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委農田種養促糧食增收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大力創新和推廣以水稻為載體的稻田養魚、瓜稻連作等新型種養模式,實現“千斤糧萬元錢”,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通知》和省海洋與漁業局、省農業廳《關于開展養魚穩糧增收工程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精神,現就我縣“十二五”期間加快農田種養模式創新,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積極創新推廣新型稻田養魚、瓜稻連作等種養模式是我縣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內容。發展稻田養魚、瓜稻連作不僅符合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改善農業生產生態條件,減少化肥、農藥等用量,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而且通過提升糧田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對保障我縣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各鄉鎮(開發區)要在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漁)業園區糧食種植區域中,因地制宜,創新推廣稻田養魚、瓜稻連作等新型農田種養模式,積極引導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開展優質稻米品牌化、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努力提升稻米品質和種糧綜合效益,推動糧食生產由政府補貼推動型向內生效益型方向發展。
二、目標任務
“十二五”末,全縣農田新型種養模式推廣面積達到5萬畝,其中:新型稻田養魚面積達到4萬畝(“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的推廣面積達到1萬畝),新型瓜稻連作等高效連作模式面積達到1萬畝。今年全縣農田新型種養模式推廣面積達到1萬畝。
三、建設內容
(一)建立農田種養模式創新示范基地
在全縣“兩區”內建設一批“稻鱉共生、稻蝦共生、先稻后魚、先蝦后稻”等生態型稻田養魚和瓜稻連作等創新型高效示范基地。在新港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鐘管鎮清溪中華鱉主導產業示范區內建立鱉稻共生、先鱉后稻示范基地,在洛舍鎮金龍潭中華絨螯蟹精品園內建立蟹稻共生與先蟹后稻示范基地;在莫干山省級現代農業(林業)綜合區莫干山鎮豐澤園精品園內建立稻魚、稻蛙示范基地;在湘溪現代農業綜合區武康鎮雙燕村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立先稻后鱔、先鱔后稻示范基地;在三合鄉吳越蝦鱉產業示范區(吳越青蝦精品園)內建立蝦稻共生示范基地;在鐘管鎮沈家墩村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立“甜瓜(菜)—晚稻”示范基地。各鄉鎮(開發區)要根據各地農田種養實際情況,建立起創新示范樣板。
(二)大力發展優質品牌化稻米生產
目前,全縣農田中單純養魚面積達到12萬畝,發展新型稻田養魚潛力很大,各地要加快推廣應用稻田養魚新模式,著力開展優質稻米品牌化建設、規模化生產,積極引導和鼓勵稻米專業合作社進行聯合與合作,以清溪大米為龍頭,整合全縣優質稻米生產,打造優質稻米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精心組織實施
縣農業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搞好服務,樹典型建樣板,加大農田新型種養模式示范推廣力度。縣科技、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要加強配合、大力支持。縣農業“兩區”辦要會同縣財政局負責做好政策引導和扶持工作。各鄉鎮(開發區)要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措施,加強示范推廣。
(二)實行政策扶持
縣政府將從農發基金中安排資金,專項用于引導和扶持農田新型種養模式創新與推廣、田間工程設施建設,以及稻米專業合作社聯合重組和經營機制創新。實行種養模式創新獎,對于實用性強、具有推廣價值的新型種養模式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新型種養模式推廣應用,根據推廣應用面積每畝獎勵50至100元。列入縣級種養模式創新示范基地的,其田間工程設施建設按當年度實際固定資產投入的30%以內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20萬元)。稻米專業合作社進行聯合重組、創新經營機制的給予適當獎勵(具體操作細則由縣農業“兩區”辦會同縣財政局另行制定)。各鄉鎮(開發區)要安排資金進行扶持與鼓勵。
(三)加強考核推動
縣政府將農田種養模式創新及其推廣應用工作納入“三農”工作考核,進行年終評定。對在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的鄉鎮(開發區)、部門和個人進行表彰。對工作推進遲緩的鄉鎮(開發區)、部門,結合督查考核情況,在年終考核中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