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的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全國開啟了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探索,河北省滄州市探索的組建行政審批局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兩種改革模式同步推進的做法觸動了“鯰魚效應”,激活了改革動力。滄州市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緊扣權力改革的“痛點”,實行多項改革聯動、協同推進,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主方向和源動力,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落腳點,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最終目的,力求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增強區域發展新活力。
一、“一章審批”,權力集中
(一)市縣全面建立行政審批局
2017年4月27日,滄州市完成了市、縣兩級行政審批局集中掛牌,啟用行政審批專用章,將部門分散的行政審批權集中交由新設立的行政審批局統一形式,負責行政審批、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并由其獨立承擔行政法律責任。
(二)依法劃轉許可事項和人員
對于行政許可事項的劃轉,滄州市嚴格按照依據職權法定的原則和《行政許可法》規定的精簡、統一、效能原則,編制形成《滄州市行政許可事項目錄》,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建立完整的準入、退出評價機制,確保事項的立、改、廢、留法治化、科學化;對暫不劃轉的行政許可事項和初審轉報事項,按照“兩集中、兩到位”要求,逐步把事項、審批科室及人員集中到政務大廳,實行派駐辦理、現場審批。對于人員的劃轉,滄州市機構編制部門均按相關文件要求,完善行政審批局“三定”規定,核定人員編制,按照“編隨事轉、人隨事走”的原則,采取“硬劃人、劃硬人”的做法,把原部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審批業務骨干編制劃轉至行政審批局,其余所需人員按條件要求擇優選調,確保從事行政許可的審批人員身份合法化。
(三)促進簡政放權
滄州市以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改革為核心牽引,最大限度簡政放權,銜接國務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權力事項13批503項,市本級主動自行取消下放行政權力事項9批377項,進一步激發了縣域和重點領域經濟發展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出臺《滄州市企業設立“八證合一、一證一碼”工作流程》,實現“八證合一”,按照“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套材料、核發一照、加載一號”的模式,充分發展行政審批局“一個部門管理、一個窗口辦事、一個公章審批”的綜合優勢,實現相關部門登記審批業務協同辦理。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二十證合一”的登記制度改革,整合數量為全省第一。
二、“多單體系”,多重監管
(一)以制度建設引領事中事后監管
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滄州市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辦法》,《意見》和《辦法》在監管原則、監管內容、監管措施和保障機制等方面對相關審批部門提出了具體要求,為各級政府部門轉變管理理念、改進工作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指明了工作方向。同時建立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形成橫向協調、縱向聯通、縱橫協管的監管體系。
(二)以清單管理制度建立新監管體系
1.對現有七張綜合清單進行調整完善。市本級行政權力清單2634項,責任清單3702項,行政許可目錄清單306項,行政許可中介服務事項清單92項,市場主體行政審批后續監管清單605項,禁投產業目錄清單34項,涉企收費和罰沒事項目錄清單167項。
2.編制公開四張新的綜合清單。行政執法事項清單3566項、市場監管隨機抽查事項清單330項、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實施清單592項、保留和取消的群眾和企業辦事證明事項清單35項全部編制完成并向社會公開。
3.編制公開兩張專項責任清單。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責任清單共梳理出153項監管職責;對市直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進行重新梳理,進一步明確38個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分工,形成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清單。
4.推進清單管理制度向開發區和鄉鎮延伸。三個市屬開發區行政許可事項目錄清單全部編制公開,在鄉鎮(街道)開展清單管理制度試點,整合試點鄉鎮的行政權力、責任、監管、執法、服務等職能,編制公開一張綜合性清單。
5.打造三張滄州特色清單。編制公開了40個市直部門的專項監管責任清單233項,市、縣、鄉、村四級網上服務平臺辦理事項目錄清單784項,公共服務清單261項。
(三)以內設機構改革強化監管職責
滄州市編委辦結合全市內設機構改革工作,合理設置原審批部門內設機構,科學界定行政審批局與其他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核心是打破原有的審批監管體制,整合審批職能、強化監管職能,實行審監分離,促進職能轉變。對市本級33個承擔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職責的部門,強化監管職責,組建相應的監管科室,監管科室由36個增加到78個。重新修訂部門“三定”,其中,調整修改監管職責306項,明確強化監管職責256項。
(四)以綜合執法改革促監管落地
滄州市通過整合執法隊伍、減少執法層級、理順執法關系推進綜合執法改革,探索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和行政執法爭議協調機制。一是推進城市管理層面綜合執法改革,探索設置一支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推動市、縣兩級城市管理領域綜合執法全覆蓋。二是在行業內層面,推進市縣兩級衛生計生綜合監督行政執法機構組建,推進市縣市場監管領域綜合執法改革。三是在開發區層面,組建綜合執法局,逐步實現歸并執法機構,提高執法效率。四是推進鄉鎮層面綜合執法改革,探索開展跨鄉鎮區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實現“一支執法隊伍管若干個鄉鎮”。
(五)以云監管平臺創新監管方式
1.探索“云上政務”。針對“審管分離”后審批局和原職能部門工作如何實現無縫銜接、流程再造等問題,滄州市行政審批局基于政務中心現有信息化體系架構,探索建設集審批、監管、服務和監督為一體的大數據云平臺,對行政許可事前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的制度機制進行數據化實施監控管理,探索“審管同步、規范高效、公開透明、全程留痕、分析應用”的“云上政務”新路。
2.實行“互聯網+監管”。通過覆蓋全面的信息網絡和方便快捷的平臺系統,實現監管、服務、反饋的協同化。如食藥監部門、公安部門、住建部門向社會推廣微信公眾號和手機軟件,及時權威信息、接收投訴和舉報;環保部門積極推動重點企業安裝自動在線實時監控設施,提高了監管效率和群眾參與度。
3.推行“監管模板化”監管模式。在強化“雙隨機、一公開”日常監管模式的同時,通過劃定重點行業和關鍵區域、劃定監管人員,使風險監管重點化。同時推動信用監管公開,對市場主體強化信用約束,建立網絡信用檔案,支持激勵守信主體,依法限制或禁止對失信主體的經營活動。
三、“一網服務”,流程再造
(一)全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滄州市在全省突破性地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網上審批便民服務平臺”,制定《滄州市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推進行政審批局及各單位入駐事項分期分批入網入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實現網上服務與實體大廳、線上審批與線下服務有機融合。將受理、審核、審批三個基本環節信息按照流程進行編程,通過嵌入電子表單、電子簽章、電子監察等八個功能模塊,使每步運行產生的信息相互流轉并貫穿整個事項,實現了網上辦事“全程信息化管理”。將全市24個部門的217項事項納入零跑動改革范圍,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打造了“辦事方式最便捷”政策洼地。
(二)規范流程
再造推進行政審批局按照企業辦事事項和辦事流程改革運行機制,實行一個窗口流轉、車間式流水線審批的管理方式,對簡單事項實行立等審批,對聯辦事項實行一口辦理,對關聯審批實行一章多效,對網上審批實行一次領證,對踏勘驗收實行統一勘驗,通過一個窗口流轉閉環式審批服務,實現“一窗收件、聯合審批、信息共享、一次發證”的審批模式和“一條龍、一站式”服務機制。同時抓好標準化建設,重新編制運行流程圖,健全完善服務指南和審查細則,逐項規范了事項名稱、設定依據、申請材料等37項要素,形成了行政許可事項實施清單。通過流程再造,審批總時限、總環節分別消減55.3%和33.2%,達到全省前列水平。
(三)創新審批方式
1.推行扁平化審批。對審批層級進行扁平化設置,重心下移,夯實科級審批基礎:涉及重大公共安全、重大行政決策、第三方重大利益等審批事項由局分管領導、主要領導或集體研究審批完成,此類事項由214項壓縮到77項;對涉及企業注冊、變更登記以及工商注冊后的相關生產經營許可證辦理等一般性的審批事項由科長審批完成,此類事項由26項增加到143項,扁平化率達到62%。
2.強化聯合審批。出臺《滄州市項目聯合審批管理辦法》,依托政務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兩個平臺,進一步優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審批流程,確保項目立項、用地許可、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綜合驗收等全部流程更加科學規范。其中,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企業投資項目核準、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分別壓縮52%、55%、54%。
3.推進多元化審批。針對重大建設項目和民生工程,創新審批方式,突破一事一申請,一個項目一套資料的傳統模式,實行業主單位打捆申請、審批局打捆審批,保障全市重點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四是探索容缺受理。探索在招商階段和審批階段提前介入,實行“期望辦理”,容缺預審受理、預約申請等高效新型審批服務機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壓縮要件材料,對非要件材料可以容缺的,在頒發許可證時一并補齊,屬于上一個審批環節的材料科室內部傳遞。
(四)拓寬服務渠道
滄州市借助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提出打造“辦事程序最簡化、辦事態度最熱情、辦事理念最先進、辦事成本最低廉、辦事方式最便捷、辦事成效最顯著”政策洼地,全力優化營商環境。一是落實各項改革舉措降低準入門檻。實行認繳登記制,放寬登記條件;穩步推進先照后證改革,企業設立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由226項減少為37項,減幅達到84%;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條件,就“住改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問題予以明確,近2萬戶市場主體受惠。二是完善服務舉措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行了提前介入服務、跟蹤幫辦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問題導向式服務、精準對接式服務等“六服務”;采取了商標興企強品牌、信用興企鑄誠信、融資興企解難題、維權護企保權益、黨建促企添動力等“五舉措”。2017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6.74萬戶,新登記企業新增注冊資本近4300億元,同比增長17.19%,全市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作者單位:滄州市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