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后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主體的異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理論之一,為馬克思對人的全面解放及其途徑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基礎。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在勞動過程中勞動產品首先被異化了,也就是說,勞動者不能擁有自己生產出的產品,產品已走到勞動者的對立面;并且勞動者生產的產品越多,他們就越貧窮;加之勞動者生產和生活條件的極端惡劣,這一切使勞動者心靈遭受到痛苦的折磨,這是早期資本主義最主要的異化現象。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后期,資本主義進入了后資本主義階段,這時勞動者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都有大幅度提高,勞動和生活條件也有很大改善,但是異化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正以各種新的形式表現出來,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新的異化給人帶來種種精神痛苦,使人背離了本性,由此,消除異化也就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題中的應有之義,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更是深刻分析了當代異化的種種表現形式及其給社會和人們帶來的危害,為消除異化提出了可供選擇的途徑。
(一)主體異化在后資本主義社會以新的形式表現出來
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被異化了,勞動產品被資本家占有并成為統治工人的資本,資本家在生產中完全控制了工人,在社會中出現了資本家與工人的對立,“工人對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勞動的主人起個什么別的名字———對這個勞動的關系”,也正是在這種關系的基礎上,資本家實現了對工人的剝削。匈牙利思想家盧卡奇從商品拜物教、物化等方面對資本主義制度和生產方式進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指出:“人自己的活動,人自己的勞動,作為某種客觀的東西,某種不依賴于人的東西,某種通過異于人的自律性來控制人的東西,同人相對立”。對此他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從客觀上說,在生產中已出現了一個由物及物與物關系構成的世界,這個世界雖然被人們認識,但人們卻無法控制它;從主觀上說,人的活動已成為商品,這種成為商品的活動脫離了人而進行自己的運動。在盧卡奇看來,不論是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物化已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核心性問題,它是當代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表明資本主義已進入一種完全物化或異化的社會。德國學者馬爾庫塞從人的現實“需要”出發,把人的“需要”這一本性特征與資本主義制度結合起來,分析了當代資本主義異化的新形式。他指出:“為了特定的社會利益而從外部強加在個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艱辛、侵略、痛苦和非正義永恒化的需要,是‘虛假的’需要。”
顯然,馬爾庫塞給“虛假需要”一詞賦予了新的內涵,而這一概念日后也成為其他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批判資本主義異化的基礎性概念。虛假需要的出現表明人的精神已被壓抑,馬爾庫塞指出,現在人們的需要都是虛假的需要,這種需要被單個人無法控制的外力所操縱,而這種外力正是資本主義本身具有的強制性壓力。虛假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已完全窒息了人們要求自由、要求個性的需要,工人和老板可以觀看同樣的電視節目,可以享受同樣的社會服務,每個女人都可以打扮得非常漂亮,但“這種相似并不表明階級的消失,而是表明現存制度下的各種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著用以維持這種制度的需要和滿足”,如果虛假的需要及表面上的滿足一旦成為現實,它們就會成為精神鴉片麻痹人們的心靈,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社會是在完全控制了人的需要之后才得以控制人的。加拿大學者阿格爾強調了目前在消費領域出現的異化現象,以及由此而帶來的社會危機。資本家誘使人們把勞動以外的時間花在受廣告操縱的消費上,使得“異化消費”在社會中悄然出現,“人們為補償自己那種單調乏味的、非創造性的且常常是報酬不足的勞動而致力于獲得商品的一種現象”,但目前資本家已不能持續提供給人們所期望的商品,因為在資本主義不斷擴大生產需求與地球生態資源的有限性之間已出現了失衡的局面,這種失衡有可能會毀滅人類自身。阿格爾認為,異化消費已造成生態危機的出現,資本主義極力將經濟危機轉移到消費領域,雖然有所緩解經濟危機,但消費危機卻由此產生,人們對現代工業社會的能力所寄予的期望破滅,便再一次陷入絕望之中。
英國學者佩珀認為,目前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虛假意識”是現代異化最集中的反映。這種虛假意識是由福利國家催生的,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著私人財產制度和市場經濟,它保護資本家的利益而損害工人階級的利益,保護等級制社會的特權階級,但在二戰后,一些國家通過推行各種社會福利措施而演變成為福利國家,這樣“它緩沖了人們所受資本主義的極端影響,從而使他們的感官遲鈍,無法意識到這個制度到底是什么樣的以及實際上正對他們做什么”,在此基礎上,虛假意識產生并逐漸占據了人們的頭腦。這種意識已使人們相信,當前的社會是一個自然、合理而又無階級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與勞動者利益相對立的所有前提都是自然的、真實的或不可避免的,人們無需置疑一切而只能接受現狀。目前在資本主義社會,虛假意識在消費領域更加泛濫,人們在虛假意識的支配下不停地購買日新月異的產品,跌入了用消費麻痹自己的深淵。
(二)主體異化使人客體化,把人降到物的地位
早期異化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產生,其背后的推動力就在于不斷提高生產率的內部經濟機制。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工人整日在廠房內辛苦勞作,“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棚舍。勞動生產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馬克思指出:“工資和私有財產是同一的,因為用勞動產品、勞動對象來償付勞動本身的工資,不過是勞動異化的必然后果,因為在工資中,勞動并不表現為目的本身,而表現為工資的奴仆。”工人被不斷地欺騙和剝削,在惡劣的環境里工作,其心靈逐漸被扭曲,而勞動產品成為資本家擴大再生產的資本,勞動創造資本,接著資本再剝削勞動。后資本主義時代的異化產生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隨著生產進一步擴大化,機械化生產被大量使用,勞動被分割成小部分并被不斷重復進行,“勞動過程越來越被分解為一些抽象合理的局部操作,以至于工人同作為整體的產品的聯系被切斷,他的工作也被簡化為一種機械性重復的專門職能”,在這種勞動中,工人被困于冰冷的機器和枯燥的生產線上,逐漸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工人從他們自己的創造性———他們自己的(潛在的)自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分離出來”,煩悶、機械、無創造性的重復操作甚至逼得他們幾近瘋狂,而這正是現代異化產生的根源。
馬克思曾論述了異化勞動的四個特征: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勞動者與勞動本身相異化;勞動者與自身的類本質相異化;人與人之間相異化。在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看來,這四個特征對當代異化依然有效。首先,在資本主義商品交易過程中,勞動者和勞動產品都已被帶入了市場中。勞動產品成為商品,其有用性被掩蓋,內在的真正價值被物化,勞動產品又一次成為異己的力量,這時勞動產品與勞動者相異化。第二,勞動者進行勞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人的本質需要,相反是為滿足那種被創造出來的“虛假需要”的一種手段,“生產者勞動的含義不在于作為他們的社會性的一種表達,而在于他們勞動所獲得的貨幣性工資支付”,勞動者把自己出賣給了工資,陷入了對金錢和虛假需要的追逐中,這時勞動與勞動者相異化。第三,在交易中,勞動者通過市場把自己變為可以被買賣的商品,他們所處的地位就如同市場上其他任何可以出售的東西的地位,甚至“產品比工人更重要”,這些人實際上已經被客體化了,降低到物的地位,他的思想、情感或者精神根本不被社會所承認,人再一次遠離自身并與自己相異化。第四,勞動關系被金錢替代,勞動者喪失社會性需要及與他人交往的需要。在市場中,交換價值主要根據市場價值來衡量,人與人之間成為買方與賣方的關系,他們彼此在對方眼中就是代表了金錢的客體,“他與同伴的關系,自然與他的關系,都需要通過金錢聯系起來”。佩珀指出,目前人們所使用的話語已表明人們的方方面面被帶入了市場之中,人們在主觀上互不認同,評價時首先考慮的是對方的收入、地位或才能,這一做法使人與人之間關系極度冷漠,彼此競爭,在這里沒有情感,人與人之間產生異化。在當代社會中,由于這種種異化,人們感到非常痛苦,而資本家為了利潤不斷擴大生產并創造新的需求,更加重了人們的痛苦。
異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由于異化的存在,勞動已成為人的外在的東西,它已脫離人的本質,“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這時勞動已不再是人的本質的需要。馬克思指出,要復歸人的本質必須通過揚棄異化并實現共產主義來獲得,“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是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和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生成的”。而在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看來,要揚棄異化并復歸人的本質,就必須從根本上對勞動進行重新評價,還原勞動的自然本性,廢除資本主義制度而走向生態社會主義社會。針對在消費領域出現的異化消費,阿格爾指出,人的幸福在于把自我實現的勞動與有益的消費結合起來,無止境的消費是對勞動的一種逃避,并且太多的消費已對環境造成損害,這就要求人們對消費做出新的評價,“隨著消費者對消費感到厭惡,隨著降臨到我們頭上的生態壓力迫使‘持續不斷的’生產進行縮減,人的新價值觀和需求會進而取代消費主義”。同時,異化消費的存在使人們對現代西方社會制度提出質疑,持續出現的“生態壓力”更讓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發出了抨擊,建立社會主義將成為人們的最終選擇。
佩珀認為,當代異化是資本主義國家保護資產階級利益的產物。資本家一直在利用虛假意識來控制工人,希望工人接受現狀,出于此目的,他們編造了各種“經濟規律”,如勞動成果已被進一步轉化為使用資本、機器、技術或是勞動者所不能理解的神秘力量等等,似乎在表明現在的經濟制度有著像物理規律一樣不可改變,在這些規律的支配下,勞動者只能屈服和遵守。然而,資本主義異化正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就是目前要維持“虛假意識”已變得越來越難,資本主義潛在的矛盾,以及諸多的非邏輯性思維已使它本身支持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占據越來越顯著地位,資本主義存在的合法性面臨危機,人們已準備向虛假意識挑戰,努力去追求真實的意識。真實的意識是對虛假意識這種異化形式的反抗,也是對未來人類心靈的一種解放的追求,真實的意識也將由于還原人類的自然本性而終會實現。馬克思指出,勞動是人的本質,勞動是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人在勞動的過程中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從而得到滿足并實現自我。真實的意識將會使人認識到,人類正是在勞動中實現自由的創造,勞動才是對需求的真正滿足,一味專注于消費及由此產生的對勞動的逃避只能毀滅人類。人們通過勞動生產產品,所以人們會重新肯定產品的真正價值。在勞動中,每個人的個性被展示,其創造性被共同體所承認,產品成為社會的產品,人們在共同體中愉快生活,在勞動中構建社會關系,一切將體現出生產者社會性的真實存在。對于資本主義的所謂“經濟規律”,真實的意識會使人領悟這些“規律”只在資本主義經濟下存在,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于有不同的意識形態,人們將不再受這些“規律”的支配,所以進入生態社會主義社會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開始。
(四)結語
資本主義異化隨著社會的變化而不斷表現出新的形式,但不管怎樣變化,它使勞動者心靈壓抑,精神痛苦,“生命的活躍表現為生命的犧牲,對象的生產表現為對象的喪失,轉歸異己力量、異己的人所有”,正如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所指出的,廢除資本主義制度是消滅異化的前提條件,建立生態社會主義是人類發展的方向。目前,這種異化不僅在后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在全球化進程中,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現階段,異化現象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如盲目追求消費、崇尚名牌產品、奢侈浪費、對勞動本質的誤解等等,不難想象,這些現象會給我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帶來負面影響,并在現實生活中降低國人的幸福感指數。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重新強調勞動的本質,倡導回歸勞動的自然本性,這對于我們自身的發展也是一種有益的借鑒,它會讓我們在努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多一些理性思考,從而避免滑入異化的泥潭。
作者:李小紅 單位:晉中學院 政治與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