要時重新進行薄弱環節的實習,幫助其保質保量的完成實習。
1.3不定期訪談
在實習的整個過程中,除了定期對實習內容進行評價,我們還要關注實習生的思想情況、生活情況等,幫助他們解決影響學習的障礙,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開展這項工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工作閑暇時,與同學聊天,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中了解他們實習、生活情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負責實習生的老師建立實習生QQ群、微信群等,大家可以在這個平臺交流,有問題隨時,老師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想法。對于問題突出的同學,要重點關注。對于一些特殊同學,要給予多一點關注,讓他們融入實習生的大家庭,與其他同學共同進步。形成性評價不是為了選拔個別優秀學生,而是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質,不斷改進他們的學習方法,讓大多數同學有所提升[6]。
2醫學檢驗實習形成性評價的實踐效果
試行了形成性評價體系后,我們對實習生的實習效果進行全面評估,發現有以下改變:
2.1實習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
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對照《實習輪轉記錄》,可以隨時對自己的實習內容掌握情況進行自評,有意識的主動對薄弱點進行實習,他們在實習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都有明顯提升。此外,由于出科考試題目不固定,帶教老師在考試前隨機抽題,因此,同學主動對實習內容進行全面掌握。在動手操作方面,同學會利用工作之余自行練習。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知識點時,同學會主動翻書查看,積極性明顯提高。
2.2實習生專業知識體系更完善
我們制定的《實習輪轉記錄》中不僅包括操作內容,還有理論內容。因此,同學會根據要求補充欠缺和遺忘的理論知識,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實踐督促理論學習的效果。在科室,同學除了翻閱自己的教學書籍,我們在每個實習組內都準備了相關的指導書籍,同學可以隨時查閱。最終,實習生不僅能完成一份標本的檢驗,還能對報告反應的問題進行判斷和合理解釋,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獨立開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3帶教工作井然有序
在我們試行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中,除了制定適用于實習生的《實習輪轉記錄》,還包括適用于帶教老師的《實習考核要點》,而且突出了重點帶教和考核內容。這樣老師在帶教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重點突出,有效引導實習生在大綱要求的范圍內實習。同時,我們對實習時間的管理具體到每個崗位,這樣同學和老師都可以按時間進行實習和帶教,避免出現雖然每個大組實習時間固定,但在有些崗位輪轉時間長,有些崗位又沒有輪到的情況。為每個同學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使他們能熟悉每一個工作崗位的職責、要求和工作內容。
2.4加強實習生和帶教老師的溝通
在形成性評價體系中有很多溝通的環節。在一季度一次的集中評價結束后,我們要和所有實習生進行座談,給他們反饋評價的結果、發現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同時,還要聽取他們對實習的意見和建議,不斷督促我們進行改革。同時,我們也要定期與帶教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實習的動態,發現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老師一起討論解決方案,完善帶教管理。此外,利用現有的交流平臺,QQ、微信、郵箱等,跟同學、老師及時進行交流,加強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這樣不但拉近了老師與同學的關系,也掌握了同學在實習中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便于更好的進行管理。
2.5增強實習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檢驗科實習生學歷層次較復雜,包括中專、大專、本科及研究生。怎樣使他們既能牢固掌握必須的專業技能,又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并且形成很好的學習氛圍,是我們形成性評價開展的又一重要目的。經過試行,結合同行的經驗,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加大形成性評價在成績評價中比例,改變了考試方式單一、學生重結果輕過程的狀況,利于提高實習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加重視平時學習,在實習中加強團隊合作精神[7]。
2.6達到學生實習的期望,實現科室和學生雙滿意
實習是學生鞏固專業知識和學習專業技能的關鍵階段。同學來醫院實習,除了有學習的目標,還帶著一些其他的愿望[8]。比如,通過優秀的實習表現,獲得優秀實習生等榮譽稱號,為今后找工作、考研、出國等打下基礎。在形成性評價體系執行的過程中,我們也考慮到學生的這些訴求,通過平時的座談、交流等,全面了解學生的表現,在評分表上有所體現,為實習結束時評比提供客觀依據,使真正優秀的同學脫穎而出。
3本次形成性評價的不足之處
在我科引入形成性評價體系后,在實習帶教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
3.1形成性評價體系內容有待完善
雖然我們在借鑒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的經驗,結合我科的情況制定了該評價體系,但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評價內容尚未包括對學生除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外能力的考察。比如,某些同學創新能力強,在實習過程中,發現某些手工操作的不便利,自己發明了小的裝置,替代了以前的操作,為實際工作帶來了方便。這樣難能可貴的創新精神我們應該在評分系統中有所體現。再如,有些同學領導能力很強,在醫院或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率領大家奪得了好的名次,為科室和班級爭了光。這樣的領導才能我們也應該在評分系統中有所體現。
3.2考評方式有待量化
在目前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中,我們只對每個專業組實習內容設計了總的評分,沒有細化到每個知識點和操作技術。這樣不利于更客觀地反應每個知識點和技術的掌握情況。此外,對于考勤、專業知識以外能力的評分等缺乏相應的量化考評,使一些有特殊能力的同學在評分體系不能得分。這樣在最終進行全面考核時缺失了部分考評數據,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公平原則。
3.3缺乏激勵機制
在執行形成性評價體系的這一年里,同學們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條件的限制,實習結束時,我們按學校的要求,只將個別優秀實習生報送到學校,由學校進行獎勵。這樣對大多數認真實習、成績優異的同學是有些許挫敗感的。這也不利于他們今后工作中長久的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因此,在后續完善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工作中,我們將補充激勵機制,使每一個優秀的同學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被大家認可的。綜上所述,在醫學檢驗這門實踐性學科中引入形成性評價,可以促進實習生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實習效果。同時,有利于帶教老師的帶教和管理,使整個實習過程井然有序。最終使實習生圓滿的完成實習,順利走向工作崗位。對我們存在的問題,在后續的實習管理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姚磊.形成性評價在檢驗醫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3):533-535.
[2]HERSHERSBELL.醫學生教育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J].李井泉,譯.中國全科醫學,2007,10(4):285.
[3]蔣敏麗,徐森明,莫頌軼.形成性評價在國內醫學教育中應用現況與分析[J].高教論壇,2016(1):95-97.
[4]張海燕,李晶琴,許子華,等.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臨床檢驗基礎中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7):2695-2697.
[5]馮輝,祁贊梅,曹雅明.形成性評價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6,36(8):1172-1175.
[6]李斌,蘇燕,楊文杰,等.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踐[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6(2):3-6.
[7]胥振國,蔡玉華,蔣斌,等.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四融入”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宜春學院學報,2015,37(12):117-119.
[8]袁秀琴,夏萍,陳沛軍,等.基于標準作業程序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實習帶教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醫院,2016,16(5):753-757.
作者:魏潔;林梅雙;鄧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