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變化及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資本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呈現出急劇發展的勢頭,其中最突出的變化表現在經濟方面,其生產力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由此經濟發展到了所謂的“黃金時代”。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代表的中國,在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有利條件下,使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番欣欣向榮的局面,這給予了我國不斷向前發展重大的啟發,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的發展,其根本點就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在當今世界的局面下,促進經濟的增長、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1當代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變化
1.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首先,科學技術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推動力便是科學技術,在科學技術水平低下的情況下,生產力水平無法得到提高,現代化的產生就無法形成,也就無法生產出現代化的產品。對于那些依靠勞動力生存的企業,其發展的空間是極其有限的。經濟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科學技術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第一生產力這一點毋庸置疑。在科技不斷發展和創新下,生產力水平才能提高。其次,生產力中眾多要素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生產力是由眾多的生產力要素構成的,科學技術和每個要素都互相關聯,當其中一個生產要素中所包含的科技成分提高了,那么整體的生產力便也得到了增長,因此可以通過提高每個生產力要素的科技含量來提高生產力水平。最后,資本主義增長的主要依靠力量就是科學技術。在二戰之前,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靠資本家來壓榨工人而產生的剩余價值,而二戰之后科學發展便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以數字來衡量科學技術對經濟的貢獻的話,至少可以達到80%,甚至更多。
1.2社會的再生產逐漸從外延式的轉變為內涵式的發展外延式的發展,即通過擴大生產要素的數量以擴大生產規模,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內涵式的發展,則是通過發展科學技術、增強管理水平以及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二戰結束之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產業的轉型,原本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企業已經逐漸轉變為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企業。后者給社會創造了極大的利潤價值,促進了經濟的極大發展,遠比前者要更加快速和合理。
1.3生產力的發展逐漸步入國際化在經濟不斷發展下,經濟全球化已經到來。在二戰之后,眾多跨國企業紛紛建立,各國的經濟已經形成了一個整體。生產力能夠在這個整體中隨意的流動。
1.4非物質生產部門紛紛建立非物質生產部門是區別于第一、第二產業之外的以服務性為主的行業。近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這類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促進其蓬勃發展起來。另外,在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下,各種新興的行業如: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等都逐漸發展起來,已經成為了經濟發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文化產業也成為了經濟發展中的增長點。
2當代資本主義生產力變化的特點
2.1資本主義生產的自動化特征在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力量的支撐下,也帶來了生產工具的發展和變化。新的生產工具在促進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從而帶動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自從21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已經逐漸邁向自動化的生產,歸根結底還是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
2.2腦力勞動所占比例呈現上升趨勢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下,腦力勞動者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作為腦力勞動者的人數也在不斷地增加。腦力勞動者對經濟的發展所產生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主要依靠的還是腦力勞動者。另外,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社會在經濟增長以及管理能力上,需要依賴的還是人的腦力勞動。
2.3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降低在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時期,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主要依賴于自然資源,缺少了自然資源的支撐,人們的生存便很難維持下去。隨著科學技術的越來越發達,人們逐漸掌握了自然規律,進而減少了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在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個很大的層次。
3當代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3.1堅持科學發展的發展主題當代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動力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要特征的發展模式。縱觀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長期以來一直是主要依靠勞動力,這對經濟的發展程度造成了很大的制約。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其產業發展依靠的主要是知識和技術。其特點是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多的利潤,因而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其生產出的產品容易走上國際化的市場,生產自動化水平很高,不需要依靠大量的勞動力。然而,中國的大部分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主要依靠資源的消耗以及體力勞動,這種產業技術含量低,發展空間小,很難走出國門。
3.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了促進經濟大大發展和大繁榮,我國必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步伐,在加大科學技術發展和創新的同時,用科學技術來帶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產業生產效率的增長。堅持不懈地走可持續化發展道路,樹立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觀,最終實現國家共同富裕的目標。
3.3加強宏觀調控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言,要想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根本上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將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和國家的宏觀調控二者結合起來,從而真正發揮政府的管理作用,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平穩發展。在經濟學中,往往將政府的宏觀調控比喻成一只“看不見得手”,無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發揮作用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市場經濟的平穩發展,我們堅信,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終將會沿著穩定而健康的方向發展下去。
4結語
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它給予了任何一個渴望發展的國家以重大的啟示: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轉體力勞動為腦力勞動,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等等,最終實現我們國家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晶晶,董雪楠.論當代資本主義生產力新變化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08).
[2]劉茜.淺析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J].傳承,2012(22).
作者:董小康 趙科科 郭曉蓓 單位:安康學院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