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真與誠比較下的中西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西方文化傾向于“真”在他們的藝術領域也有著非常明顯的表現。如果說中國藝術里更重視“美”“與”善的關系的話,西方藝術則更重視“美”與“真”的關系。柏拉圖因為藝術是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所以在他的理想國里是要驅逐詩人的,因為它是不真實的。亞理士多德力主模仿說,要求藝術家創作不能離開生活的真實。從西方的繪畫也可以明顯可以看出來,西洋畫的透視畫法,追求真實性是第一位的。在文學領域則表現為強大的現實主義傳統,當然這是從藝術風格而言的。如果從主題上研究的話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多例證,比如,《浮士德》中浮士德博士一生對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這個問題答案的苦苦追尋;《安娜•卡列寧娜》中列文對真實人生的追求,安娜對真實自我的追求等都可以看出西方文化是一種求真的文化。通過對西方和中國藝術史的對比研究,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西方藝術是“真”與“美”的結合,而中國藝術是“善”與“美”的結合。西方文化的求“真”性格是科學思維的產物,但當它形成之后又對近代科學的興盛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梁漱溟便認為西方文明是成就于科學之上的,梁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很好:“西方人走上了科學的道,便事事都成了科學的。起首只是自然界的東西,其后種種的人事,上自國家大政,下至社會上瑣碎問題,都有許多專門的學問,為先事的研究。因為他總要求去求客觀公認的知識,因果必至的道理,多分可靠的規律,而絕不是聽憑個人的聰明小慧臨時去瞎碰所以拿著一副科學的方法,一樣一樣地都組織成了學問”。
梁氏的這段話極精當得概括了西方文化的特征,科學的精神也就是求取真知的精神。迥異與重“真”的西方文化的是以道德作為文化中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牟宗三在《中國哲學十九講》中認為中國文化在開端處的著眼點是在生命,因為重視生命、關心自己的生命,所以重德。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道德為中心的,這是學者們的基本共識。與西方文化重客體的“真”相對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卻看重主體的“誠”,認為誠實是重要的美德。對于“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的重要性,我想通過對儒家兩部重要典籍《大學》和《中庸》以及《孟子》的分析進行說明。《大學》的《“經文”章》這樣寫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誠”的重要意義,也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異同?!罢\意”是由知識論到價值論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我們可以把“格物”看成是認識論的,而“致知”則可以看成是屬于認知論的,從“誠意”開始轉入了價值論,“誠意”是進入儒家道德人生進路的第一步。沒有“誠意”“正心”的功夫,就不會有后面的“修、齊、治、平”。如果我們稍加細心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西方文化的終結處,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文化的起腳點,因為西方求“真”的文化的功夫正是在“格物”“致知”上。《大學》在解釋“誠意”時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要以真面目來對待自己,做一個真實的人。只有首先做到不自欺,才有可能會不欺人,這正是孔子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欲人”的道理。一個人要做到“誠意”就應該“慎獨”,就是謹慎對待自己的獨處,因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是真我顯現之時。孟子講“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又講“吾日三省吾身”實際也是在講如何“慎獨”的問題?!八臅钡乃枷胧腔疽恢碌模瑥拇艘部梢钥闯??!吨杏埂防镎摷啊罢\”的地方也很多,從二十一章到二十六章都是在講“誠”的。《中庸》認為圣人可以由真誠達到明德,這是其天性,而賢人經過努力也可以由明德而達到真誠。只有達到了天下至誠才能盡人性、物性,才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為參。只有真誠能感化萬物,與神靈相交感,甚至認為沒有真誠就沒有萬物。
《孟子•離婁章句下》則在天道與人道的關系上講了“誠”的重要性:“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這樣就將天人格化了,通過“誠”使天道和人道貫通起來。在孟子這里,“誠”被認為成宇宙萬物的最終實體,也被認為是道德主體的最終實體或稱之為道德本體,“誠”即是仁體本心。孟子在藝術領域,儒家講的是“有德者必有言”,要求藝術作品是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于是便有了“文如其人”“書如其人”等說法,還有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修辭立誠”。雖然不反對潤色語言,但更看重真情實感,修辭是為了立誠。如果沒有作者的真誠在,再優美的語言也只是巧言令色。我們在欣賞陶詩、蘇詞時也是在欣賞陶淵明、蘇軾的人格。直到今天,我們評價一個人時往往首先關注的仍是這個人是不是誠實,可見傳統文化的影響是很深遠的。通過對“真”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與“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關注點在自然,在知識,而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的焦點在人事,在道德。
我們平日常講要中西結合,這是一句很籠統的話,如何結合,在什么層面上結合才是問題真正的核心。只有找出了中西文明的不同性格,才能知道該如何交流,也才懂得如何對待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因為對“真”用力不夠導致了科學的不發達,導致了近代的落后。而西方文化由于對人的問題關注不夠,使其在科學發達的時候人們仍然感覺不到幸福,因為工具理性思維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異化。傳統文化的錯誤在于不重視“真”,而不在于重視了“誠”。用梁漱溟的話講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是不同路向文化之間的關系,走得是不同的道路,而不是先進和落后的關系。
作者:吳鋒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