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城鎮化進程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完善城鎮體系規劃,強化規劃引導作用
加強規劃指導。各縣、區和各鄉、鎮要切實做好年度規劃工作計劃,把規劃編制經費列入年度公共財政計劃,聘請具有相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要求修編規劃。要建立正常的規劃修編和調整制度,適時進行規劃修編和調整。城鎮主要街區、交叉口、出入口、公園等重點地段周邊要實行街景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雙控”。近期,中心城市2108平方公里規劃區內的所有鄉鎮必須完成一個商業街區詳細規劃,以引導農民入鎮歸市,進鎮興業。同時要完成一個城鎮多層公寓式住宅小區規劃,禁止自拆自建,嚴格限制獨院式民宅建設。在城鎮詳細規劃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城鎮發展現狀與要求,合理安排建設時序,科學制定年度城鎮建設計劃和實施方案,保證城鎮建設的有序推進。
嚴格規劃審批。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村鎮各項用地和工程建設必須嚴格服從規劃,按規劃審批。鄉鎮規劃區內的住宅建設必須堅持統一規劃,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禁止零星住宅建設,變無效財富積累為有效財富積累。
規范規劃管理。推行村鎮規劃公示制度,提高村鎮規劃的透明度,實現“農民建房三年早知道”。強化村鎮規劃的批后管理,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必須對放線、驗線等環節進行跟蹤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建立城鎮長效管理機制,按照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健全鄉鎮、居(村)委會的管理職責和管理制度。加強城鎮管理法規體系和隊伍建設,明確執法主體和依據,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主體清晰,程序合法。
二、大力改進建設方式,全面推進綜合開發
(一)突出建設重點,實施分類指導。
突出“一區兩軸”的培育。“一區”即指城市規劃區為依托的城鎮發展核心區,主要包括中心城區及其外圍城鎮;“兩軸”即城鎮發展軸和徐淮鹽城鎮發展軸。充分發揮“一區兩軸”的交通信息便利與基礎產業優勢,集聚人口、產業、技術和資金等要素,逐步調整城鎮布局,加快城鎮發展,把城鎮核心區建設成為徐州都市圈的重要節點和區域性的商貿與物流中心,把兩軸發展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現代制造業、商貿服務業和現代物流產業帶。
突出省、市重點鎮的建設。加快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社會公益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的支撐體系,增強重點鎮對周邊鄉鎮的帶動力和對市、縣域中心城市的支撐力,從而提高市域城鎮的整體競爭力。
突出商業街區的培育和城鎮住宅小區的建設。要結合實際,科學決策,合理定位,創造特色品牌,積極培育以地方優勢產品、特色傳統工藝制作、特色食品和餐飲等為主導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商業街區。按照住宅建設與城鎮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鼓勵鄉鎮探索建設多形式、多層次的城鎮居住小區,包括多層公寓式居住小區、適合個體加工經營的作坊式居住小區、與市場相結合的商住樓等。各類商業街區和住宅小區建設必須堅持統一規劃,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嚴禁低水平擴張和無序競爭。
突出生態小城鎮建設。從城鎮綠化、水環境治理和道路、給排水、燃氣、污水處理等方面著手,改善小城鎮生態環境。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的引用,積極探索“秸稈制氣”、“集中太陽能”、區域集中供水和污水處理等設施與技術的推廣普及,加快建設生態型小城鎮。
(二)積極培育主體,加快產業發展。
構建園區帶動產業。抓住國際資本與產業跨區域轉移機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市場化為導向,大力推進園區建設。積極倡導“數鎮一園”模式,鼓勵工業經濟基礎較差、工業園區規模較小的鄉鎮到相鄰重點鎮集中建設工業園區;采取“誰引進、誰受益”,合理分配利稅的辦法,迅速擴大園區規模。
壯大市場驅動產業。結合實際,科學決策,合理定位,借助外力,積極創造特色品牌,大力培育以資源優勢為依托的產區市場、以優勢產業為服務對象的銷區市場和服務于專業園區的產業發展。
(三)完善配套建設,推行綜合開發。
近期,以省市重點中心鎮和市中心城市2108平方公里規劃區內共53個小城鎮為先行試點,注重功能建設,實施綜合開發,并在3-4年內對全市小城鎮建設全面推行綜合開發。小城鎮綜合開發要正確處理好城鎮建設與穩定發展的關系,堅持綜合開發與配套建設、小區建設與市場建設、城鎮發展與群眾安居樂業三結合,在進行住宅和商業開發的同時,注重城鎮公園、文化中心及中小學和幼兒園等社會公益設施的配套建設。各鄉鎮應根據本地情況,積極探索與城鎮居民、進鎮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及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綜合開發方式,包括以實施用地綜合配套為主的單相土地開發、完全市場化運作的房地產綜合開發,以政府為主導、開發企業為主體的經濟適用房開發等。
小城鎮的綜合開發要在政府宏觀政策指導下,按照建設市場管理規定,由取得資質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實施,市、縣、區建設部門要積極扶持有條件的企業申報村鎮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
(四)培育建設隊伍,強化監督管理。
進一步加強村鎮個體工匠的組織培訓,把一些技術和設備條件較好的個體工匠組織起來,建立村鎮施工隊伍,在資質等級規定的從業范圍內承擔不同規模的村鎮房屋建筑、園林綠化和市政工程施工。市、縣、區建設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施工隊伍培育計劃,迅速壯大村鎮建設市場主體,杜絕散兵游勇式無組織建設。力爭在3―5年內健全全市村鎮施工隊伍體系,使村鎮施工隊伍成為村鎮工程建設施工的主導力量。
村鎮各類房屋建筑和各類基礎設施等建設工程,必須由取得相應設計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設計任務,嚴禁無證設計和無設計施工。在村鎮范圍從事施工活動的企業必須具備相應資質,并按規定范圍進行施工。各縣、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鄉鎮建設管理部門應嚴格按照“三高、三化”的規劃建設管理要求,對所轄村鎮建設工程施工質量實行強制監督檢查和竣工驗收制度,工程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健全運作機制
(一)加大組織力度,強化目標考核。
市各有關部門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強化組織實施。各縣、區要建立由鄉鎮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積極指導服務的運作體制,并把村鎮各項規劃編制、建設內容和管理要求列入縣、區政府對鄉鎮政府的年度主要考核目標,嚴格檢查考核。對各類違法、違規審批,給城鎮規劃建設造成不良影響的領導和辦事人員,市縣規劃建設部門要會同紀檢監察部門進行嚴肅查處。各鄉鎮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強化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
(二)廣泛招商引資,加大建設力度。
各鄉鎮要在各項詳細規劃的基礎上,編制項目建議書和招商方案,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大力加強工業項目招商的同時,也要對城鎮文化、旅游、公園、污水處理、新能源利用等項目進行包裝,強化地方資源的利用引導,努力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以創建省新型示范小城鎮、國家小城鎮建設示范鎮等為抓手,完善城鎮功能,塑造城鎮特色品牌,努力建設一批輕工食品型、木材加工型、物流貿易型、文化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鎮。
(三)深化制度改革,落實優惠政策。
加大綜合開發和住宅小區建設的扶持力度。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組織和支持小城鎮申報村鎮房地產開發資質,國土部門要盡快研究制定鄉鎮綜合開發用地的具體操作管理辦法;各地、各部門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除省級以上規定的審批手續和收費項目外,不得另行增加任何收費項目和審批環節。小城鎮住宅小區建設允許在全縣實行耕地占補平衡,集體土地拆遷后的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60%可作為建設用地的折抵指標。小城鎮住宅小區建設經批準可使用農民集體土地。進城、進鎮定居農民原承包的土地根據本人意愿可以不收回,并可按照《土地承包法》的有關規定進行流轉。
積極落實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強化人口集聚。認真貫徹《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全市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見》(政發〔〕78號),實行以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放開縣以下地區戶口遷移政策。有關農民進入城市和城鎮后的土地使用、土地流轉、繳納稅費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按政發〔〕90號文件精神辦理,農民進入城鎮后在就業、醫療、子女入托入學、辦理各類證照和計劃生育政策等方面,與該城鎮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履行同等義務。
完善村鎮房屋產權管理制度,推動村鎮房地產市場建設。加強村鎮房屋產權、產籍登記和房產證發放工作,建立村鎮房地產有形市場,引導和規范村鎮房地產交易。進鎮和進入中心村農民的原有房屋,在保證一戶不占有兩塊宅基地,且不改變集體土地使用性質的前提下,可以直接上市進行房地產交易。建立和完善村鎮拆遷管理制度,推動村鎮房地產綜合開發。
創新土地管理機制,搞好城鎮經營。全市非農建設用地計劃,要安排一定數量,保證重點中心鎮建設啟動;中心村建設用地與復墾開發新增耕地掛鉤的指標,在按規劃實施中心村建設后的剩余部分,重點用于重點中心鎮建設;興辦鄉鎮企業和建設村民住宅小區、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準可以使用農民集體土地;興辦鄉鎮工業項目用地,可以采取協議地價進行出讓;經營性用地轉讓,可以在公開招標、拍賣、掛牌交易方式中,依據區位和項目情況靈活掌握。
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改革力度,推進市場化運作。放寬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政策,變單純由政府投資為社會共建,扭轉小城鎮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局面。要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外資和民間資金參與小城鎮給水、污水處理、管道燃氣、公園等設施建設。市政府將根據財力狀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安排資金支持重點中心鎮的建設。各縣、區對統籌的鄉鎮建設資金要根據鄉鎮當年的小城鎮建設投資按一定比例進行補助。補助資金實行激勵機制,對于項目科學合理、配套資金到位、完成情況好的,給予重點傾斜。
積極改革城鎮投融資體制,擴大投資主體。注重發揮政府財政投入的導向作用,根據“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積極吸引和引導外資與民間資本進入城鎮建設,變一方投資為多方聚資,變政府包建為全民共建,實現城建投資多元化。鄉鎮土地有償使用取得的收入(改制企業的土地有償使用收入除外)除應交稅費外,全部用于小城鎮建設,專款專用,不得挪用;在鄉鎮所屬企業收取的城市建設維護稅和公用事業附加稅的80%以上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側重支持重點鎮建設;小城鎮進行房地產綜合開發的企業繳納的營業稅地方留成部份,50%返還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四)穩定管理隊伍,提高人員素質。
各縣、區要高度重視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隊伍的穩定工作,加大體制改革力度,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中“各級人民政府要健全城鄉規劃管理機構,把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切實予以保證”的精神要求,把村鎮規劃工作經費納入鄉鎮公共財政。要切實注重隊伍素質的提高,引進競爭機制,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