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資本主義與生態社會主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報告中強調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深刻闡明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上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生態資本主義和生態社會主義流派率先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與后果進行了理論探討,并多角度地提出了改善方案。了解學界對它們的研究狀況,能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生態;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研究述評
一、生態資本主義研究述評
面對資源枯竭與環境的惡化,基于資本增殖的新漲點與民眾環境意識的覺醒,西方發達國家的不少人士主張以經濟與技術的革新為主要手段,以改善生態環境為主要內容,在以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為特征的現代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進行實踐活動,以解決嚴重的資源環境危機。
(一)國外生態資本主義研究述評
生態資本主義分為生態市場主義和生態凱恩斯主義兩種類型。生態市場主義將市場調節和價格機制視為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手段,主張“污染者付費原則”,同時要求政府和立法者發揮必要的作用。生態凱恩斯主義則主張國家干預,強調通過國家計劃創造需求,發展生態技術和生態工業,吸收大量失業者。伴隨綠色思潮的實踐發展,21世紀以來,西方生態資本主義理論不斷成熟,主要流派有四:1.生態現代化理論。生態現代化理論將關注重點由法律監管和末端治理轉向技術預防和市場調節。在理論上,雖然肯定技術和市場對環保的積極作用,但根本否定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在實踐上,局限于發達國家,忽視欠發達國家發展的程度和時間差異,以及參與的生態意愿和強度。2.綠色國家理論。綠色國家理論強調生態環境意識對綠色國家轉型的影響。羅賓•??怂估凇芭行哉卫碚摗钡囊暯?,系統論述了綠色國家理論,她認為綠色國家是具有生態責任的國家,主權國家不僅局限于捍衛其領土范圍內的環境,而且要對跨國、區域、全球的環境負責。3.環境公民權理論。安德魯•多布森系統探討了“后世界主義環境公民權”的理論基礎、環境公民權的概念以及如何培育公民權的問題。約翰•巴里強調環境公民權的“綠色公民共和主義”理論基礎,他認為,公民要通過提供某些強制性的可持續性公共服務來培育自己的環境公民權,而綠色的或綠化進程中的國家可以發揮強有力的作用。4.環境全球管治。環境全球管治是指規制全球各國在保護環境過程中產生的組織機構、政策法規、金融機制、規章公約等的總和。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以來,為改善全球生態環境,國際社會制定了大量的環境全球管治政策,產生許多的環境條約、組織機構和行動方案,但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環境全球管治的批判性探討有助于整體性地解決全球生態問題。國外生態資本主義重視利用技術和市場機制改善環境問題,忽視文化在生產消費領域的重要性,否定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公正性和反生態性。
(二)國內生態資本主義研究述評
國內對生態資本主義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對國外生態資本主義相關理論的梳理與介紹,論證生態內核與資本邏輯的內在矛盾。國內對生態資本主義理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是郇慶治。他對國外生態資本主義的理論流派和主要觀點進行了深入研究,概括出生態資本主義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三個現實性矛盾。這三個矛盾的存在印證了生態資本主義的不可行性。洪大用的研究明確提出了生態現論模式并不具有全球普適性,雖存在一些借鑒利用價值,但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存在本質性區別。國內學者基于對生態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想內核的分析,對資本主義理論進行了批判和否定。郭殿生提到,生態資本主義的“污染者付費”原則抑或生態凱恩斯主義有計劃的政府行為,仍是為資產階級和壟斷集團服務,不能根本解決生態危機和經濟危機。只有進行“生態社會革命”,才能重獲新生。任平從“紅綠”雙方出發,闡釋生態文明與資本創新邏輯之間的辯證關系;指出在生態正義未完全實現之前,生態文明依然甚至必然要重新經歷資本化歷史進程。他認為資本創新邏輯具有雙重歷史作用,只有堅持資本兩重性作用的辯證視閾,才能走向生態文明。相較于國內學者對資本的徹底批判,作者歷史地看待資本的生態邏輯。綜上,國內學者研究主要集中對生態資本主義理論的梳理和批判性解讀,缺乏對我國構建生態文明的具體舉措的思考。
二、生態社會主義研究述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態環境惡化在資本主義國家凸顯,面對這一危機,西方左翼人士將生態學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主張通過政治實踐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解的生態社會主義社會為目標的理論思潮應時而生,受到理論界廣泛關注。
(一)國外生態社會主義研究述評
生態社會主義理論經歷了從萌芽到形成再到發展的不斷深化過程。在理論奠基期,馬爾庫塞作為生態社會主義的先驅,他批判資產階級的貪婪本質造成的人與自然的異化、消費異化、科技異化。他認為生態危機已經滲入資本主義內在肌理,這將會引發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懷疑和否定。馬爾庫塞通過解讀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指出人與自然相互依存,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內在統一,自然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手段。在理論形成期,威廉•萊斯認為生態危機源自西方文化中“控制自然”的思想。他指出控制自然的根本是要控制人類自身,倫理價值觀的重塑有助于消解全球性生態危機。本•阿格爾認為資本主義的危機已經由生產領域轉到消費領域,消費異化是生態危機的產生根源。他提出在各國實行“生態命令”,尋找計劃和市場之間的平衡點,有計劃的縮減工業生產。在理論發展期,戴維•佩珀認為資本主義式生產方式導致生態危機出現,批評資本主義是生態帝國主義,造成環境問題上的不公正。他主張工人階級通過非暴力革命的改良主義來完成社會制度變革。約翰•貝拉米•福斯特指出生態危機的原因不是科學技術本身發展創新,而是人類不斷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沒有合理控制人與自然的關系。薩拉•薩卡提到面臨增長的極限,人類要實行穩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立具有生態正義的生態社會主義制度。喬爾•科威爾指出維持資本生存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滅亡,生態危機就難以解決。他主張通過暴力革命實現超越資本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的目標。生態社會主義對未來制度的設想是基于理想的狀態之下,面對各國復雜多變的政治局勢卻缺乏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案,其結果是紅綠政黨不斷向現行政治妥協,逐漸被制度內化。
(二)國內生態社會主義研究述評
國內學者對生態社會主義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進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對本•阿格爾、威廉•萊斯、詹姆斯•奧康納和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等重要代表人物思想的研究著述較多。近年來,還有對薩拉•薩卡和喬爾•科威爾生態思想的研究。但總體上還是圍繞對國外生態社會主義理論觀點的分析評判和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意義來展開。一是對國外生態社會主義理論觀點的分析和評判。蔡華杰從生態社會主義的角度出發,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產生根源和應對舉措等方面對生態資本主義進行了批判,并指出要充分利用市場和技術解決問題。關志鋼認為,生態社會主義把生態危機根源歸咎于資本主義制度的觀點是有待商榷的,全球生態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工業文明而非某種特定的制度文明。他還提到,“重返人類中心主義”的理論是一種過時的“工具理性思維”。趙海月從合法性的視角對生態社會主義理論訴求和價值追求進行深入研究,肯定其在價值主體、經濟發展、南北問題上的進步性,且直指危機的主要源頭,積極找尋解決方案。同時,也辯證分析了該理論的非科學社會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本質,得出它是企圖用生態危機取代經濟危機的理論范式是學理范疇內的形而上學,這極大威脅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二是生態社會主義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意義。國內學者對生態社會主義的基本內涵、理論淵源、產生背景、核心觀點、發展階段進行了理論研究,也從實踐層面上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探索。郇慶治認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要始終堅持生態文明及其建設的社會主義目標和方向,時刻保持對當今世界主導秩序與框架的審慎態度和超越精神。陳學明認為要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解去消解人與人的矛盾,發揮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制度優勢,把建設生態文明與創建人的新的存在方式相結合,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一場偉大的思想革命。曾志華在重構生態文明理論時,提出要深刻批判資本邏輯并從哲學上把握文化的本質內涵。國內學界對生態社會主義的研究集中于生態社會主義主要人物的簡介、主要觀點的分析、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以及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等方面,且日趨成熟,但在專門的理論建構方面仍有所欠缺。
參考文獻:
[1][澳]羅賓•艾克斯利著.郇慶治譯.綠色國家:重思民主與主權.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2]郇慶治.21世紀以來的西方生態資本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2).
[3][英]約翰•巴里著.張淑蘭譯.抵抗的效力:從環境公民權到可持續公民權.文史哲.2007(1).
[4]洪大用,等.生態現代化與文明轉型.北京: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5]郭殿生.生態危機與21世紀的資本主義.教學與研究.2012(2).
[6]任平.生態的資本邏輯與資本的生態邏輯——“紅綠對話”中的資本創新邏輯批判.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5).
[7][美]馬爾庫塞,等著.任立編譯.工業社會和新左派.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8][加]威廉•萊斯.自然的控制.岳長齡等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9][加]本•阿格爾著.慎之中譯.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10][英]戴維•佩珀著.劉穎譯.生態社會主義:從縱深生態學到社會正義.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11][美]約翰•貝拉米•福斯特著.耿建新,等譯.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12][印]薩拉•薩卡著.張淑蘭譯.生態社會主義還是生態資本主義.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13][美]喬爾•科威爾著.楊燕飛,等譯.自然的敵人:資本主義的終結還是世界的毀滅?.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14]蔡華杰.論生態社會主義對生態資本主義的批判.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15]李惠斌,等.生態文明與馬克思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16]趙海月,等.合法性的維度:生態社會主義的理論訴求與價值追求.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2).
[17]郇慶治.生態馬克思主義與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18]陳學明.“生態馬克思主義”對于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的啟示.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19]曾德華.生態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生態文明理論的重構.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1).
作者:劉四平;李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