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強社會救助工作管理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建立和完善城鄉低保標準科學增長機制
按照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保障城鄉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則,逐步提高我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于今年10月由原來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8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于今年10月由原來每人每月117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對進入城鄉低保的重度殘疾人本人按當地低保標準全額發放保障金。
今后,隨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并適應物價水平,適時調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市居民低保標準按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低保標準按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25%比例,并統籌考慮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幅度和困難群眾享受的實際保障水平等因素,綜合確定當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相適應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科學增長機制。
二、落實政策,切實做好全市五保供養工作
各要全面貫徹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根據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按照保證五保供養對象吃、穿、住、醫、葬基本需求不低于當地村民平均水平的要求,科學測定當地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為縣市測定五保供養標準提供依據。今后,政府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收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物價指數的變化,對供養標準適時進行調整,逐步建立起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
進一步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和規范化管理。抓緊農村敬老院改擴建工程的掃尾工作,切實做好五保老人集中入住工作,集中供養率要在70%的基礎上有新的上升,要圍繞“為院民服務、讓院民滿意”的目標,科學制定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衛生制度、談心制度、文體活動制度等各項系列化管理制度,要進一步完善五保供養服務網絡,對分散供養的五保對象提供必要的服務;要切實加強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的房產等財產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或挪作它用;要充分利用現有養老設施,積極開展面向社會老人的托老和寄養服務。
確立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的法人地位。我市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要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辦理法人登記或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沒有登記過的要盡快辦理登記手續,并取得法人機構代碼,在金融機構開設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資金帳戶。
切實解決政府舉辦的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有關待遇。要推進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院長和工作人員競爭上崗、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等公開選拔制度,切實將年富力強、有責任心、善管理、會服務、懂經營的人員充實到工作隊伍中來,實行合同制管理。工作崗位設置應當因事設崗、按需設崗,工作人員與供(寄)養對象比例原則上不低于1:10。要切實解決好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主要工作人員生活待遇,確保其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并為其辦理養老、醫療等基本社會保險。要加快對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并建立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層次。
三、加快建立臨時生活救助制度
建立面向城鄉低保“邊緣人群”的臨時生活救助制度,對城鄉家庭生活困難又未納入低保對象的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遭遇突發災害等困難人員給予一定的生活幫助。到今年7月以前,市政府將通過財政預算安排、福利彩票地方留成公益金按一定比例安排以及接受社會捐贈等辦法,落實建立臨時生活救助制度所需資金,并實行專帳管理,專款專用。臨時生活救助對象主要為處于低保邊緣的困難群眾和特定的救助對象,具體對象的確定以及救助辦法和救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制定。
四、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全市實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長機制,建立健全臨時生活救助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是提高我市社會保障水平的重要舉措。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加強領導,科學規劃,統籌協調,有序推進。建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民政、財政、勞動保障、衛生、教育、司法、房管、工會、婦聯、共青團、殘聯等部門參加的社會救助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民政局,負責統籌政府與社會的救助資源,協調制定相關救助政策。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充分發揮各類慈善機構的作用,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強基層“愛心超市”規范化建設,形成政府和社會良性互動、共同推進全市社會救助工作的新局面,為構建和諧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