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磁共振成像在軟骨損傷的應用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技術對診斷肺部腫瘤的診斷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8例肺部腫瘤患者作為本次實驗對象,并給予所有患者進行X線片和CT掃描,同時檢查完畢后通過實驗室痰脫落細胞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共同檢查,觀察X線片和CT掃描的準確率。結果: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實施X線片和CT掃描檢查結果為:良性腫瘤46例,惡性腫瘤42例,在惡性腫瘤中周圍型肺癌16例,中央型肺癌19例,轉移性肺癌7例。和實驗室痰脫落細胞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果相對比,X線片和CT掃描對肺部惡、良性腫瘤的診斷率為100%,對惡性腫瘤分型診斷中,準確率為95.24%。結論:放射技術對于患者肺部腫瘤的診斷效果十分可觀,能夠比較準確的判斷腫瘤類型,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診斷方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放射技術;診斷;肺部腫瘤
肺癌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一種對人體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根據相關研究顯示[1],各個國家肺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正逐漸增加,且男性的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穩居第一。肺癌早期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所以大部分患者在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導致錯誤最佳的治療時機[2]。為提高肺癌的生存率,分析放射技術在肺部腫瘤中的診斷效果,選擇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間收治的88例肺部腫瘤患者作為本次實驗對象,取得良好的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5月—2018年5月間收治的88例肺部腫瘤患者作為本次實驗對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急促、發熱、胸部疼痛等癥狀。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占51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最小的患者44歲,年齡最大的患者76歲,平均年齡(60.1±4.7)歲。本次研究通過醫院管理部門的批準,所有患者均有認知正常功能,且承諾會完成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未發現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X線檢測方式:首先將設備調整至10MAS、110KV,并進行正位片拍攝,注意范圍在患者肺尖膈面。CT掃描:首先將患者的胸部進行平掃后,進行拍攝其肺窗和縱膈窗,將其參數調整至管電壓120KV,管電流55mAs,層厚0.3cm,圖像層厚0.7cm,螺距5.5。同時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實驗室痰脫落細胞和纖維支氣管鏡結合檢查,并觀察檢查結果。
1.3評價標準檢查完畢后通過實驗室痰脫落細胞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共同檢查,觀察X線片和CT掃描的準確率。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進行分析后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而實驗結果中,所有患者的診斷準確率計數資料用率(%)的形式表達,數據采取卡方檢驗,本次研究中一般資料的年齡信息應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數據記錄,實驗結果采用t值進行檢驗,若P<0.05,則說明實驗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實施X線片和CT掃描檢查結果為:良性腫瘤46例,惡性腫瘤42例,在惡性腫瘤中周圍型肺癌16例,中央型肺癌19例,轉移性肺癌7例。和實驗室痰脫落細胞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果相對比,X線片和CT掃描對肺部惡、良性腫瘤的診斷率為100%,對惡性腫瘤分型診斷中,準確率為95.24%,見表。
3討論
和肺部腫瘤相關的實驗報告表明[3],導致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就是長期吸煙,且其發病率超過不吸煙者的20倍,吸煙的年齡越小,其患病的幾率就越高。同時,長期吸入二手煙也會導致肺癌,農村的發病率明顯低于城市,這說明肺癌可能還由于環境污染和煙塵所導致。患上肺癌最主要的癥狀就是咳嗽、咯血、胸部疼痛、胸悶氣短,是因為其腫瘤在生長時會對其局部組織造成壓迫、刺激和浸潤,從而出現一系列癥狀。同時還可能導致全身出現發熱、食欲降低、體重變輕等癥狀。而大部分患者可能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的癥狀,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4]。目前,臨床常用的診斷方式包含核磁共振、CT檢查、實驗室檢查、纖維支氣管鏡、X線等多種方式。本次研究中提到的X線和CT是放射技術,對比其他檢查方式,X線和CT的操作更加簡便,且可以重復檢查,不會對患者造成傷害,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大量實驗證明,放射技術能夠更加直觀的顯示肺部腫瘤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以及其周圍組織的情況都能顯示清除,尤其在良性、惡性腫瘤的診斷中,其診斷準確率極高,實施放射技術還能對肺部腫瘤的患者進行病情跟蹤和評估[5]。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將實驗室痰脫落細胞和纖維支氣管鏡聯合檢查X線片和CT掃描的結果相對比,后者在對肺部惡、良性腫瘤的診斷中,準確率為100%,對惡性腫瘤分型診斷中,準確率為95.24%,但其在惡性腫瘤的分類中,不如第一種檢查方式,因為周圍型肺癌在影像中的表現和其他結核、炎癥等疾病的表現十分相似,很容易被錯認。綜上所述,放射技術對于患者肺部腫瘤的診斷效果十分可觀,能夠比較準確的判斷腫瘤類型,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診斷方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詹文明,邱小平.四維CT技術在肺部腫瘤患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20):23-24.
[2]蔣志成.放射技術應用于診斷肺部腫瘤方面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08):83-84.
[3]廖德泳.放射技術在診斷肺部腫瘤方面的應用價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8(03):89-90.
[4]王洪超.放射技術在診斷肺部腫瘤方面的臨床應用與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3):147.
[5]張科,逯瑞娟,張攀,申淑景.三維立體放射診療在肺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6,35(10):194-196.
作者:王慧 林亦庫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