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4年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根據中央、省市水利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以“興水利、強基礎、惠民生、促發展”為主題,以“增強防洪減災功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標,大力發展安全水利、資源水利、環境水利和民生水利,進一步夯實水利基礎設施,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二)工作重點
1.灌區改造工程。組織實施渠南灌區十期以及運西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完成年度水利重點縣工程項目和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的建設任務,做好全區灌溉水利用系數測算以及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權屬移交工作。
2.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完成年度區鄉河道疏浚、河塘整治工程,加大落實長效管理機制的力度,擴大長效管理范圍,提高各級補助標準。
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四統一”的管理模式,即:“統一經營、統一檢測、統一水價、統一監管”,確保農村飲水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
4.防洪保安工程。針對流域性堤防存在的問題,搞好流域性防洪工程的除險加固工作,提高流域性堤防的防洪標準;組織實施年度白馬湖、寶應湖洼地治理工程和白馬湖上引河疏浚整治工程,并爭取下年度工程項目的立項。
二、2014年農村水利建設管理目標任務
2014年度計劃實施12項工程,完成土方808.92萬方,興建及改造小溝以上建筑物672座,計劃投入3.26億元。具體工程如下:
(一)農村河道工程。包含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和河道的長效管理。
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2014年計劃疏浚區鄉河道62條232.7公里、土方348.72萬方,(其中區級河道4條54.5公里、土方136萬方,鄉級河道58條178.2公里、土方212.72萬方),配套建筑物672座,溝塘整治涉及55個行政村、282條(面)河塘,計劃完成土方227.37萬方,工程總投資2811.4萬元。
1.區級河道疏浚工程。分別為:烏沙干渠上段,工程涉及席橋、欽工兩鄉鎮,疏浚長度13.5公里。席順分干渠,工程涉及席橋、順河兩鄉鎮,疏浚全長18.5公里。澗河中段,工程涉及朱橋、溪河、車橋等鄉鎮,疏浚長度11.5公里。南總干渠,涉及上河和平橋兩鄉鎮,疏浚長度11公里。
2.鄉級河道疏浚工程。分別為:平橋鎮北五斗及中溝、北六斗及中溝、二支渠及大溝;朱橋鎮橫大溝、南一支大溝、一支三分支、南四支渠及大溝;施河鎮新侍河和施莊西泵站引河;馬甸蔡大溝東斗渠及中溝;車橋鎮南十支大溝、北八支、北九支大溝;復興東一支二斗及中溝;涇口鎮橋頭西排河;流均鎮頭橋新澗河、團結河;博里鎮北四支渠及大溝;仇橋南五支渠及大溝;蘇嘴鎮于嘴大溝、板閘干渠蘇嘴段和南水北調河;茭陵鄉四支渠及大溝、五支大溝、果園中心溝;宋集鄉李碼分干渠李碼段、李碼小河、北片泵站引河、抗日溝;欽工鎮橫溝大溝、橫溝支渠;順河鎮雙燈斗渠及中溝各2條,分干渠15-18中溝;季橋鎮十八斗及中溝;淮城鎮新路圩河;三堡五支渠及大溝;南閘一排河;范集鎮大吳中心路排河、永濟西干八中溝、大吳西中心路排河、調尾河等。
3.河塘整治工程。為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逐步改善農村村容村貌,計劃整治家前屋后廢溝廢塘的垃圾和惡性水生物,達到無雜草和無漂浮物,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落實管理經費。2014年度溝塘整治涉及以下鎮村(居)分別為:平橋鎮鎮中村;上河鎮黃樓村;建淮鄉建淮、邱家和十里村;馬甸鎮靖大莊村;朱橋鎮孫楊、合興、祁興和閘南村;溪河鎮土樓村;施河鎮施莊、葛莊、王橋村;車橋鎮陳河和車南村;涇口鎮橋頭和涇口村;流均鎮溪河、合興、溪南村;博里鎮孫莊、濱南和前蕩村;仇橋鎮晶燈、北澗和水晶村;復興鎮城頭、大李村;蘇嘴鎮沙吉、健儀和大橋村;茭陵鄉章集和邵葛村;宋集鄉后營、李碼和高陳村;欽工鎮橫溝村;順河鎮官路、雙墩和駱蕩村;季橋鎮農中居委會;城東鄉徐劉村;席橋鎮浦馬、丁朱村、席橋居委會;淮城鎮華亭、公園村;三堡鄉周灣和大陶村;林集鎮袁莊和后管圩村;范集鎮永陸和后高村;南閘中太村等。共55個行政村,282個河塘。
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及長效管理。根據農村河道和河塘長效管理以及“河長制”的要求,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著力于三個方面。1.清淤工程。各鄉鎮要通過“一事一議”方式自籌資金對區鄉公路、鄉鎮環鄉路以及鄉鎮境內主要道路兩側的河道和河塘進行全面整治。2.溝通工程。各鄉鎮對本區域范圍內的水體進行全面排查,特別是區鄉公路、鄉村道路以及環鄉路兩側的河塘,采取自籌資金,埋設管道,達到水系溝通,以利改善水體質量。3.長效管理。區水利局會同區城管辦依照《區農村河道保潔工作管理方案》,聯合對河道進行監管,制定實行“路面、垃圾、河坡、水面”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認真落實“河長制”以及管護考核機制、管護人員和管護經費。同時要加強農村用水協會組織建設,逐步組建以村為單位的用水協會,明確用水協會的工作職責,將農村河道長效管理納入工作職責范疇,推進水利工程管理走向民眾化、常態化。
(二)渠南灌區十期工程。主要圍繞近幾年干旱暴露出的灌溉問題,編排項目計劃,項目涉及流均、涇口、施河、博里和平橋等鄉鎮,主要建設內容:疏浚溝渠,新建防滲渠道,配套各類渠首、泵站、圩口涵閘等。計劃總投資6000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4200萬元,市縣級配套1800萬元。
(三)運西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主要建設項目:渠道疏浚護砌及建筑物配套,計劃總投資2432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2200萬元,區級配套232萬元。
(四)2013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主要建設項目為:新鋪設DN110-DN315鎮村水廠聯網管道62.37km,工程總投資1202.1萬元。工程實施后可解決建淮、三堡、林集、南閘和范集等5個鄉鎮49個行政村3.1991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五)重點縣工程。項目涉及朱橋、仇橋兩鄉鎮,總面積為3.8萬畝。主要建設項目:疏浚溝渠、新建防滲渠及配套建筑物等,計劃投資4000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2800萬元,區級配套1200萬元。
(六)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涉及茭陵鄉,主要建設項目有:新、拆建泵站、橋、涵等建筑物,配套節水防滲渠道,實施高效微噴灌區和管道灌溉區。計劃投資1500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1050萬元,區級配套450萬元。
(七)農橋工程。新拆建全區農村小型農橋140座,計劃投資1800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1260萬元,市區級配套540萬元。
(八)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位于順河鎮境內,受益面積1.1萬畝。主要建設項目:新建或拆建渠首、泵站、生產橋及防滲渠道等工程,工程實施將有效提高項目區糧食生產能力。計劃投資1000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1000萬元。
(九)白馬湖、寶應湖洼地治理工程。新(拆)建圩口涵閘、泵站19座,總投資1853萬元,其中省級補助1297萬元,區級配套556萬元。工程竣工后,將使運西片14個低洼圩區、66km2范圍內除澇標準提高到5年一遇。
(十)白馬湖上游引河整治工程。工程治理河道19.059km,加固堤防9.998km,新建擋洪墻4.75km,賠建防汛道路0.11km,拆建影響建筑物31座。工程總投資2809萬元,其中省級及以上投資1966萬元,區級配套843萬元。
(十一)胡莊閘拆建工程。工程位于茭陵一站引河與衡河交界處,工程設計為閘與涵結合布置,排澇流量102.5m3/s,計劃投資1160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812萬元,區級配套348萬元。
(十二)黃河故道項目。黃河故道農業開發水利整治項目,計劃分二年實施,工程實施后將進一步提高渠北片的防洪抗旱能力,計劃投資6000萬元。
通過以上工程的實施,全區新增灌溉面積0.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5.85萬畝,改善排澇面積15.6萬畝。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切實加強對水利工作的組織領導,全力以赴做好冬季土方工程和春季建筑物配套工程。區里已成立農田水利建設指揮部,開展下年度水利建設工作,各鄉鎮也要成立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建設指揮部,強化對水利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實施。冬季土方工程、連片治理工程,要求統一時間、統一標準、統一實施、統一驗收,確保工程按質、按量、按時完成;斗渠中溝以上的土方工程推行機械化施工,按照工程施工程序,對有條件的建設單位,要求實行工程招投標制,選出優秀的施工隊伍,以一流的施工技術,完成好區鄉河道疏浚、村莊溝塘整治和連片治理工程。建筑物配套工程,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按照設計圖紙施工。
(二)強化責任落實。利用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群眾的治水觀念。堅持水利建設分級負責的原則,各司其職,明確分工,各鄉鎮按照區政府今冬明春水利工作計劃的任務和要求,狠抓落實工作,將指標任務進行分解,具體到每一項工程,每一個分管領導,每一個項目負責人,黨政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履行好職責,真正把水利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三)加大資金投入。今年全區水利建設任務十分繁重,資金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別是土方工程資金組織和重點工程項目的地方財政配套部分,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促進楚州振興崛起的意見》(楚發〔2011〕16號)文件規定,區、鄉(鎮)兩級財政對水利投入要確保在當年可用財力中安排2—4%用于水利建設資金,落實到位;要按規定標準足額收取水資源費、防洪保安資金、水利建設基金、南水北調工程基金、農業水費等財政性資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從土地出讓金總額中提取3%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及管理;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的農業開發資金,要按規定比例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水資源費要專項用于水資源的保護管理、節約利用和水源工程建設。要加大防洪保安資金征收力度,將防洪保安資金的20%以上用于水利工程維養護;按照“一事一議”政策籌集的資金和用工,要確保70%以上用于受益范圍內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在穩定現有投入的基礎上,拓寬投入渠道,落實好農田水利土方工程和工程的配套經費。
(四)明確時間節點。為確保2014度農田水利建設任務按時完成,各單位要明確時間節點,按照序時進度加快水利工程建設。11月份實施區屬重點工程和鄉鎮的骨干工程,同時掀起連片治理工程的高潮,12月底完成2014年度土方工程。今冬在完成2014度土方工程的基礎上,積極籌措資金,以利春節后及時實施配套建筑物工程,確保灌溉工程明年4月底完成,排澇工程5月底完成。
(五)加強部門協調配合。農村水利建設跨鄉跨村工程較多,要強化協調和部門配合。區水利部門要積極承擔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服務職責;區財政部門要保證資金及時到位;區委農工部要深入宣傳農村政策,督促做好農村水利籌資籌勞工作;區林業部門要做好影響工程內的樹木砍伐手續辦理工作;其他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積極做好工程建設配合工作,保證農村水利建設順利開展。
(六)創新工作機制。農村水利工作嚴格實行各級政府負責制,要大力宣傳“一事一議”和“民辦公助”的相關政策和操作方法,對“一事一議”中籌集的資金必須全部用于水利工程建設,不得挪作他用,區監察、審計等部門要進行跟蹤督查、審計。對違反資金使用用途的,將嚴肅處理。積極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明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所有權,落實管護責任主體。要針對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和城鄉統籌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體系、投入方式和組織形式,把鄉村兩級組織農民出資出勞作為安排上級補助的重要依據,并在項目上報時,要求有關受益村組作出出資出勞的承諾,以保證項目按時序推進。
(七)強化工程管理。各鄉鎮要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切實加強對水利工程的管理,通過明晰工程產權、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積極推行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水利基礎保障。嚴格執行水法規以及區政府關于涉河建設的有關規定,認真落實“河長制”,努力實現“一清八無”的目標要求,堅決杜絕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違法建設、種植、取土、葬墳等違反水法規行為,全力打造農村河道水清、坡綠、岸凈的自然風貌。
(八)強化督促檢查。從11月25日開始,區里將派出專門的督查組,每周督查一次,并將督查情況及時通報;12月中旬,區將組織水利土方工程施工現場觀摩活動并分別對各鄉鎮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比,對照工程要求現場打分,評比結果通過區新聞媒體予以公布。區新聞單位要大力宣傳農田水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在面上推廣。
各鄉鎮要在2013年12月底將今冬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報區指揮部。區指揮部將組織技術人員,對照2014年度責任狀上確定的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目標任務、標準、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發給合格證書,河道疏浚符合省、市規定的,由區水利局上報省、市申請驗收,爭取疏浚經費補助。驗收不合格的不予補助,同時取消或減少項目安排。區政府將水利工作列入區級農村目標考核內容,依據完成實績,對先進鄉鎮給予表彰獎勵。對工程組織實施不力的鄉鎮將予以通報批評、媒體曝光,對相關責任人予以經濟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