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蔬菜產業發展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詳細闡述了白城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并探討了今后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白城市;蔬菜產業;發展;建議
蔬菜產業作為白城市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對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經過多年的努力,白城市蔬菜產業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三大生產格局:一是以保護地生產精細菜和雪寒韭菜、羊角蔥等特色菜為主的生產基地;二是以保護地生產大路品種以及露地生產夏、秋菜為主的生產基地;三是以生產薯類、大蔥、紅干椒等為主的專業化生產基地。但是按照白城市提出的“到2020年,溫室、大棚面積發展到10萬畝,把白城市打造成‘吉西蒙東’蔬菜生產基地”的奮斗目標,還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采取更積極的措施。
1現狀與問題
自吉林省蔬菜產業提升工程實施以來,白城市蔬菜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蔬菜總種植面積達到23.55萬畝,較2014年增加2.95萬畝,其中保護地蔬菜面積由6.7萬畝增加到8.12萬畝,增加了1.42萬畝,溫室、大棚數量由8.51萬棟增加到9.54萬棟,增加了1.03萬棟;產量達到了55萬噸,較2014年增加5萬噸;產值達到13億元,較2014年增加1.21億元;面積在50畝以上的標準化蔬菜園區達到77個,而且規模逐漸擴大,標準化程度逐年提高,蔬菜產量及菜農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2015年,全市棚膜經濟實現產值5.52億元,純收入4.58億元。從全市整體看,1畝溫室平均純收入4.5萬元左右,1畝大棚平均純收入1.5萬元左右,而種植玉米每畝平均純收入0.07萬元左右,種植水稻每畝地平均純收入0.12萬元左右。棚膜經濟作物的效益與種植其他作物相比,優勢明顯。當前,白城市蔬菜產業發展已經駛入持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總體形勢向好,但在生產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制約產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個別縣對蔬菜產業的重視不夠。距離把白城市建設成為“吉西蒙東”重要蔬菜生產基地還有很大差距;二是有些已建成的園區以及一些合作社或協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完全發揮;三是蔬菜及食品安全問題沒有真正提到正式日程上來,沒有落到實處;四是品牌意識淡薄,沒有拿得出手的名牌。
2建議與對策
2.1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全市蔬菜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發展規劃
各縣(市、區)、各鄉(鎮)要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蔬菜園區建設,借著省農委提出的“蔬菜產業提升工程”的契機,充分利用上級政策發展地方經濟,完善白城市蔬菜園區建設,加快標準化蔬菜園區建設進程。2.2要充分發揮協會或專業合作社的作用要借鑒平臺鎮紅塔村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快速推進發展步伐。紅塔村的雪寒韭菜從2004年開始引進種植,2008年開始規劃建設雪寒韭菜園區,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該村的農民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種植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在生產過程中實現了專業化生產、合作化經營的致富模式。合作社組織農民對生產實施“五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包裝、統一價格和統一銷售”。在2009年10月份申請了“雪寒牌”商標,從此,紅塔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韭菜屯,其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也不斷提升,產品遠銷到烏蘭浩特、齊齊哈爾、沈陽等外省(區)市場。雪寒韭菜不但成為洮北區棚膜蔬菜生產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全省享有盛名,并且在全省的棚膜經濟工作現場會上進行了經驗交流。
2.3要建立健全產地無公害監督體系,完善檢測手段
無公害蔬菜的宣傳和產地無公害監督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絕不能掉以輕心,相關部門要真正把這項工作提到正式日程上來。目前,長青批發市場已成為滿足本市居民購買蔬菜的零售點,而保勝市場是市內唯一一家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交通四通八達。據調查,每年市場內的物流量達50萬噸,其中淡季外進蔬菜達20萬噸,地產菜在市場內的交易量達30萬噸(包括部分外銷量和本地批發、零售量)。所以,建議在市場內建立無公害蔬菜檢測站,設置監督崗,隨時對進出產品進行檢測,作為蔬菜進出的把關口,把監督和檢測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4各鄉(鎮)蔬菜村要依靠各自獨特的產品優勢,申請注冊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
各蔬菜村屯利用長期以來形成的種植習慣,根據自己的產品特色,打造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然后通過合作社申請注冊商標,像紅塔村那樣,利用品牌富裕本村的百姓,帶動周邊村屯的農戶。現在,青山鎮的黎明村、生產村,平安鎮的平安村、中興村等村屯,都相繼建成了面積在幾十畝到上百畝的“雪寒韭菜”園區。這些園區生產的韭菜使用的都是“雪寒”牌商標,產品由紅塔村統一銷售,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很多時候農民缺乏的是自信和營銷手段,認為自己的黃瓜、西紅柿、茄子、辣椒、豆角等都是大路菜,沒有什么特別,實際上如果注冊了商標,申請了品牌,再分級包裝然后大力宣傳,提高外銷量和占領域外市場是完全可能的。據調查,白城市每年蔬菜的外銷量大約占蔬菜總量的15%~18%,外銷渠道基本都是客商和種菜大戶直接聯系的,使全市蔬菜很難形成域外競爭力,很難拓寬外部領域,可以通過對外來客商給予攤位及稅收等政策上的扶持,吸收貨源,擴大物流量,提高市場的知名度。另外,還可以利用網絡或經紀人在本地蔬菜生產的旺季也就是6~9月沖擊域外市場,這樣,才能使白城市的蔬菜產業再上新臺階。
作者:張波 張樂彬 陳西坤 張成莉 單位:白城市洮北區保民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