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我國社會逐步進入到轉型發展時期的背景下,醫院在對組織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也加強對醫學模式轉變工作的探索和研究,對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醫學院校開展醫學生培養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社會責任感的重視,從強化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入手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醫學院校;社會責任感;人才培養路徑
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基于醫療服務工作的現實需求,在開展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培養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切入點對人才培養工作進行改革創新,增強人文教育的比重,力求可以真正將大學生打造成為高素質醫務工作者,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為我國醫療服務工作獻身,爭取為社會大眾提供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
一、加強培育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路徑
醫學生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不僅未來工作涉及到社會大眾的生命健康,還與社會的和諧穩定存在一定的聯系,在推動社會發展、踐行救死扶傷工作使命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甚至對于醫學研究工作而言,只有對醫學生社會責任感進行強化,才能讓醫學生在工作中秉承正確的理念參與到學習和工作中,為醫學生教育和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從高校醫學生培養角度進行分析,加強對醫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醫學工作者的必然要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的現實需要,只有保證社會責任感教育成效,才能形成特色的人才培養優勢,借助高素質醫學生培養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此外,應該認識到現階段我國高校醫學生出現了社會責任感弱化的情況,過于重視個人前途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對社會理想、社會價值的實現相對忽視,無法真正承擔起為社會提供醫療服務的責任和義務,甚至部分醫學生真正參與到崗位工作中,由于服務水平不到位往往會引發醫患關系糾紛問題,對醫院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造成嚴重的制約。所以新時期在開展醫學生培養工作過程中,要綜合分析社會影響因素、家庭成長因素和學校教育成長因素,并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工作的實際效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保障。
二、有效推進醫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體系的措施
在細化認識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現實需求的基礎上,要想保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醫學生培養的現實需要,就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對人才培養措施進行改革創新,爭取可以形成特色培養優勢,突出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的滲透性和規范性,真正構建完善的培養體系,對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行有效的強化。
1.逐步構建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新模式。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學校要認識到培養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并針對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規劃方案,在學校教學管理組織和學生工作部門之間構建相應的合作探究體系,保證能夠落實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在提高學生認識水平,增強學生社會認同感的基礎上,將社會責任感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切實保證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效果。在具體構建完善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模式的過程中,要樹立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具體目標,進而將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作為制定人才培養措施的主要參照方向,然后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和后勤部門的具體工作要求開展工作,確保將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融入到社會日常管理工作中,促進管理實效的整體性提升,保證醫學生培養工作的實際效果。唯有如此,才能夠借助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模式的構建提高整體管理成效,為醫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2.加強社會責任感教育
在醫學生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中的滲透。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不僅與醫學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聯系,在構建完善社會責任感培養模式的基礎上,要想保證培養效果,還要積極探索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與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有機結合,將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融入到醫學生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的影響力。在組織開展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的過程中,要明確認識到責任認知是提高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前提條件,所以要將責任認知與醫學生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相結合,為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化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要正確認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對培養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主要載體作用,在對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載體和基本理論進行充分挖掘的基礎上,對國外先進教育經驗和教育理論進行分析,并結合國外經驗以及道德認識理論和價值澄清理論等應用對醫學生專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創新,切實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的基本成效。其次,要逐步構建能夠輔助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并且適當的增加社會責任感教育在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中的比重,支撐專業通識教育教學活動的優化開展。在工作實踐中,要結合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構筑教學課程頂層設計工作,并爭取在通識課程外重新探索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的構建,讓醫學生可以在社會實踐、實習實訓活動中總結工作經驗,明確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的重要性,自覺加強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成長成為可以服務社會建設的高素質人才。最后,將社會責任感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在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專業教育主要是為了可以對學生的醫生職業能力加以培養,也會涉及到醫學生專業相關社會責任意識、職業道德意識的教育和培養,可以為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化提供相應的支持。因此在教育培訓工作中,要積極探索社會責任感教育與醫學生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在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改革優化的過程中確保可以將社會責任感教育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增強社會責任感教育與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緊密聯系,提高培養效果。在學校對專業教育活動進行優化調整等過程中,要嘗試對醫學專業教育中涉及到的各個學科歷史發展傳統、優秀醫務工作者世紀等資源進行挖掘,并將其作為教學案例向學生傳授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重要性,保證整體培養效果的明顯提升。
3.組織開展醫學生參與社會責任感實踐路徑。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與人才培養工作的實踐創新存在一定的聯系,要想切實保證醫學生培養工作的實際質量,就應該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在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將所學社會責任感方面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內在的認識和理解,進而在知行合一的作用下提高人才培養工作的實際效果,突出人才培養質量。一方面,學校要組織醫學生定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醫療下鄉活動等,深入基層農村為人們提供免費的醫療志愿服務,保證醫學生認識到我國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明確自身在服務社會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真正可以在未來醫療服務工作中踐行社會責任思想。另一方面,要在學校學科特色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引入社會責任感教育,并且帶領學生參與到醫療公益慈善活動中,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讓學生可以在志愿服務中實現人生的價值,為社會醫療服務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與醫學生培養工作和我國醫療服務工作的全面推進存在緊密的聯系。所以在現代醫療服務背景下,要正確認識醫學生的重要性,并制定科學合理的醫學生培養方案,對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強化,力求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可以真正服務醫療工作的高素質人才,在提升我國現代社會醫療服務水平的工作道路上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乃車,唐聞捷.醫學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路徑———以溫州醫科大學為例[J].教育研究,2016,(2):146-150.
[2]袁國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路徑[J].高等農業教育,2014,(7):66-69.
[3]朱磊.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9):52-53.
[4]韓雅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路徑探析[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5,(12):41-45.
[5]王亮停,霍孟林,許華堯.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路徑探析[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7(3):49-53.
[6]王炳吉.新時期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2):205-206.
作者:虞海峰;饒大龐 單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