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深化分質供水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能喝上優質安全的飲用水是一件鄉村老百姓為之驕傲的事情。臨時以來,國鄉村供水系統都采用統一給水方式,即不管什么用途都依照生活飲用水規范供給。過去經濟不發達時期,用水量不大、用途種類單一的情況下,采用這種方式是可行的如今,優質水資源分緊張,而水用途日趨多樣化,特別是像市這樣嚴重缺水的鄉村,水資源的緊缺已嚴重制約了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如果繼續采用原來單一的統一供水方式,既是對水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對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浪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提高,健康飲水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為了滿足人們需求,提高飲水質量,鄉村分質供水已經成了一種趨勢。市實施分質分網供水,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水是生命的源泉。對地下水、地表水和引黃水實行科學調度和優化配置,不只可以有效降低供水本錢、真正實現優水優用,同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現代宜居城市的迫切需要,意義重大。
㈠供水現狀
市市內區(區)總面積平方公里,總供水人口萬人。目前, 市市區供水結構如下:
地下水:地下水供水水源有自來水公司地下水供水水源(即 水廠、 水廠、水廠、 水廠)、企事業單位自備井和農村自備井。
地表水:地表水供水水源有自來水公司黃河水源(呼延凈水廠)以及汾河水庫、汾河二庫地表水。
以 年 市城區供水情況為例: 年六城區總供水量為4.3億立方米,其中自來水管網中地下水開采量為1.17億立方米,自來水管網中引黃水量為0.74億立方米,自備水源井供地下水1.38億立方米,地表水源供水1.08億立方米。
此外, 市城區有6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即污水處理廠,設計污水處理能力50.64萬m3/d,實際處理量35.5萬m3/d。
㈡存在的問題
⑴供水安全隱患。自來水管網采用混合供水,由于黃河干流萬家寨水庫水質每年有4個月不達標(多數年份12月-3月的庫區水質超過地表水III類標準),城市飲水安全存在嚴重隱患(例如 年4-5月曾經出現水質超標緊急啟用自備井的情況),在今后增加生態供水取水時間延長的情況下,供水安全問題將越來越嚴重。
⑵優水不能優用。飲用水與工業用水的水質的要求有差別,飲用水與工業用水的供量相差懸殊,低質高用危害嚴重,高質低用浪費,違背了構建節約型社會的理念。目前, 市自來水公司開采的地下水都為地下水Ⅱ或III類HCO3-Ca-Mg弱堿性巖溶水,水優質、安全、口感好,但大部分被做為工業用水。引黃水原水水質在引水時段可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雖經呼延水廠處理可達飲用水標準,但在水質、口感上與地下水都有一定的差距。而企事業單位自備水源井水質差別較大,其中有相當部分不達標;汾河水庫地表水供水 斷面以下為V類,而城市中水基本上為劣V類。優水得不到優用。
⑶供水成本高。引黃水向生活和工業供水需要按照水質要求最高的飲用水標準處理,處理成本約每立方米1.5元,導致供水成本高,價格倒掛,影響供水市場的擴大,供水能力不能發揮,呼延水廠日處理能力40萬立方米,實際日供水僅21萬立方米( 年8月以后達到24萬立方米)。距離引黃工程南干線年供水6.4億的能力差距還很大,引黃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⑷污水處理率低。由于處理能力不足和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城市污水處理率僅為55%,處理后的中水回用率不到20%,污水處理廠大部分為二級處理,出水水質標準較低。市區每年有1.5億立方米污水排入汾河,汾河小店橋斷面水質超標20多倍。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汾河清水復流就不能實現。
二、市實施分質分網供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實施城市分質供水,可以確保居民的飲水安全,把優質水源用于居民生活和第三產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現代宜居城市的迫切需要。
㈠黃河水源原水水質為以簡單處理的黃河水作為工業用水(原水水質可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又經過汾河水庫的沉淀、自凈,基本滿足工業用水水質要求),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處理成本從每立方米1.5元降到0.3元),有利于擴大引黃水供水市場,提高引黃工程南干線供水量,促進關井壓采,實現供水企業的良性運營。
㈡地下水水源退出市內6區工農業生產供水,有利于盡快實現采補平衡、涵養水源,促進地下水位回升,改善生態,促進泉水恢復出流。
㈢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將達標中水用于河道內生態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是保障汾河清水常流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
三、市實施分質供水基本思路
遵循全面規劃、分布實施、重點突破、逐步推進、水資源開發合理、配置優化、利用高效的原則,按照確保安全飲水、統籌城鄉供水,協調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充分利用當地地表水和中水,合理配置引黃水,保護和涵養超采區地下水的配置優先序,城市生活用水全部由地下水供給,以 水源、 水源、 水源、 廠和 水廠為城市集中供水主力水源,不足部分(東西邊山及南部局部地區)由自備井補充;工業用水和部分市政用水主要由引黃水供給,中水補充;農業用水由中水和當地地表水供給,不足部分由當地自備地下水補充;郊區農村生活用水由當地地下水解決;生態環境用水由地表水和中水供給。
四、幾點建議
市城區地下水可開采量為2.9億立方米,其中 巖溶泉水可開采量為1.2億立方米,加上 水源,約1.65億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市區居民生活、第三產業的需求。
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根據 市的實際情況, 市實施分質供水并不需要建設兩套供水供水系統,而是以分區供水為特征的。在城市中心區采用現有自來水管網,以地下水源供水為主;在北部、西部、南部工業區建設引黃工業供水管網。
2、將優質地下水,主要是巖溶泉水作為市區居民生活飲用水水源。自來水公司主要以 水源、 水源、 水源和自來水五廠、 廠為支撐,以現行管網系統為基礎,將優質地下水向市區居民生活、第三產業和小型分散工業用戶供水。
3、建設黃河水城市供水專用管網,引黃水簡單處理后通過專用管道主要供給市區北部、西部、西南部工業集中區的大型工業企業(北部的專用管道已經基本建成),同時向小店區、陽曲縣民營工業園區、清徐縣、晉中市延伸。
4、以呼延水廠和黃河水供水專用管網為基礎組建 市黃河供水公司。市自來水公司管網與黃河供水公司管網平時各自獨立運行,網間留有接口,緊急情況下可互相保障,形成完善、可靠的城市供水體系。
5、繼續關井壓采,提高地下水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關閉禁采區自備井,用黃河水置換大型工業企業的地下水,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涵養水源。允許城市生活供水管網覆蓋區域以外的企事業單位保留生活供水的自備井。
6、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管理與配置機制、供水管理機制和節約用水管理與激勵機制,理順水價格形成機制,健全完善各類價費征管體系,建立和完善水市場機制,形成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良性運行機制。
7、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予以保障。一是水資源費調整政策,促進建立公平、公正、公開有序的取供水市場。二是新增用水的優惠政策,對于有關井壓采任務的工業企業單位要和單水源供水的用戶區別對待。三是分質供水管網對接工程費用及內部管網配套改造優惠政策。
8、由于該工程投資較大,所以在工程建設籌資上可以采取政府投資、政策融資、銀行貸款、社會籌資、利用外資等多種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結構,形成各級政府和社會共同出資建設的局面。特別是需要省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傾斜投入,可從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水資源補償費、財政預算內資金及各類專頂基金中予以優先安排;同時也需要供水企業和用水戶的大力投資。
市分質供水工程是惠及龍城子孫的民生工程,它的順利實施關乎著省城水環境的改善、關乎著省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乎著省城科學發展。扎實、科學、有序的推進省城分質分網供水工程,把省城建設成為山清、水秀、地綠、天藍的健康空間,服務“三城聯動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安全和諧發展”,為建設“新型工業基地、特色文化名城、現代宜居城市“的新 提供水資源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