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感神經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海軍醫學雜志》2017年第1期
高血壓患病率高且并發癥嚴重,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對全球衛生事業構成挑戰的疾病。我國每年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數高達233萬。2002年中國營養和健康調查顯示:男性高血壓患病率為31.2%,女性為28%。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血壓的發生常伴隨著交感神經的激活,且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程度與血壓升高的程度呈正相關。筆者就交感神經與高血壓的關系作以綜述。
1交感神經與高血壓
19世紀歐洲生理學家通過電刺激交感神經證明交感神經具有收縮血管和升高血壓的作用,故被冠以“加壓神經”的稱號,VonEuler等在一項大規模人類高血壓的研究中將尿液中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作為衡量交感神經活動的指標。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血壓的發生明顯伴隨著交感神經激活。已有研究表明,交感神經系統在高血壓患者中極度活躍,且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程度與血壓升高的程度有關。交感神經系統在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和某些繼發性高血壓的形成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且神經源性腎上腺素能因素在其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作用已被確立。
1.1原發性高血壓
與多種因素有關,單一病因不足以致高血壓。有學者認為,交感神經活動的增加是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因素,在過去幾年里,腎交感神經對于人類原發性高血壓的作用成為研究的熱點領域。Hering等提出,來自腎傳入神經的興奮性反射增加有助于高血壓的發展,尤其是頑固性高血壓。而且慢性交感神經興奮可促進高血壓引起心臟重塑。交感神經可以通過神經遞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影響血管收縮,并且通過腎上腺素能受體和神經遞質與血壓聯系起來。交感神經系統可以通過調節腎抗尿鈉排泄機制維持血容量和血壓。可以推測,腎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可能是高血壓的始動因素。先前的研究可以為此提供借鑒,在許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是血壓升高的原動力。Elser等通過測試發現,受損神經的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可能導致原發性高血壓的發展。這些發現表明,在受損的原發性高血壓心臟中的神經元發生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不僅去甲腎上腺激素,腎上腺激素升高也有助于高血壓的發展和維持,而且還和高血壓相關的終末器官功能損傷有著密切聯系。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的增加不一定緣于左室肥大,因為在高血壓伴心肌肥大患者中去甲腎上腺素的量不隨心室質量的增加而增加。之前基于血流動力學和藥理學技術的實驗結果顯示,心交感活性在原發性高血壓中是增加的,尤其是在年輕的患者中,這將導致心率和心輸出量的增高。
1.2腎實質性高血壓
對于腎實質性高血壓,交感神經在其發病機制中呈現更強的相關性。研究表明,腎臟去神經術可以減少局部腎和全身交感活性,進而降低腎素活性、增加腎血流量。腎交感神經不僅對腎功能有影響,還可以通過慢性作用改變腎血管結構。研究表明,80%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患有高血壓,高血壓導致這部分人群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升高。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可能是這些人群罹患高血壓病主要因素。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由于中樞交感神經活動增加,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往往是輕微至中等升高。最近發現,無論白天或夜間進行血液透析,只要增加每周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劑量,都能很好地控制血壓。研究發現,同時患有尿毒癥(需要長期透析)和高血壓的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間,其肌肉交感神經活性(musclesympa-theticnerveactivity,MSNA)、血漿去甲腎上腺素和全身性血管阻力都會降低。由于心輸出量不變,MSNA和血壓降低可能是由于更有效地透析了毒素,這些毒素可以激活興奮性腎傳入神經。Zilch等進一步研究證實,更頻繁的透析雖不能使MS-NA正常化,但可顯著降低MSNA水平,而且對治療高血壓藥物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在腎源性高血壓中,交感神經激活不僅發生在終末期腎病,也在2~3階段慢性腎臟疾病,其激活機制可能涉及血管緊張素Ⅱ對中樞的作用。因此,對于高血壓伴慢性腎疾病患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可以降低MSNA的水平。
2交感神經活動的評估
相關研究表明,通過間接測量循環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濃度,或直接測量節后肌肉交感神經活性可以評估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另外,通過放射性元素標記法,可測量局部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和重吸收,從而評估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局部的去甲腎上腺素主要通過存儲顆粒的滅活再攝取,因為循環血液中去甲腎上腺激素的量只有不到全身的20%。這表明血漿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是交感活動的粗略指標。
2.1原發性高血壓的交感神經活動
血液循環中去甲腎上腺素的量不僅取決于交感神經末梢的釋放量,還包括代謝降解及重吸收到非神經元組織和尿排泄的量。去甲腎上腺素的這些復雜的分泌、代謝和排泄過程掩蓋了在健康人和高血壓患者循環中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在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中,區域交感神經系統功能分析證實了交感神經的激活可促進去甲腎上腺素流出到心臟、腎臟和骨骼肌脈管系統,這一現象在年輕患者中尤為明顯。通過計算去甲腎上腺素清除率和比較不同器官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情況得出:50%的去甲腎上腺素增加來源于心臟和腎臟。人類高血壓的特征是交感神經激活腎臟、心臟和骨骼肌血管,顯微神經檢查法是節后交感神經興奮性的直接測量方法。肌肉MSNA是指交感神經以骨骼肌血管為靶向目標的自發興奮。這個活動通常是通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嚴格調控的,同時伴有并行區域血管舒縮性增強,最后通過消除神經節的阻滯,這被認為是比測量循環中去甲腎上腺素來評估交感神經活動更好的記錄交感神經活動的方法。脛骨神經MSNA可以直接反映交感神經活動,相比于血壓正常的同齡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MSNA則更為活躍。交感神經高度活躍能引起和維持慢性高血壓,并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有相互作用。相比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在技術上則比較容易衡量。
2.2腎血管性高血壓的交感神經活動
腎血管性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部分單純的腎動脈閉塞導致腎素分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超活化及動脈高壓。Ang-Ⅱ(血管緊張素-Ⅱ)被認為是腎血管性高血壓發病機制中的主要激素,并且參與其病理生理過程。研究表明,Ang-Ⅱ可增加交感神經活性,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抑制交感神經活性。Ang-Ⅱ可作用于Ang類型1受體(AT1R)誘導一系列效應,影響心血管系統,包括增加氧化壓力、壓力反射功能障礙和交感激活。Ang-Ⅱ對于由腎血管病變引起的高血壓的維持是必不可少的,醛固酮也起到一定作用。通過腎上腺皮質的Ang-Ⅱ可刺激醛固酮分泌,醛固酮能降低血漿腎素,進而減少Ang-Ⅱ,而醛固酮還能夠刺激腎素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合成。在2k1c(單側腎切除)老鼠中發現保鉀利尿劑誘導的減壓反應與交感神經血管舒縮活動的減少相關。通過研究發現,醛固酮在控制交感神經興奮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3頸椎病與高血壓的關系
Peng等研究表明,頸椎病可能是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之一。頸椎間盤、硬脊膜及后縱韌帶富含交感神經纖維,Liu等提出,骨化或突出的椎間盤長期刺激硬脊膜或后縱韌帶可能是頸椎病繼發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并推測頸椎硬脊膜及后縱韌帶的壓迫和刺激可通過神經節和交感干進而到達椎動脈和血管,最后導致高血壓。Zuo等動物實驗顯示,頸脊神經節與交感神經節之間的神經有相互連接。最近,Peng等對2例頸椎病伴眩暈和高血壓患者行前路頸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后,患者血壓隨之恢復正常,他認為刺激退變間盤神經纖維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并誘發交感神經反射,進而導致頸性眩暈和高血壓。此外,頸椎病患者的慢性頸痛通過交感喚醒和疼痛調節機制的失衡也可導致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頸椎減壓手術消除了硬脊膜和后縱韌帶的擠壓,因此解除交感神經的刺激,導致血壓下降。然而,準確的發病機制有待于基礎動物實驗和進一步的臨床研究去揭示。
作者:姜昊;高春華;徐浩欽;王瑞軍;綜述;彭寶淦;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