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龐安時傷寒總病論探究范文

龐安時傷寒總病論探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龐安時傷寒總病論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龐安時傷寒總病論探究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摘要:

北宋著名醫家龐安時,一生醫學成就顯著。現存著作有《傷寒總病論》一部,此書對張仲景《傷寒論》進行闡述和補充,特別是對溫疫的論述,根據病因不同進行分類,詳細描述溫毒五證,藥用寒涼且重視預防調護。該書內容豐富,論理精湛,見解新穎。龐安時論治溫疫的思想對明清時期的溫病學形成和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關鍵詞:

龐安時;傷寒總病論;溫疫

龐安時,字安常,北宋蘄州蘄水(今湖北省浠水縣)人,自號蘄慶水道人。龐氏生于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卒于元符二年(1099年),享年57歲[1]。龐氏家世業醫,家境富有,其喜讀書,且天資聰穎。在其父影響下,龐安時少時即喜讀醫方。其父令承家學,以《脈訣》授之,龐安時讀后覺其“淺近不足為也”。隨后自己研、扁鵲書,不久也即能融會貫通,而且新意時出,“辨詰不可屈”。龐安時醫術高超,其主要醫療活動,除蘄水境內外,主要在江淮一帶。宋神宗、哲宗年間,頗有醫名,前來求治者,日滿其門,達官顯貴,爭相應聘。且與當時的名士蘇東坡、黃庭堅、張耒等相交甚密,贈詩賦詞,書信不斷。

龐安時著作現僅存《傷寒總病論》[2]一部,共分為6卷。卷一以記述《傷寒論》中六經病證為主要內容;卷二記述治法,分門別類地闡述《傷寒論》各種治法;卷三論述類傷寒證,有結胸、痞、陰毒、陽毒等病;卷四、卷五論治溫病、溫疫;卷六為雜說內容。《傷寒總病論》內容非常豐富,其精湛的論理,新穎的見解,特別是對溫疫的論述,實為發前人之未發。

1病因不同分溫病

龐安時《傷寒總病論》首先是對傷寒和溫病進行鑒別。龐氏論溫病之因,其一宗《黃帝內經》,其二宗王叔和、陳延之等,但其師古而不泥古,將溫病劃分為兩類,即一般溫病與“天行溫病”進行探述。《傷寒總病論•卷第五•天行溫病論》中載:“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者,皆由冬時觸冒寒毒所致。自春及夏至前為溫病者,《素問》、仲景所謂傷寒也。有冬時傷非節之暖,名曰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即時發病溫者,乃天行之病耳。其冬月溫暖之時,人感乖候之氣,未即發病,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氣不得泄,至天氣暄熱,溫毒乃發,則肌肉斑爛也……天行之病,大則流毒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次則偏著一家,悉由氣運郁發,有勝有伏,遷正退位,或有先后。”從以上引文可以得出天行之病的發病情況有兩種:一種乃在去歲冬日感受寒邪,邪氣伏于體內,待到陽氣發升之時,春日至夏至之前,再感邪氣而誘發的溫病,此乃一般的溫病,也就是《黃帝內經》以及張仲景所認為的廣義傷寒中包含的溫病。另一種情況是由于在冬季感受反常氣候,應寒卻反熱,致使感受冬溫之毒而引發的溫病,稱為“天行溫病”。此病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傳染性。由此可見,龐安時已明確提出“天行溫病”有別于一般溫病,二者在概念上有較大差別。

龐氏論溫病,最大的創新之處即提出“天行溫病”概念并進行論述。天行溫病是一類以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為特點的溫病。關于此類溫病的發病,王叔和、陳延之等也曾有所論及,但都是從氣候的變化中去尋求病因,皆認為是“非其時而有其氣”,或稱之為“時行之氣”[3]。龐安時從其豐富的臨床經驗中觀察到,這類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感受很強毒性的“異氣”。“異氣”又稱為“疫氣”“乖氣”“毒氣”,是可以引起急性傳染性、流行性外感熱病的致病因素。《傷寒總病論•卷第五•天行溫病論》云:“感異氣而變成溫病也……更遇于風熱,變成風溫;陽脈洪數,陰脈實大,更遇其熱,變成溫毒,溫毒為病最重也;陽脈濡弱,陰脈弦緊,更遇濕氣,變為濕溫;脈陰陽俱盛,重感于寒,變為溫瘧,斯乃同病異名,同脈異經者也。”指出人體在感受到“異氣”之后,病邪隨即潛伏于人體內,在不同的時節根據所遇到的邪氣待時而發,從而發為各種溫病,此類都屬于“天行溫病”。龐氏的這一理論解釋了傳染性溫病的發病原因,從而為臨床中辨治此類溫病起到了指導作用。

2溫毒五證詳細述

龐安時從臨床實踐中觀察到,溫病以溫毒一類最為重險,便更留心研究。其分別列出溫毒各證的證候表現,與四時、五行、經絡、臟腑聯系起來進行辨證論治,具有一定創新性,深刻地影響了后世臨床對溫疫的辨證論治。

青筋牽證,春之三月發病,其源頭始自少陰、少陽,從少陰而涉足少陽,少陽之氣始發,少陰之氣始衰,陰陽怫郁于腠理皮毛之間,因生表里之疴。因從足少陽發動至少陰,則累及臟腑受癘而生病。肝臟陰陽毒氣之病,證可見頸背部雙筋牽急,先寒后熱,其病相反。若腑虛而為陰邪所傷者,則可見腰部強急,腳縮而不伸,腑中欲折,眼中生花等癥狀,治用以柴胡地黃湯;若臟實則為陽毒所傷者,證可見頸背強直、眼黃;若欲轉動,即合身回側,論治宜用石膏竹葉湯。

赤脈攢證,夏之三月發病,其源頭始自少陰、太陽。心之臟感受陰陽溫毒氣,證可見皮肉痛起,身熱,其病相反。如若臟實則可為陽毒所傷者,舌破口干而咽塞;若腑虛則為陰邪所侵,證可見戰抖不定而驚動,皆宜用石膏地黃湯論治。

黃肉隨證,四季之月終余十八日皆可發病,其源頭從太陰、陽明相格,節氣相移,三焦之寒濕不調,四時關格而起病,則可致臟腑之疴隨時而受癘,出現陽氣外泄,而陰氣內伏。脾之臟現溫毒病,陰陽毒氣,證可見頭重項直,皮肉強,其病相反。若臟實則為陽疫所傷,蘊而為結核,起自頸下,散熱毒于分肉之內,上布入發際,下貫于顳颥,隱隱而作熱,不相斷離,治宜用玄參寒水石湯。

白氣貍證,病發于秋三月,源頭從太陽系于太陰,太陰感受淫邪之氣,則致經絡壅滯不通,毛皮堅豎,以發泄邪氣,故臟腑傷溫,隨狀而受癘。肺之臟病溫,陰陽毒氣,其病相反。如若腑虛則為陰邪所損,乍熱乍寒,損傷肺氣,暴嗽嘔逆,宜用石膏杏仁湯;如若臟實則多為陽毒所傷,出現體熱發斑以及氣喘引飲,宜用石膏蔥白湯。

黑骨溫證,病發于冬三月,其源頭從太陽、少陰,蘊積相搏,三焦上下壅塞不通,陰毒內行,則臟腑受客邪之氣,故病生矣。腎腑臟病溫,陰陽毒氣,其病相反。如若腑虛則為陰毒所損,證可見外寒里熱,意欲守火而引飲,或現腰痛欲折。如若臟實則為陽毒所傷,胸脅切痛如刀刺,心腹膨脹,如服冷藥瘥過便洞泄,治宜用苦參石膏湯或者知母解肌湯。

概而言之,龐安時認為,春天屬木,溫毒在于肝,發病往往涉及少陰、少陽,臨床表現多為青筋牽證,常用柴胡地黃湯以及石膏竹葉湯來治療;夏天屬火,溫毒在于心,發病往往涉及少陰、太陽,臨床表現多見赤脈攢證,常用石膏地黃湯來治療;長夏屬于土,溫毒在于脾,發病往往涉及太陰、陽明,臨床表現多見黃肉隨證,常用玄參寒水石湯來治療;秋天屬金,溫毒在于肺,發病往往涉及太陽、太陰,臨床表現多見白氣貍證,常用石膏杏仁湯以及石膏蔥白湯來治療;冬天屬水,溫毒在于腎,發病往往涉及太陽、少陰,臨床表現多見黑骨溫證,常用苦參石膏湯以及知母解肌湯來治療。龐安時所概括的溫毒五大證,雖然后世醫書極少引用,但龐氏使用清熱解毒法、通下泄毒法、辛溫散毒法等,注重于“毒”的治療原則,以及容汗、吐、下、補等諸法于一方的構方思想,對后世醫家產生了較大影響。

3藥用寒涼重防護

龐安時在天行溫病方藥論治方面,尊古而不泥古,法于先輩而又有創新,喜用清熱藥,包括石膏、知母、生地黃、梔子、牡丹皮、大青葉、羚羊角、寒水石等,從中可以看出,其多用寒涼藥物治療溫病,已然脫離古醫家“發表不遠熱”的陳規舊俗。其中,在“病人素傷于寒,因復傷于熱,變為溫毒”中引用《深師方》曰:“傷寒已八九日,三焦生熱,其脈滑數,昏憒身熱,沉重拘急,或時呻吟,欲攻內則沉重拘急,由表未解。直用汗藥,則毒因加劇,古方無表里兼療者,思以三黃湯解其內,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用三黃石膏湯。”由此認為,用寒涼藥物進行表里雙解來治療熱性病,是龐安時對前人用藥的進一步拓展,比劉完素所創的雙解散早一百多年。從而可認為,后世醫家治療溫疫重用清熱解毒藥、治熱病重用寒涼之品等學術思想,都是在龐安時用藥思想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龐安時專列《辟溫疫論》篇論述溫疫的預防,其總結整理了前人預防溫疫的多種方法和用藥。如許季山的千敷散、辟溫殺鬼丸、務成子螢火丸及武威丸,還有孫思邈的屠蘇酒、研雄黃并嚏法、辟溫粉。自古以來,中醫對溫疫的預防都是采用這些行之有效的辟溫方藥,時至今日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臨床指導意義。

《傷寒總病論•天行瘥后禁忌》還論述了有關溫疫病后的護理,主要是記述了溫疫的禁忌,特別是病后階段。龐氏指出溫疫病后需要禁酒,也要忌韭菜、鱔魚、蕈、莼、豆粉等發物,以及生果、犬羊肉腸血、油肥之品;亦當禁勞作,以防止疾病復發。諸如此類對溫疫病中的飲食宜忌、溫疫病后的調護以及防止溫疫的復發和傳變等,對后世溫疫護理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4]。

由上可知,龐安時早在宋代就對溫病病因和防治進行詳細的論述,對明清時期的溫病學形成和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明代醫家吳又可在龐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溫疫病的認識和臨床辨治溫疫的經驗,最終寫出《溫疫論》,成為中國醫學史上最早的治療急性傳染病的專著。吳又可《溫疫論》曰:“疫者感天地之癘氣,在歲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時有盛衰,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5]認為溫疫的病因是感受了天地間的一種“異氣”。這種說法與龐氏的天行溫病“異氣”說不謀而合。汪機也吸納了龐氏之說,如《傷寒選錄•卷六•傷寒溫病熱病辨》有“溫病熱病此天時與形而為名者也。有三者皆起于感寒,或者通以傷寒稱之,至于用藥則不可一例而施也……溫病熱病傷寒而不即發,郁熱而發于天令暄熱之時,怫熱自內而達外,郁其腠理無寒在表,故非辛涼或苦寒或酸苦之劑不足以解之,此麻黃桂枝獨治外者不可用。”[6]

再如另一位清代溫病學家余霖,治療疫疹善用清溫敗毒之法,特別重視石膏的使用。其分析清瘟敗毒飲曰:“此十二經泄火之藥也。斑疹雖出于胃,亦諸經之火有以助之。重用石膏直入胃經,使其敷布于十二經,退其淫熱。”[7]除玄參寒水石湯、麥奴丸、華佗赤散三首方劑外,龐安時治療溫病的眾多方劑中,每方必用石膏,少則一兩,大多重用至四兩。可見余霖重用石膏,與龐安時不無淵源。

參考文獻:

[1]毛德華.龐安時生卒年和籍里辨誤[J].湖北中醫雜志,1990(4):34-35.

[2]龐安時.傷寒總病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葉新苗.龐安時《傷寒總病論》對溫病學的貢獻[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8,12(3):32-33.

[4]周麗雅,張焱.淺談龐安時論治溫疫的學術成就[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12(10):763-764.

[5]吳有性.溫疫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1.

[6]汪機.傷寒選錄:六[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2:76.

[7]余霖.疫疹一得[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5.

作者:許霞 安靜 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五月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欧美黄色片网址|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色吊丝最新网站| 亚洲丝袜制服欧美另类|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皇上往下边塞玉器见客|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 波多野结衣和黑人|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天天干天天在线|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67194在线看片| 国产精品12页|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影音先锋人妻啪啪av资源网站 |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不卡视频| 黑人巨鞭大战洋妞| 高能预警韩国双ts超美| 污到下面流水的视频|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h视频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