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現實的批判范文

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現實的批判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現實的批判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現實的批判

馬克思的公正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從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事實出發,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經濟不公正現象以及在政治上表現出來的不公正狀態,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資本主義存在的社會不公正問題。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虛假的“社會公正”,這個社會充斥著對立、敵視和不友好,最嚴重的表現就是極端的兩極分化。他指出,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資本主義私有制。

一、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非人性的生活條件”的產物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賴以形成的基礎———私有制,是產生社會貧富分化的根本原因。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沒有財產,而有財產者不勞動。隨著社會分工和大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這種越生產越貧窮的社會現實必將迫使無產階級團結起來,為推翻私有制而斗爭。在《神圣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中,馬克思通過批判埃德加體現的批判的批判,肯定了蒲魯東的政治經濟學觀點,對私有制導致貧困給予肯定性的評價。馬克思指出,以往的國民經濟學的所有論述都是以私有財產為前提,從來不對其做任何考察。但是蒲魯東卻對私有財產———這一國民經濟學的基礎做了批判的考察,而且是第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科學的考察。雖然蒲魯東沒有考察工資、商業、價值、價格、貨幣等具體的私有財產,但是他的考察確實使國民經濟學第一次有可能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批判,即鮑威爾兄弟及其追隨者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把貧窮和私有財產合二為一,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把貧富對立的前提放在這個整體之外進行考察,也就是說,把貧富對立和私有制割裂開來進行考察,當然找不到貧富對立的真正原因。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剖析無產者和富有者這一資本主義社會最根本的矛盾。他指出,把私有財產關系當作合乎人性和合理關系的國民經濟學,始終與自己的前提(私有財產)矛盾。比如,工資和利潤之間是最友好的、最互惠的、仿佛最合乎人性的關系,但實際上,二者卻處在最敵對、最相反的關系中。價值乍一看非常合理,即由其生產費用和社會效用確定,但實際上,價值與它自己的生產費用和社會效用毫無關系,它只是一個偶然的規定;工資最初表現為自由的工人和自由的資本家之間的自由協商的結果,但實際上,工人卻是被迫由資本家來確定工資。

蒲魯東能夠嚴肅看待國民經濟學關于人性的假象,而且能夠使這種假象同國民經濟關系的非人性的現實形成對照。所以,可以說,蒲魯東是站在小資產階級私有制的立場上來反對私有制的。馬克思指出,以往的國民經濟學都是以私有財產的運動能夠為國民經濟創造財富為出發點,為私有財產進行辯護。但是,蒲魯東卻從這種種詭變的相反方向出發,即從私有財產的運動必然造成貧窮的事實出發,提出了對私有財產的否定,“對私有財產最初的批判,當然是從那種體現私有財產充滿矛盾的本質的最彰明較著、最觸目驚心、最令人激憤的形式,即貧窮、貧困的事實出發的”。馬克思把私有財產和無產階級看作一對矛盾,其中肯定的方面是私有財產,而否定的方面則是無產階級。馬克思不僅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私有財產導致的兩極分化,而且還用異化思想闡釋這一分化的結果。在私有制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表現出異化,但是,資產階級的異化使資產階級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所在;而無產階級的異化卻使自己感到一種生活的無力和非人的存在,感受到自己正在被消滅。因此,無產階級產生了一種被唾棄的憤慨,一種由于感受到與人的本性相反的露骨的現實而必然產生的憤慨。在這里,馬克思雖然還帶有費爾巴哈關于人的本質異化思想的影響,用異化的理論來分析兩大階級的關系,雖然還沒有達到從經濟領域和階級關系上分析兩者關系的高度,但是,他已經看到了私有制造成的兩極分化的現實,看到了私有制下人與人的本質相分離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馬克思指出,雖然在私有制與無產階級的矛盾中,無產階級是運動的否定方面,但是,無產階級在矛盾運動的一開始還意識不到自己的使命。只有當無產階級意識到自己的貧困,意識到自己不僅在肉體上而且在精神上的雙重貧困,意識到自己的非人存在正在消滅自己作為人的存在時,他們才能感覺到自己的使命。所以,馬克思說:“無產階級執行著雇傭勞動由于為別人生產財富、為自己生產貧困而給自己做出的判決,同樣,它也執行著私有財產由于產生無產階級而給自己做出的判決。”

無產階級必須推翻全部現存的制度,自己解放自己。由于無產階級身上的一切屬人的東西都被剝奪,甚至連屬人的外觀也被奪去,由于無產階級的生活條件達到了非人性的頂點,由于私有制造成的社會貧困達到了無產階級無法忍受的程度,所以,無產階級必須消滅他的生活條件,從而解放自己。馬克思認為,資本是一種社會生產關系,資本越增長,受資本支配的雇用勞動量就越多,但是資本利益和雇傭勞動的利益是截然對立而且成反比發展。資本生產的實質就是生產剩余價值,為了這個唯一的目的,資本家對工人的生活狀況和貧困現實不管不顧。通過資本原始積累的秘密,我們已經知道,資本原始積累的興起和實現手段是卑鄙殘酷的。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更是赤裸裸地暴露了資本家壓迫、剝削工人的血腥事實。工人為資本家生產財富,卻為自己生產貧窮。為了更清楚地看到工人的赤貧,馬克思列舉了1845年3月29日發表在倫敦《經濟學家》上的調查結論。這個調查基于真實的現實基礎,反映了19世紀40年代英國農業工人的收入狀況。當時的英格蘭農業工人,不要說與14世紀下半葉和15世紀比,就是與18世紀七八十年代比,收入狀況也急劇惡化,而且還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所以,他們又成了“奴隸”,而且是食宿最壞的“奴隸”。法國的工人生活狀況也是一樣,皮埃爾•杜邦1846年寫的《工人之歌》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穿破衣,住洞窟,屋檐底下,垃圾堆里找棲身處,貓頭鷹,小扒手,這些黑夜之友啊,起來和我們同住。”由于機器的使用和普及,給同它競爭的英格蘭織布工人階級造成了慢性的貧困。“世界歷史上再也沒有比英國手工織布工人緩慢的毀滅過程更為可怕的景象了,這個過程拖延了幾十年之久,直到1838年才結束。在這些織布工人中,許多人餓死了,許多人長期地每天靠2便士維持一家的生活。與此相反,英國的棉紡織機在東印度的影響卻是急性的。1834-1835年東印度總督確認:‘這種災難在商業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織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工人為資本家生產的財富在增加,同時自己的貧窮也在增加。馬克思以英國為例證明了這一點。他指出,要考察資產階級的財富,最可靠的根據就是應納所得稅的利潤和地租等等的變動情況。

《1853-1864年大不列顛應納所得稅的利潤、地租變動情況》與《1853-1864年,大不列顛財富增加最快部門情況》這兩張表清楚地表明,資產階級收入的增長程度是不斷提高的。實際上,這些數字還是很保守的,根據皇家國內稅務委員的報告,實際上,他們的稅額每年至少隱瞞一億英鎊的收入。大不列顛的社會財富增長非常迅速,以至于不列顛國民戶籍總署署長高呼,人口增加得再迅速,也趕不上工業和財富的增長。就連英國國務活動家格萊斯頓也說:“我國社會狀況最令人感到憂慮的特點之一就是,國民的消費力在下降,工人階級的困苦和貧窮在加劇,而與此同時,上層階級的財富不斷積累,資本不斷增長。”格萊斯頓雖然不是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發出這樣的言論,但是他確實反映了與社會財富增加形成反差的工人貧窮的事實。資本家經常用“節約”為自己的發財致富辯護,實際上它是建立在犧牲工人利益的基礎上,英國煤礦工人的生存狀況就是證明。1860年前后,英國的煤礦工人平均每周有15人死亡,“這種草菅人命的情況,絕大部分是由于煤礦主的無恥貪婪造成的”。資本主義生產對人、對勞動的浪費,大大超過了任何別的生產方式,它不僅浪費工人的血和肉,而且也浪費工人的神經和大腦,所以,在資本主義社會,人類本身的發展實際上是通過極大地浪費個人發展的方法來實現的。資本主義生產在空間上的節約,使得工人勞動的空間非常狹小;同時由于通風條件的節約,使工人經常面臨呼吸器官疾病的威脅,使死亡人數逐漸增加。總之,在大工業的發展中,整個資產階級擁有的資本數量越來越多,而整個工人階級卻越來越貧困,以至于成為真正的無產階級。所以,工人們從來都不記得,世界上有哪一個資本家為了挽救自己的利益而在犧牲工人利益,甚至犧牲工人本身時,曾經猶豫過。《資本論》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來證明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分化和對立,正如恩格斯在向工人推薦和介紹《資本論》時所說的那樣:“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辟,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得到。……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攀登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系的全部領域看得明白而清楚,就像一個觀察者站在高山之巔俯視下面的山景一樣。”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的貧富分化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和深刻的揭露,他諷刺地指出:“讓我們來贊美資本主義的公正吧!”

二、工人失業是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供求規律成全資本專制”的結果

資本家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總是擴大生產規模,加重剝削工人,于是便將剩余價值的一部分拿出來作為追加資本,進行資本積累。資本積累就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積累造成對雇傭工人的排斥,相對人口的過剩,從而形成大量的失業工人,而失業工人又嚴重威脅著在業工人的工資。所以,勞動供求規律是導致工人失業的實質。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成為資本積累最有力的杠桿,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又表現為c:v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表現為勞動的量比它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量的相對減少,或者說,表現為勞動過程中的主觀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觀因素的量相對減少。”

這就表明,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即c:v的提高,v的量隨著它推動的c的增加而相對減少。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也就是加速資本積累的方法。也就是說,隨著資本積累的發展,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資本家需要的可變資本越來越小,即資本家需要的工人數量相對來說越來越減少了。當然,由于原有資本量的增長速度更快,這并不排除可變資本的絕對增加。馬克思指出,伴隨資本積累的還有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這三者相互促進,使資本構成提高,勞動的相對需求就更少了。資本積累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結果;在一個企業中,積累的新資本同原來的資本合并起來,增大了企業的資本量,就是資本積聚。資本積累的速度比資本集中的速度慢很多。馬克思指出,假如必須等到資本積累使單個資本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么,恐怕世界上現在還沒有鐵路。但是,通過資本的集中,很快就完成了資本積累在短時間內不能完成的事情。資本集中可以加速資本的積累,促使c:v的提高,也就是減少了對勞動的需求。在正常的資本積累中追加的資本,一般是主要用于新的發明和新的發現。資本積累的一般趨勢就是,積累越多,越是要求用較少的勞動推動較多的不變資本;資本越是集中,從而促使資本的聚集越大,需要的勞動就越少。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就是由于資本積累、資本集中和資本積聚相互影響而促使對勞動的需求由相對減少到絕對減少。因此,工人失業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然結果。馬克思指出,每個工人在半失業或全失業的時期,都屬于相對過剩人口。資本積累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相對人口的過剩,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有的人口規律,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的一個條件,它的存在使勞動的供求關系更符合資本剝削的需要。

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積累的必然產物。馬克思指出,資本積累最初是通過資本總量的增加來實現,越往后發展,資本積累就越多地表現為資本構成的變化而引起的可變資本的減少。與特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由此而產生的資本構成提高的速度,要比資本積累和社會財富增加的速度快得多。所以,馬克思強調,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是由總資本決定的,不是說隨著資本總量的增加,勞動力的需求就會增加,而是由總資本中可變資本部分的大小來決定。也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發展中,勞動力的需求隨著資本總量的增長而遞減。當然,這不排除,隨著總資本的增加,總資本中的可變資本部分也會增加,即加入到總資本中的勞動力會增加,但是,這種增加的比例是越來越小的。隨著資本積累的發展,資本家需要雇用追加的工人。為了吸收一定量的追加工人,總資本就必須在增加總量的前提下繼續更快地進行資本的積累。給我們呈現出來的現象,好像是工人數量的絕對增長總是超過就業手段的增長一樣。“事實是,資本主義積累不斷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規模成比例地生產出相對的,即超過資本增值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過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這種事實表明,工人人口不是在絕對地增加,而是相對于機器的使用和資本家的剝削來說,成為多余的和過剩的。產生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有的人口規律。就社會總資本來看,閑置人口的數量是不固定的,有時候多,有時候少。但是,在所有的部門中,可變資本(也就是就業工人)的增長,始終同過剩人口的再生產結伴而行。通過1863年倫敦出版的《1861年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調查》就可以看出,雖然生產擴大了,但是從業人數增加很少,這就表明就業工人的人數相對地大大減少了。

從1851到1861年的十年時間內,隨著資本總量的增加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工人的從業人數不是隨之增加,而是相對或絕對地減少,只有在那些沒有成功地采用機器的部門才會有工人人數的增加。不管是采取排斥就業工人這個明顯的形式,還是采取使追加的工人人口難于被吸入它的通常渠道這個不太明顯但作用相同的形式,就業工人人數的增加都與相對過剩人口的出現結合在一起了。而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涉及財富的增加,這種資本對工人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在加大,“工人人口本身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模生產出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關于可變資本相對量遞減的規律及其對工人失業的影響,就連古典經濟學家也覺察到了,只是他們不能夠理解,因而也找不到原因和解決辦法。馬克思指出,這些過剩的工人,不斷地為資本增值提供隨時可供剝削的勞動力;它就像一個蓄水池,不管是舊部門的突然擴大還是新部門的時而出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可以雇傭的勞動力。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不同時期,危機、蕭條、復蘇、高漲,不管減少和增加多少勞動力,都可以從中得到調節。由此也可以看出,過剩人口既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又是其存在的條件。相對過剩人口的生產比可變資本的相對減少更為迅速。可變資本的變化并不能完全反應勞動力需求的遞減,在通過外延的(延長勞動日)或內涵的(增加勞動強度)方法而使單個工人提供更多的勞動,從而得到更多工資的時候,可變資本的增加并不反映就業工人人數的增加。資本家可以通過加強對單個勞動力的剝削,從而在支出同樣多可變資本的情況下推動更多的勞動;資本家還可以通過低工資雇用童工、女工或非熟練工人代替較熟練的工人和成年的男工人,從而在可變資本不變的情況下買到更多的勞動力。馬克思一再強調,這是一種相對的人口過剩,而不是絕對的過剩。資本主義的生產機制安排得很好,它總是讓資本在絕對增長的同時并不伴隨勞動需求的增加。

三、結語

總之,在資本主社會,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無論在生活方式上,還是在利益分配、受教育機會和程度方面,都處于截然相反的兩級,這與資產階級標榜的公正社會是截然相反的,馬克思正是通過對資本主義不公正社會現實的批判,從反面闡述了公正社會的特征,那就是,教育公正得到實現,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公正而和諧地統一,社會財富按需分配,人們充分就業。

作者:安巧珍 戎向平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二三|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日韩在线免费电影|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性极品hd高清视频|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欧美性高清在线视频| 极端deepthroatvideo肠交|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日本一道一区二区免费看 | 一级做a爰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jizz中国jizz欧洲/日韩在线|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肉体一级毛片| 91香蕉污视频| 野花日本中文版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激情啪啪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国产一级强片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黄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六区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 拍拍拍无挡免费视频网站|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 国产真实女人一级毛片|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亚洲精品第二页|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一个人看的www高清频道免费|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