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委中醫藥業服務工作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加快推進我市中醫藥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根據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全市中醫藥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規劃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發展中醫藥事業作為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通過資源整合等方式,全面提升中醫藥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始終把保障群眾健康權益作為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堅持實是求事的原則,認真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中醫藥發展規劃,推進全市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3.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原則,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4.堅持中醫藥特色的原則,充分發揮中醫藥在臨床、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和康復中的作用,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方便及時、質優價廉的中醫藥服務;
5.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強化政府在政策、規劃、投入等方面的主導作用,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中醫藥事業。
(三)總體目標:通過5年的努力,使我市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功能逐步健全,特色優勢充分發揮;中醫藥人才隊伍結構逐步優化,人員素質顯著提高;鎮(區)中醫藥工作不斷加強,社區中醫藥服務逐步規范、提高;傳統中醫藥文化得到有效保護,中醫藥文化認知度更加廣泛;中醫藥研發規模不斷壯大、效益顯著提升,中醫藥整體實力位居蘇中、蘇北地區前列,力爭進入全省前列。市中醫院龍頭作用進一步凸顯,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品牌進一步彰顯,社會、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建成蘇中和蘇北地區一流、省內外有影響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
二、加快建設省內外知名中醫院
(一)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快市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大對市中醫院新建綜合病房樓的投入力度,著力在政策、規費、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力爭新綜合病房樓3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開放病床數達到500張;5年內將市中醫院建成基礎設施齊全、醫療設備精良、中醫藥特色顯著、綜合服務功能優良、醫療環境優雅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
(二)加快培養中醫藥領軍人才。制定實施市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重點資助、培養一批臨床各科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造就一批在本地區乃至全省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醫藥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形成一支中醫功底扎實、現代知識豐富、創新能力較強、善于解決疑難雜癥和開展中醫藥臨床科研的高、尖復合型科技人才隊伍。充分發揮省名中醫、市名中醫和市名中醫的作用,切實做好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切實加強對省“333工程”、市“311工程”和“青藍工程”培養對象以及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的培養,通過??七M修、專題研修以及“跟名師、上臨床、學經驗”等途經,傾力打造高素質的中醫藥骨干隊伍。大力引進、吸收高層次人才,確保每年引進、招聘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不少于5名。
(三)培育中醫特色重點???。切實加強中醫特色專科建設,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將市中醫院骨傷科創成全國農村醫療機構中醫特色專科,并建成2-3個市重點??疲纬梢慌厣r明、優勢明顯、療效顯著的中醫名科群體,全面提升中醫藥整體服務水平。
(四)增強教學、科研優勢。鞏固和發展市中醫院創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果,并認真對照教育部、衛生部和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建設標準,切實加強對中醫藥教學設施的投入;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培養既能臨床又會教學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附屬醫院的品牌效應,切實做好中醫藥經驗傳承工作。積極鼓勵臨床醫務人員開展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標的中醫藥臨床科研;切實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藥生產企業的交流合作,大力研發一批臨床療效好、用藥安全、價格低廉的中藥和中成藥制劑。市中醫院每年按照不少于當年業務收入1%的比例提取科研經費,并用于臨床科研;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
三、切實加強綜合醫院中醫科建設和基層中醫藥工作
(一)強化綜合醫院中醫科建設。根據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在市人民醫院按標準設立中醫科、中藥房,并設置一定比例的中醫病床,力爭5年內達到國家規定的建設標準。市人民醫院應根據中醫藥發展規律和自身特點,充分發揮人才、設備優勢,為從事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的工作人員提供良好條件;積極開展創建國家和省級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示范中醫科工作。
(二)強化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切實加強鎮衛生院(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特色??平ㄔO,并按國家標準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藥專業人員。研究制定中醫藥人員技術培訓計劃,切實加強對基層衛生機構中醫藥技術骨干的培養;定期組織市級醫療機構特別是中醫醫療機構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到基層衛生機構開展中醫藥工作;積極鼓勵中醫藥高等院校畢業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盡力在工資待遇、人才培養、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優惠傾斜,全面提升中醫藥人員隊伍整體素質。
(三)強化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服務。切實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規劃、引導力度,確保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擁有1名以上的會中醫藥或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并配有常規的中醫藥診療設備和器械。積極鼓勵中醫藥高等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定期組織對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
四、建立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一)加強市中醫院服務功能建設。切實加強醫院內涵建設,逐步提高中醫藥在醫療服務中的比重。進一步加大醫院急診科、ICU和感染科建設力度,全面提升中醫藥急診急救能力。不斷拓展中醫藥服務范圍,擴大中醫藥服務項目,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
(二)實施中醫“治未病”工程。嚴格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中醫“治未病”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框架》的相關規定,充分依托中醫“治未病”的特色優勢,不斷強化中醫藥預防保健功能;積極發揮名中醫、中醫各學科業務骨干在中醫“治未病”中的傳、幫、帶作用,切實加強中醫健康教育、中醫藥義診工作,努力提高廣大群眾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和認同度。
(三)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不斷擴大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范圍,確保各綜合醫院、鎮衛生院(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及時提供中醫藥服務,逐步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五、著力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
(一)傳承中醫藥文化。切實抓好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的整理、研究與開發,積極挖掘、整理和應用民間中醫藥驗方、便方、文獻資料等,力爭5年內建成中醫博物館、中醫名人館。市中醫院應著力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努力在辦院思想、醫院管理、人才培養、文化氛圍等方面形成濃郁的中醫藥文化特色。
(二)宣傳中醫藥文化思想。市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要通過健康咨詢、培訓講座等形式,積極開展中醫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著力營造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市電臺、電視臺以及《新聞》報社要開辟“中醫藥宣傳”專欄,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知識的宣傳、推廣力度,努力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和參與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格局。
(三)推進中醫藥“進鎮村、進社區、進家庭”。積極開展中醫藥“進鎮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定期組織名中醫、中醫藥專家到農村、社區開展中醫藥義診活動,不斷擴大中醫藥服務的覆蓋面。
六、努力為中醫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一)完善中醫藥組織機制。各鎮(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按照《省發展中醫條例》等文件要求,切實擔負起扶持、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職責;市衛生局、發改委、財政局、建設局、規劃局、勞動社保局、物價局、工商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和單位要加強組織協調,完善工作制度,及時研究解決中醫藥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努力形成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整體合力。
(二)完善中醫藥投入機制。加快建立穩定有序的中醫藥投入機制,確保中醫藥事業經費投入逐年增加,中醫藥財政性經費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繼續實行中醫藥經費預算單列,并進行合理安排。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切實加強中醫藥事業經費管理,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和審計制度,不斷提高中醫藥經費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市衛生部門要不斷強化中醫藥管理職能,切實加強宏觀管理和行業指導;嚴格執行中醫醫療機構、人員、技術準入和中醫藥管理標準,規范中醫藥行政審批和執業行為,規范中醫藥行業工作準則,努力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建立完善中醫醫療質量監測評價體系,積極引導中醫藥人員堅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鼓勵中醫藥人員利用中醫藥優勢解決群眾就醫問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切實加大對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質量的管理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等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各涉藥單位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質量和用藥安全;積極支持市中醫院中藥制劑的研發、生產和臨床應用。衛生、勞動社保等部門要進一步擴大中醫藥服務項目在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報銷范圍,特別是對經衛生部門核準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過程中產生的中醫藥費用,應逐步提高報銷比例,實行重點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