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規則修改后體操制勝因素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規則必定使制勝因素
制勝因素是在比賽中獲取勝利的要素。制勝因素是個“群”,由于因素群中各因素對專項制勝能力的貢獻量是不同的,因此也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和組合方式。當競賽規則發生變化時,各制勝因素的貢獻量有可能重新分配,使原來不居于主導地位的制勝因素,可能因條件的變化而上升至主導地位[1],各因素間的關系和組合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并由此對訓練過程的一切活動產生影響。2004年奧運會后,國際藝術體操評分規則又進行了新一輪的修改,修改后的規則必定使制勝因素群中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發生新的微妙變化,并對訓練活動產生影響。
2各制勝因素間的關系變化
各制勝因素對本項目制勝能力貢獻率的大小,即為制勝因素的主次關系。早年,“美”因為能最為充分表現藝術體操項目特點和藝術特征,一直占據著制勝因素的主導地位。隨著規則修改后難度等級體系的逐步完善,“難”在制勝因素群中被推動著快速地發展,動作技術也進入較高的層次。具體表現為難度數量的大幅增加,難度等級的清晰和難度結構的復雜。難度數量的增加,一是規則中難度數量由早年的109個增加到2003年的437個,這次又增加至516個;二是高級別難度動作的數量增幅較大。從難度總量的增加數量看,雖然新近的這次難度數量增幅不很大,但是E級別以上的難度由2003年的51個上升到161個。從另外兩個方面看,難度級別的等級與難度結構的復雜體現在規則和技術兩個層面。從規則層面看,難度級別由早年的A-E5個級別,發展到A-J10個級別,并且首次出現了1.0以上分值的難度動作。盡管目前難度級別尚未繼續升級,但是規則鼓勵沖擊高級別的超難動作的導向是非常清楚的。從技術層面剖析,高級別的難度動作其結構必然是復雜的。早年的高難度動作結構主要是簡單難度動作的合成,形式上表現為由低難度動作的疊加而構成的復合難度。而今高級別的難度動作中出現了單個的難度動作,這類動作在一次發力中需要完成包含有多個技術因素的動作,其動作結構是多種技術能力的綜合,復雜性顯而易見。特別是對“Unit”的重新界定,更有力地說明規則鼓勵創造和發展動作結構復雜的單個難度動作?!半y”的突前發展、規則對創新的鼓勵,又帶動了“新”的跟進和發展,創造衍生出大量的新動作、新技術、新連接以及器械與人之間的新關系。而器械技術在難、新技術發展的潮流驅動下,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器械的手持、自然擺動等裝飾性技術完全被實質性的器械技術所取代。器械特性和多樣性的展現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規則修改后,難、新快速發展的趨向,使得對“美”的理解也發生深刻變化?!懊馈辈辉賳渭兪切螒B、造型、姿態的表現,“美”必須穩定完美多樣地展現高超的身體與器械的技術能力和技巧。因此,規則修改后某單一因素為絕對主導制勝因素的局面不再存在。“難、新、美”各制勝因素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彼此間的關系也更加緊密。
3影響
規則的修改,致使藝術體操的競技性特征愈加明顯,“難、新、美”各制勝因素間的關系也由此發生改變。這一改變不僅對未來四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技術發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也必將對訓練過程產生的一切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
3•1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
各制勝因素間的關系變化,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影響最為直接?!半y”因素的突前發展,調整或改變了難度數量、級別、結構、器械使用等因素。與先前相比,運動員必須在相同的成套動作單位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更多數量、更高級別的難度動作,并要表現人與器械的高度統一。這種高速度、高質量完成大容量、高難度動作的發展導向,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出比從前更高、更強的技術能力,對運動員的機能水平無疑也是一種挑戰。運動員的機能水平是其表現技術能力的前提。出色的技術能力必須經由良好的機能水平才能得以展現。有研究表明:藝術體操運動員大部分難度動作是在成套開始后40s—90s之間在高強度無氧耐力中完成。最高脈搏可達180次/min以上[2]。因此提高運動員機能水平,增加機能儲備在未來藝術體操的訓練中將倍受重視。與此同時技術能力發展的綜合性和平衡性,又要求運動員的身體技術能力和器械技術能力發展的均衡。技術的高速發展還要求運動員的心智水平與技能、體能的同步發展。由此可見這些競技能力結構方面的深刻變化,將使藝術體操的選材和訓練產生許多新的思路和具體要求。
3•2選材
早年藝術體操淡化競技性,強調藝術性和觀賞價值,“美”在藝術體操比賽制勝因素群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早、中期選材尤為注重優美的形態。隨著藝術體操技術難度的大發展,對運動員競技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單純的形態優美型選材模式,已不能成為藝術體操唯一的選材模式。身體素質、超常身體素質作為主要選材依據將補充到形態優美型的選材模式中,形成新的選材模式。超常身體素質作為選材的主要依據,是因為先天擁有某些超常能力的人才很容易在訓練中形成自身獨特的技術風格和個人特征。這種能力的優越性可以幫助她們在訓練中輕松自如地掌握和完成別人所無法完成的技術動作,從而在比賽中獲得成功。這樣選材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如:俄羅斯選手卡巴耶娃,她出眾的柔韌性在比賽中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而她完成的那些別人無法完成的柔韌動作則變成為了她的標志性動作,這些由她帶來的新動作、新技術或新連接,不僅把柔韌動作的技術使用水平向前推進了一步,同時又使其在一段時間里具有先進性,只有少數人能與之競爭,進而幫助她在比賽中獲勝。固然這些動作的完成和高質量的訓練分不開,但是優越的先天柔韌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藝術體操的研究者在對2003版規則的研究中發現:跳躍和柔韌組動作的難度價值有所提高[3]。這一方面說明了跳躍和柔韌難度更能體現藝術體操的特性,同時也表明了比賽對那些具備超常或較強彈跳、柔韌素質的運動員更為有利。此外,新規則在2003版規則的基礎上,新發展了大量的跳組的難度動作,使得跳組難度動作數量位居身體難度動作組的首位。因此,未來幾年出眾的跳躍能力將會成為藝術體操選材的重要依據之一,并與柔韌能力構成藝術體操選材中兩項最為重要的身體素質依據。
3•3訓練理念與方法
3•3•1重視體質、體能及專項技術等各種專門能力的訓練藝術體操屬于技能類表現難美項目。在藝術體操發展的初期,規則主要規范身體和器械動作,難度數量少,級別模糊,美是藝術體操成功參賽的首要因素。因此在訓練過程中,重視形體、姿態和柔韌的訓練,對體質、體能及專項技術必備的各種專門能力的訓練不太注意。在過去藝術體操被認為是只需要擁有克服自身體重的力量即可的運動項目,力量與體重3:1的增加比,也加重了這個份外重視形體美的運動項目對力量訓練的顧慮。由于大量的動作需要在提踵狀態下完成、追求跳躍動作的輕盈,過往的訓練,僅將發展踝關節部位的力量作為力量訓練的重點。而今規則鼓勵的難與創新,使身體動作難度不斷地向縱深發展。跳躍必須的快速力量、彈跳;技巧和近似技巧的支撐力量;平衡所要求的腰腹、背的力量;轉體類動作以及各種連接與轉換間身體重心的控制與平衡,無一不需要力量的支持。尤其是修改后的規則,轉體類的難度類型最為豐富,高級別轉體難度動作的數量也在身體難度動作中位居首位,而轉體類的動作完成又特別需要速度、平衡、以及力的集中。技術發展后高難度動作結構的日益復雜,致使大量的動作在完成過程中,需要在快速中體現柔韌,在柔韌中表現力量,在多種動作的轉換中體現控制。而多種技術因素在某一動作中的集中體現,就更需要眾多小肌肉群的協同用力。因此,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難度發展的不斷深化,小肌肉群力量的發展將成為未來力量練習的重點。從宏觀的角度看,規則修改后制勝因素間關系發生改變的狀況,將使力量訓練以及其他專項技術必備的各種訓練一改過去被忽略的局面,在訓練課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并且隨著各種體質、體能訓練的實踐,也必將產生許多新的、極具項目特點的、有效的訓練方法與手段。
3•3•2加強剖面技術訓練法在技能訓練中的使用早在上世紀60年代競技體操就提出了骨干動作體系的訓練理念與方法(現也被稱為剖面技術訓練法),即,找出那些具有典型項目特點和內在技術規律一致或相似的核心技術動作,如:筋斗技術、擺動技術等,進行重點的訓練。這一訓練法為快速掌握、發展、創新技術難度提供了可能,在競技體操高難度技術動作不斷挑戰人類極限的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如今藝術體操,也是以難度動作為載體表現高、強的技術能力和美。技術快速的發展創新,與運動員有限訓練年限內掌握大量超難技術動作的要求,仿佛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事實上藝術體操也同樣可以采用剖面訓練法來解決這個矛盾。因為,藝術體操與體操同屬于技能類表現難美項目,從技術上分析本身也有許多的核心技術動作。如:后屈、節環是較為典型的身體動作,無論跳、轉、平衡還是柔韌、技巧動作都包含了這個技術動作;再如,跳的難度動作多數是單腳起跳,顯然單腳起跳的技術也是跳步動作中最為關鍵的技術。還有,比較典型的踹燕動作,有跪、站、頂踹,轉體等各種狀態下完成的。這些核心技術動作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動作同屬一個系列,有很多的共性也存在細微的差別,因此在找出這些典型的核心技術動作后,找尋其中的內在規律,進行分類,建立相應的技術動作體系,再進行練習。不僅使技術動作快速地由點到面輻射和發展,而且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這個訓練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器械技術的訓練。從規則要求看,器械技術根據器械的特性,分為特征技術和共性技術。特征技術是各項器械所獨有的。器械特征技術器械特征技術繩過繩大跳、小跳、轉動圈滾動(身上、地面上)轉動、圈中穿過、圈上跳過球拍球、滾動(身上、地面上)棒小繞環、小五花、敲擊、不對稱動作帶蛇形、螺形依2005———2008國際藝術體操評分規則器械的共性技術則要求,無論每一器械特性如何不同,都必須完成這些技術。(見表2)因此在器械技術訓練時,也可以將特征技術、共性技術進行分類,劃分為不同的系列進行訓練,加速對各器械特性的掌握,發展并創新器械與人之間的關系與表現形式。難度動作的產生是逐年逐級有層次的發展而來,各種難度動作技術也都存在著一定的系列性,難度的創新也總是離不開遞增、疊加、組合與移植等主要形式。剖面動作技術的訓練,實際上就是最基本和最典型的難度前提動作技術的訓練。訓練過程中,借助技能遷移的規律,使運動員更快速、輕松、準確地掌握更多、更難的新動作。因此在未來的藝術體操技能訓練中,加強采用體操早已使用的剖面技術訓練法,對于適應藝術體操快速競技化發展趨勢將會十分有效。
3•3•3提高訓練中身體動作和器械動作的融合度多年來,器械技術緩慢的發展進程與身體難度動作的快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器械技術更多的以手持、擺動等非運用類和共性器械動作展現,拋接技術以外器械技術動作更多的被賦予了裝飾的意義。如今有關器械靜止具體而量化的新規定,器械共性技術、特征技術的使用,器械技術的超難使用以及使用的熟練性,無一不說明了,器械技術和身體難度動作一樣,也朝著難、新的方向快速發展。而難、新在器械技術方面的具體體現就是要求體現人與器械的高度統一。并鼓勵復雜化的身體難度結合器械使用的多樣化。然而這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在過去的技術訓練中,作為兩個獨立的部分分別訓練。顯然,分別訓練的方式與修改后的規則要求是相悖的。實際上規則對每一個項目的身體動作都有明確的要求。(見表4)除了圈對身體動作難度的要求是均衡的。其他四個項目對身體動作難度的要求根據項目特點,有不同的分布。如:繩的典型身體難度動作是跳,球更多地要求表現柔韌和波浪,棒要體現平衡的能力,帶和轉體動作緊密聯系。新規則又進一步明確了成套中完成各器械典型身體難度動作的數量要求。如果按照規則對每套難度動作數量的高限18個來計算,也就是說典型的身體難度動作要占到成套難度動作總量的1/3甚至更多。因此今后的技能訓練,為了有效提高器械與身體動作之間的協調和配合以及器械的使用能力,訓練中將會提高身體動作和器械技術動作的融合度,將身體動作和器械動作結合起來練習。如:進行跳步動作的訓練,要求結合繩的動作完成。柔韌與平衡動作的訓練,要求結合球的八字、繞環、滾動等技術動作完成。以此來加速身體動作與器械技術的同步發展,提高人與器械的統一性。
4小結
藝術體操評分規則的修改主要表現在高級別難度數量的大幅增長、難度級別等級化,難度結構復雜化,器械技術使用的多元化,以及器械實質性技術取代裝飾性技術幾方面。規則做出的這些調整和修改,同時使藝術體操各制勝因素間的關系發生變化,“美”為絕對主導制勝因素的局面不再存在。難、新快速發展的趨向,使得對“美”的理解也發生深刻變化。更加倡導以難度動作為載體表現高、強的技術能力和美。“難、新、美、”各制勝因素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彼此間的關系也更加緊密,“難”的突前發展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結構,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也因此對一直以來的,單純的形態優美型選材模式產生影響。形態優美、具有超常素質,特別是跳躍和柔韌能力的人才在未來的競賽中將更易獲得成功。此外,“難”與“新”兩個因素在制勝因素群中的重要地位,對傳統的訓練理念和方法會形成強大的沖擊。各種體質、體能及專項技術必備的各種專門能力的訓練,將一改過去被忽略的局面,在訓練課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剖面技術訓練法作為快速掌握、發展、創新技術難度的有效方法,在訓練中也將被更多的使用。器械實質性技術的發展,也將提高器械技術訓練和身體動作訓練的融合度,以此來加速身體動作與器械技術的同步發展,提高人與器械的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