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契約論視域下的財產權利建構范文

契約論視域下的財產權利建構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契約論視域下的財產權利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契約論視域下的財產權利建構

摘要:

財產權利深刻關系著人類日常生活的幸福與發展,對于財產權利論證的重要性隨之凸顯。洛克的自然法基于人與自然間的初期關系,確立了一種先在的權利論證模式。麥基從人類發展中資源匱乏與人性的不足提出一種博弈論視域下的論證路徑。他們的論證展現了財產權利建構的兩條重要進路,為我們更好地認識財產權利給予了重要的理論資源。

關鍵詞:

財產權利;自然法;資源匱乏;人性的不足

財產權是“一種未經我們同意就不能從我們這里奪走的權利。”[1]144在人類日常生活的實踐中,財產的獲得和確證一直是一個關鍵性的議題。如何能夠更好地說明財產權的來源、獲得與保護的方式顯得尤其重要。本文試圖審視洛克的自然法對財產權給予的論證,麥基對洛克財產權論證的批判與修正,并對其各自的理論建構予以深入的分析和評價。

一、洛克的自然法確證勞動價值實現財產權

洛克訴諸于自然法,賦予人類財產權、自由權和生命權等權利,通過勞動價值實現人對于財產的享有,并以傳統契約論的方式展開財產的保護,最終實現自然法下的財產權利辯護。

1.自然法決定人類生存的基本特征

洛克的自然法訴之于自然理性給予我們對于自然秩序的一種認識,賦予了我們權利,規定了我們的義務,形成了一種自然的生存狀態。洛克通過對自然法的確證試圖實現自然法下的一個自然共同體。自然蘊含著自由之精神。洛克的自然狀態歷經了三個不同的階段:“人類歷史的第一階段;經過同意劃定部落邊界的階段;經過同意出現貨幣與貿易的階段。”[1]150在人類不斷發展尋求進步的過程中,對于權利的享有和義務的履行是其始終保持不變的主題。“每人對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種所有權,除他之外任何人都沒有這種權利。”[2]19其中,人的生命權和自由權(亦稱之為人格權)是人的主體性的一種體現。財產權作為一種自身之外他物之上的主體性而存在。在自然狀態之中,每個人都可以合理的行事,行使個人的自由權,處置自己的財產。雖然具有個體的自由,但是,洛克的自然法重在分配,而非聚合。根本的自然法并不引導我們去追求最大限度的公共利益,而是追求對每一個人的關懷[1]121。義務由此而生,給他人留下足夠多、足夠好的物品;不浪費,我們從自然中獲取的財物不能多于我們能夠使用的數量[1]149。如此達成自然法的最終要旨,保護我們自己,保護整個人類。正如羅爾斯所言,洛克的自然法世界逐步地形成了三個約束性法則,促使人類能夠在合理機會原則、正義原則、仁慈原則之下生活。合理機會原則是實現正義原則與仁慈原則的基礎,它提倡“自然權利應當得到尊重:所有的人都擁有或獲得自然提供的巨大的公共財富的自由權———這樣,作為其誠實勞動的回報,每一個人都能掙得生存所需的基本資料。”[1]147通過賦予人們基本的權利,人類可以通過自身的勞動價值獲得個人的勞動成果。但是,為其能夠順利地實施,正義原則強調“慣例與習慣法,不論它們多么原始,必須允許和確保所有的人都有資格享受其誠實勞動的成果。”[1]147勞動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同時產生差距。如前備述,自然法的宗旨是保護自己,保護他人。不能因為他人的努力不足剝奪了其自身生存的權利,因此,仁慈原則認為,“除非發生自然災害,慣例與習慣法不能允許任何人陷入極端貧困的境地、或變得喪失能力,以致不能以某種合理的方式行使其自然權利并履行義務。”[1]147以此,實現對于他人人格權的尊重。通過對洛克的自然法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從發展的歷程而言,它賦予我們權利,規定我們的義務,“既適用于自然狀態也適用于社會;對所有的人(即立法者和其他人)來說,自然法都是永恒的規則。”[1]111作為一種“非成文法”,自然法既不同于神諭(divinelaw),也區別于國家的法律。它以一種理性的方式試圖使人類自我的人格得到尊重,并通過勞動實現對于財產的擁有,最終努力實現全人類的幸福。

2.勞動價值確立財產權的獲取

從自然法內涵的探析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自然法賦予了人類共同享有自然饋贈的權利,勞動實現了財產權的最終確證。該部分主要探究洛克如何通過勞動價值實現財產權劃歸的論證。土地和其中的一切是一種自然狀態的存在,在自然法的規約之下,其所有權為全體人類所共有。然而,為了更好地促進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洛克提出,“這些既是給人類使用的,那就必然要通過某種撥歸私用的方式,然后才能對于某人有用處或者有好處。”[2]18-19洛克對于財產權的認識中首先訴諸于自然法把自然狀態中的物劃歸于所有人,使得每個人享有同等的分配權利,強調了財產的先天性特征。但是,先天的分配認識只是個人擁有財產的一個前提,無法準確地說明個體如何真正地獲得物的所有權。為了實現每個人都切實地享有各自的財產,他認為還需要運用一種具體的分配方式。勞動價值的作用此時得以體現。如前備述,洛克認為“每人對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種所有權,除他之外任何人都沒有這種權利。”[2]19勞動附屬于個體的價值之中。如此,通過把人身所有權的實現賦予勞動之后實現了勞動價值的合理性證明。勞動成為確立個人財產的一個主要的途徑。洛克進而提出,“他的身體所從事的勞動和他的雙手所進行的工作,我們可以說,是正當地屬于他的。所以只要他使任何東西脫離自然所提供的和那個東西所處的狀態,他就已經摻進他的勞動,在這上面加入他自己所有的某些東西,因而使它成為他的財產。既然是由他來使這件東西脫離自然所安排給他的一般狀態,那么在這上面就由他的勞動加上了一些東西,從而排斥了其他人的共同權利。因為,既然勞動是勞動者的無可爭議的所有物,那么對于這一有所增益的東西,除他之外就沒有人能夠享有權利,至少在還留有足夠的同樣好的東西給其他人所共有的情況下,事情就是如此。”[2]19勞動價值的實現過程同時完成了人格權向財產權這種自身之外權利的一種轉移。此外,洛克認為,通過個體的勞動實現個人財產權的獲得無需一切人的同意,“從共有的東西中取出任何一部分并使它脫離自然所安置的狀態,才開始有財產權的;若不是這樣,共有的東西就毫無用處了。而取出這一或那一部分,并不取決于一切共有人的明白同意。……我的勞動使它們脫離原來所處的共同狀態,確定了我對于它們的財產權。”[2]19-20由此,洛克通過對個體勞動價值的實踐作用展開的論證實現了個人財產權的確證。洛克本質地認為,無法劃歸于個人的自然物對于人類的生活沒有好處,而且,人類為了更好地生活必須具有對于財產的所有權,實現對人格權的尊重。他對于勞動價值的闡釋深刻地表明了財產的獲得方式,對于通過勞動獲取財產時的自由性,即無需獲得他人同意可以獲取財產的認識,指出了在自然法規定下人的權利具有的根本性自有特征。同時,通過勞動實現從人格權向財產權的轉化確立了個體財產權的核心地位,為人類脫離自然狀態,進入國家階段提出了要求,奠定了基礎。

3.財產安全呼喚契約下的國家

人類在自然狀態中對于勞動價值的強調,人的權利的絕對持有的突出,形成了諸多新的社會局面。隨著貨幣等形式的出現,物質平等逐步發生傾斜;矛盾的日益凸顯對于權利的分配產生分歧。由此產生了對于步入國家階段的愿望,人類開始經歷從父權君主制階段步入通過社會契約建立政府并管理財產權的階段。在洛克的論證過程中,我們發現自然法賦予了個體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為財產的合法性奠定了一個根本性的基礎,通過勞動價值的實現完成了從自由權和財產權等人格權到財產權的轉換,確立了財產權的地位。然而,自然法也有其自身的不足,處于一種自然狀態下的個體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其實質上會引起自然權利的論爭。因為在面對具體沖突的時候,每個個體都是一個獨立的法官,易于產生混亂。此外,隨著個體勞動的差異,貨幣的出現使得物質的平等被逐漸的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日益24突出,對于權威的需要日益凸顯。在這種情境之下,人們開始訴諸于契約保護人們的權利。個體通過把某些自然權利轉移給一個社會管理者,從而獲得對于自己其他權利的保護。不過,洛克仍然堅持,國家的出現必須保留個體在自然狀態中所具有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所有權等自然權利,以及對自己保護、對他人保護的義務。如前備述,自然法賦予我們的權利,規定我們的義務“既適用于自然狀態也適用于社會;對所有的人(即立法者和其他人)來說,自然法都是永恒的規則。”[1]111其中,對于財產權的保護是政府合法性的主要基礎。洛克的契約下的國家本質上是一種傳統的契約形式,它保留了人類在自然法狀態下的根本性的權利和義務。他對于國家的需要只是迫于財產權的保護而產生的一種被迫的變革。如果遵照于洛克對財產權利的認識,他需要對于自然法的合理性進行充分論證。然而,自然法如何能夠以一種先天的論證模式得以存在,它的論證基礎又是什么?對此,洛克并未予以充分地說明,他只是試圖從形而上學的層面闡釋自己對于自然法下如何進行財產獲得的一種假設和推理。如果我們對于他的形而上學的基礎進行提問,他的困難就得以凸顯。當然,洛克通過勞動價值進行財產所有權獲得的論證確實有其合理之處,他充分地揭示了勞動價值的優越性和合理性,預設了人之為人的一個合理性之基,對于人的存在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說明。鑒于洛克對于財產權利的認識,他把國家出現的旨在置于保護財產的所有權利這一點體現了其理論建構的內在一致性,但對于國家的內涵的確證顯得有些單一。除卻私有財產之外,城邦或國家的出現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種需要。綜觀洛克對于財產所有權利及其相關要素的說明,他對于自然法的過度崇尚讓他忽略了從個體的基本特征進行論證的可能。麥基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對洛克的財產所有權論證展開了批判和修正。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審視麥基的財產權利論證,發現以人的本性和現實資源的匱乏為基礎的人類社會建構模式的力量。

二、麥基對洛克財產權論證的批判與修正

麥基拒斥洛克持有的先在的財產權利認識。他認為,財產權利的擁有并不具有絕對性。從理論層面而言,“權利只能通過參照某種特殊的幸福理念或概念,某種獲得承認的權利體系,以及二者的相互結合的形式得以實現。”[3]175具體到實踐過程中,“權利需要訴諸于競爭者相互間的沖突、妥協后才能實現部分的修正,最終通過政治—法律過程進行確立。”[3]1751.擊破洛克財產權的附屬條件如前備述,洛克的財產權利的認識是在自然法之下通過個體的勞動進行獲得,無需參照任何的實在道德或實在法。“如果一個人把摘蘋果的勞動附屬于蘋果之中,通過開采活動把勞動附著于礦石之中,或者通過清掃,或籬笆圈圍把勞動附著于一塊土地之中。他擁有的價值就有兩個源泉,部分在于他的勞動,部分在于自然存在的蘋果、地下礦石、荒地或灌木叢。”[3]176在此過程中,只要能夠保證為其他人留有足夠多、足夠好的物品,勞動價值使得勞動者獲得了對于自然物的所有權。麥基認為,洛克的假設存在根本性的困難,需要在一定的限制之下才可以實現。具體論證中,他從洛克自然法中的附屬條件、物品實際勞動價值的承載,以及遺贈權的獲得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證。首先,麥基否定洛克自然法中附屬條件的合理性。他認為,通過把勞動價值附著于自然的物之中只能表明勞動價值歸其所有,無法合理地證明其余部分的歸屬權。洛克所提出的為他人留有充足的共有財產的附屬條件在實踐中難以滿足。“只有存在一個可以不斷擴展的邊界才存在滿足的可能,我們才能考慮對土地的獲取;只有存在大量未被使用,可以獲得資源的地方才可以實現對可以移動、可以持存的物品,例如金屬、石頭和木頭的享有。在一個幾乎所有資源都處于短缺、競爭狀態下的情況之中,洛克的理論無法得以應用。他也無法論證囿于當時附帶條款可以滿足需要時取得的合法所得。”[3]176-177“當重要的附加條件不再得以滿足時,曾經合法獲取的物品已經難以專屬的保留,而應當歸還于集體。”[3]177其次,麥基提出,現實中的勞動產品是一個集合性的過程,內涵了諸多人的勞動價值,“甚至于某人的勞動自身也蘊含了他人提供的技術、技能和知識。”[3]177-178此外,隨著條件的變化,商品的價值會發生增加或減少,這些情況的發生使得商品與勞動者自身的勞動價值間的關系愈加疏遠,逐步減弱。最后,他提出,如果按照洛克的自然法認識,一旦某人去世之后,他同時失去了對于其所有物的擁有權,遺贈權也應當隨之消失,財產的遺贈無法實現。麥基對于洛克論證自然法中附加條件的批評切中要害。畢竟洛克所提出的附屬條件是一種理想化的條件,在一個資源都處于短缺、匱乏的情境之下如34何能夠進行合理的財產分配難以通過洛克的理想的自然法去實現。當這一附屬性條件失效之后,曾經合法所得的物品如何進行分配隨之成為一個難題。2.困境認識確證財產權獲得的新路徑麥基對于洛克自然法中附屬條件的否定體現了他對于人類當前困境的認識。他認為,人類的困境正如沃諾克所言“本質上變得越來越差。”[3]108-109出現這一困局的根本原因是由人類資源的匱乏、同情心的缺乏等因素所造成。資源的匱乏使得人類無法像洛克在自然狀態中承諾的一樣,通過個體的勞動確立對物的所有權,開始陷入不斷的人與人的斗爭之中,尋求對于財產的擁有。同情心的缺乏根本性地決定,并加重了人類這一行為的必然取向。休謨也認為,對財產權的尊重、對管理財產及財產轉讓規則的尊重始于人類的自私、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無法為人類提供充足的供應。誠然,“如果大自然對于人類的需要供給十分充足,事物和溫暖像空氣和水一樣源源不斷,也就無所謂規則的需要。”[3]111如果人與人之間都體諒彼此,心懷彼此,規則也就易于執行。當然,雖然麥基承認人類的自私本性,慷慨的有限性,但是,他同時堅信人類具有利他、向善的傾向。他認為,一般而言,個體對于他人的關愛總體上多于對自己的關愛。只是,這種關愛局限于一定的范圍之內,例如,對家人、朋友等具有某種親密關系者的關愛。困境之下,人們為了保護財產、避免傷害、實現人類共同的繁榮,開始尋求某種限制彼此競爭的協定。同時,為了使這個協定可以順利實現,需要一個權威的出現。因為即使存在協定,如果人們不去遵守,協定的意義必然喪失。權威的出現可以懲罰對于規則的懈怠、濫用等情形,褒揚遵守者,最終形成一個人們囿于懲罰接受權威,為了美好的生活渴望權威的良好局面。麥基認為,“人們需要把自己置于規則之下,隨著重復性的經驗到遵守規則獲得的利益,違背規則遭受的損失,習慣就逐步的加深。”[3]114通過社會性習慣的實踐,人類在根本性困境之下可以尋求生存、發展的路徑,最終實現對于財產權利的保障。麥基對于財產權的認識本質上是一種權利的建構實現。在他的財產認識中,勞動價值的作用依然重要,商品中勞動價值的來源,國家產生的原因等內容對于個體的本質特征與社會現實的依賴更為明顯。如上備述,洛克對于勞動價值的說明在其理論建構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充分地揭示了勞動價值的優越性和合理性,預設了人之為人的一個合理性之基,對于人的存在展開了一次重要的說明。但是,囿于他對于自然法的依賴,洛克的勞動價值論難以較好地說明現實社會中商品的價值與勞動價值間的具體關系,為麥基批判洛克的相關認識提供了一個基礎。此外,洛克提出的附屬條件確實是一種理想化的條件,資源的本質,或者說現實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是,資源必然處于短缺、匱乏的情境之中。因而,通過洛克的理想的自然法進行分配難以實現。當附屬性條件失效之后,曾經合法所得的物品的分配也就成為了一個亟需面對的困難。在麥基的認識中,財產權的獲得不是一種先在的所得,是人類面對自然資源、人之本性所造成的困境的一種現實的必然選擇,是一種為了人類共同繁榮努力的結果。麥基異于洛克從自然法展開論證的努力,他選擇從人的本性與現實資源的匱乏,以及相互間的矛盾出發,尋求對于財產權的分配,以及國家本質的認識。麥基的界說方式更為實際,無需遭受洛克所需要回答的形而上學的困難,他更多地采用一種經驗論證的方法,符合人類的直觀感受和社會實踐體驗。在麥基的財產論證思路中體現了公民間的契約協定、國家權威的認可、法律的進一步確證和保護這樣的一個基本程序。以此實現對于財產所有權,國家與財產間的關系等方面的確證。總體而言,他關涉財產、財產權利的認識對于人類日常生活實踐確實是一種重要的指引,為我們更好地認識財產及其權利提供了一條可資借鑒的路徑。

三、結語

洛克的自然法認識發端于對人類生存之初,自然饋贈充足的條件之下,是一種原初狀態下的建構模式。對于當時的物與人之間確實存在洛克所言的基本關系,物多、人稀,合理的勞動付出即可獲取生存的基本資料。作為一種原點式的論證路徑,洛克希望能夠說明人類進行財產分配,贏得個體人格,實現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方式。麥基著眼于人類自然資源的困境、人性的困境等因素,試圖尋求一條更為現實、更具操作性的新道路。如前備述,洛克對于勞動價值的界說是其理論建構的重要因素,對于人的基本價值予以了一次重要的闡釋。然而,他對于自然法的依賴會面對如何回應從形而上學層面提出的詰難這一困境,對于財產權利的單一凸顯弱化了國家形成的基礎來源。實際上,人性、資源的基本特征也可以類比自然法中的初始狀態,展開財產權利、國家形成等方面的論證,既可以避免單一的重視現實,抹殺“原初狀態”對于財產權利的合理性建構的說明,也可以保持對于現實的關切。麥基對此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論證。他承續了休謨對于人性、國家的基本認識,結合霍布斯等人對于現實資源的提問展開了一次財產權利的說明。雖然他的論證并非完整,但是對于基本問題的提出和闡釋已然觸及了財產權利的關鍵之所在,對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財產權利提供了一種有力的資源。

參考文獻:

[1]約翰•羅爾斯.政治哲學史講義[M].楊通進,李麗麗,林航,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約翰•洛克.政府論(下)[M].葉啟芳,瞿菊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作者:馬春雷 張漢靜 單位: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一本大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日本全套xxxx按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欧美黑人两根巨大挤入|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乱了嗯祖宗啊用力|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国产最猛性xxxxxx69交| xxxx中文字幕| 投资6000能开一个sf吗|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美国一级片免费|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69无人区卡一卡二卡| 天天操天天爱天天干|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捏揉舔水插按摩师|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的高潮大叫毛片 | 狼人香蕉香蕉在线视频播放| 吃奶摸下激烈免费视频免费| 门国产乱子视频观看|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香蕉视频a级片| 天天色天天干天天射| 七仙女欲春2一级裸片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秋葵视频在线高清免费下载|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xxxx做受欧美|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