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超前鎮痛對股前外側皮瓣術的治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創傷外科雜志》2016年第8期
摘要:
目的觀察超前鎮痛對股前外側穿支皮瓣術患者鎮痛的效果以及比較患者血管危象情況。方法將120例擇期行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移植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60例)和B組(6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5例;年齡35~55歲,平均44.05歲。重物砸傷38例,道路交通傷47例,機器絞傷24例,刀砍傷5例,電擊傷4例,鍋爐燙傷1例,蛇咬傷致皮膚壞死1例。A組在術前30min使用帕瑞昔布鈉40mg靜脈注射進行超前鎮痛,B組不注射帕瑞昔布鈉。比較兩組術后鎮痛藥物使用情況、術后數字量表評分(NRS)及血管危象情況。結果本組患者均獲1個月隨訪,皮瓣均成活。兩組患者術后24h使用鎮痛藥(雙氯芬酸鈉)例數A組低于B組(P<0.05),術后6、12、24hA組NRS評分低于B組(P<0.05),術后48h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血管危象發生例數A組低于B組(P<0.05)。結論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移植術患者應用超前鎮痛明顯減輕術后疼痛,降低術后血管危象發生率,提高術后鎮痛滿意度。
關鍵詞:
超前鎮痛;皮瓣;股前外側
超前鎮痛是在傷害性刺激作用于機體之前采取預防性措施,是一種阻止外周損傷沖動向中樞的傳遞、傳導所建立的一種鎮痛治療的方法,即對傷害性刺激加以阻止而達到術后鎮痛或減輕疼痛的目的[1]。Crile和Lower[2]觀察到在術前阻斷疼痛的傳導,術后病死率將下降,同時提出了超前鎮痛(pre-emptiveanalgesia)的概念,即在疼痛發作之前進行鎮痛。穿支皮瓣是一種修復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新選擇[3],但該皮瓣面積小,不易觀察,容易發生血管危象,加之疼痛可激發機體應激反應過度,出現血液黏稠度增加,移植組織吻合血管產生痙攣繼而血栓形成[4],使皮瓣成活率降低。筆者對60例行股前外側穿支皮瓣患者進行超前鎮痛,通過減輕傷害性刺激導致中樞或外周神經敏化[5],達到減輕或消除傷害引起的疼痛,以減少因疼痛導致血管痙攣的發生,提高皮辨成活率。
一、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男性85例,女性35例;年齡35~55歲,平均44.05歲。受傷部位均為下肢。受傷原因:重物砸傷38例,道路交通傷47例,機器絞傷24例,刀砍傷5例,電擊傷4例,鍋爐燙傷1例,蛇咬傷致皮膚壞死1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A組60例采用術前鎮痛,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齡35~53歲。B組60例不采用術前鎮痛,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齡36~5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術前疼痛評分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成立超前鎮痛管理小組
成立由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6]構成的三級疼痛管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溝通、協調,督導疼痛管理小組成員落實工作,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及措施。責任組長由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本科學歷的護士擔任,職責是對責任護士的疼痛評估、疼痛教育、醫囑執行等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并及時向組長反饋現存問題。責任護士負責所管床位納入超前鎮痛患者整個疼痛管理的護理過程。
3超前鎮痛的治療方法
A組術前30min由責任護士遵醫囑常規靜脈注射帕瑞昔布鈉40mg,減少手術創傷引起的炎癥介質釋放[7],以提高患者痛閾、減輕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B組不注射帕瑞昔布鈉。
4疼痛管理
(1)兩組患者術后由責任護士分別對術后6、12、24、48h進行鎮痛效果評價,采用數字量表評分[8]進行疼痛評估: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為中度疼痛(睡眠受干擾),7~9分為重度疼痛(疼痛嚴重干擾睡眠),10分為劇痛。(2)術后24h兩組患者疼痛評分>4分時,責任護士遵醫囑給予肌注雙氯芬酸鈉25mg。(3)觀察皮瓣色澤、溫度、毛細血管充盈時間、腫脹情況等,以觀察是否發生血管危象,發生血管危象者排出因手術、體位及活動、年齡、寒冷及吸煙等相關因素引起,若由上述因素引起血管危象者將不列為超前鎮痛觀察對象。(4)責任護士根據評分結果對患者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并觀察患者有無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檢驗,組間各時間點NRS評分比較采用q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本組患者均獲1個月隨訪,皮瓣均成活。
1鎮痛效果
兩組患者NRS評分術后較術前均降低(P<0.05),術后6、12、24hNRS評分A組明顯低于B組(P<0.05),術后48h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12h和24h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45),其余各時間點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各時間點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兩組術后24h使用鎮痛藥及發生血管危象的比較
術后24h使用鎮痛藥例數A組少于B組(P<0.05),血管危象發生例數A組少于B組(P<0.05,表3)。血管危象患者急診行血管探查術后皮瓣存活良好。
三、討論
1超前鎮痛降低術后疼痛程度
本組結果顯示,A組術后痛閾提高,NRS評分于術后6、12、24h明顯低于B組(P<0.05),說明術前應用帕瑞昔布鈉能有效阻止傷害刺激的傳遞,起到超前鎮痛的作用[9]。手術創傷等傷害性刺激下炎癥反應可導致炎性介質和致痛物質的釋放[10],它們除了致痛,還可引起血管收縮、組織水腫,使效應感受器敏感度增加,痛閾降低,從而導致周圍性痛覺過敏。術前選用帕瑞昔布鈉進行超前鎮痛,可有效抑制外周和中樞興奮,減少前列腺素合成。表3顯示,A組術后使用鎮痛藥例數少于B組(P<0.05),說明術前給予帕瑞昔布鈉還可以通過減輕中樞敏化,減少IL-β、IL-6和IL-8等的因子水平,有效降低術后疼痛程度[11]。
2超前鎮痛降低術后血管危象發生率
本組結果表3顯示,A組血管危象率低于B組(P<0.05)。超前鎮痛最根本的原則是預防鎮痛,讓患者提前了解疼痛對皮瓣成活的影響,同時可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焦慮的心理,減輕患者躁動,以避免對皮瓣血管的牽拉。疼痛刺激可使機體產生5-羥色胺(5-HT),5-HT具有強烈的縮血管作用[12],從而導致血管危象。超前鎮痛能有效防止傷害性刺激的傳入,減輕疼痛刺激所造成的不良反應以達到良好的鎮痛作用,可防止因疼痛刺激引起血管痙攣。另外,對股前外側穿支皮瓣患者實施超前鎮痛能減輕繼發性疼痛[13],提高患者鎮痛滿意度,提高皮瓣成活率。
3超前鎮痛管理體會
超前鎮痛管理模式是以護士為主導,以醫師、麻醉師、臨床藥師[14]共同督導、密切配合完成。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密切,護士的評估及病情觀察為鎮痛方案的合理制訂提供了可靠依據,對患者疼痛程度、藥物的不良反應及鎮痛效果的觀察最為直接。帕瑞昔布鈉為非甾體類抗炎藥,是高選擇性COX-2抑制劑[6],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等,提示護士術前應將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告之患者,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15],在不良反應出現時能減少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降低對鎮痛效果的影響。超前鎮痛作為一種疼痛預防的管理理念,實施超前鎮痛應規范化,實施過程中首先考慮年齡、性別、患者的認知等個體差異因素。超前鎮痛的管理中,責任護士起主導地位,因此,對責任護士的綜合專業素質的培養應做到定期、持續的規范化培訓,這有利于責任護士在疼痛的管理過程能提供有效、安全的鎮痛依據,從而提高醫生、患者對鎮痛效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3]王海文,候興.微型皮瓣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6,22(5):273-275.
[4]丁明,宗波,付春蘭,等.鎮痛聯合急性等容稀釋對移植皮瓣影響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10,48(2):153-154.
[5]張乙,姜萬維,崔金花,等.帕瑞昔布鈉用于直腸癌手術超前鎮痛效果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3,33(7):48-49.
[6]程凌燕,高立紅,王偉麗,等.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規范化疼痛護理管理的實施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5):356-357.
[7]李松.帕瑞昔布鈉超前鎮痛用于婦產科手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2):3704-3705.
[8]李璟.超前鎮痛在骨科病房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7):659-660.
[9]吳素珍,歐陽文.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術病人超前鎮痛的臨床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9(2):63-65.
[10]闞永星,徐毅,張志,等.帕瑞昔布鈉超前鎮痛在骨科手術的應用[J].天津醫藥,2009,37(8):703-704.
[11]沈勤,肖建軍,吳宣,等.帕瑞昔布鈉超前鎮痛對腰椎手術后患者靜脈自控鎮痛療效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3,38(1):40-41.
[12]趙煜.小兒游離皮辨移植修復四肢軟組織缺損的圍手術期護理[J].國際護理學,2011,30(10):1477-1478.
[14]彭貴凌,姜耀,孫勝男,等.創傷骨科護士參與圍手術期疼痛管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6):396-397.
[15]孫勝男,張春玲,高小雁,等.骨折患者疼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4):250-251.
作者:白艷 李霞 杜棣 徐曉燕 吳一芃 單位: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