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形勢下手機媒體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新形勢下,手機媒體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既帶來新的機遇同時又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對手機媒體在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現狀分析,提出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依托,宣傳校園手機媒體硬件平臺、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推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以校園手機運行機制為項目,整合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等導向性措施。
【關鍵詞】
手機媒體;高校;校園文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校園文化是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經過積淀形成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成果的總和。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有著深刻的影響,其自身具有的特性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機媒體的在高校中的發展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為校園文化建設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
二、手機媒體的概念及特點
(一)手機媒體概念
從廣義上講,手機媒體以手機為終端,上網為平臺的新型信息傳播載體,其主要以分眾為傳播目標,以定向為傳播效果,以互動為傳播應用,實現資源共享與信息的大眾傳播媒介。從狹義上講,手機媒體的形式主要指QQ、微信、微博等移動媒體。
(二)手機媒體特點
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一是手機媒體易于攜帶,使用方便快捷。大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隨時與家人、同學保持聯系,互動,收發短信、瀏覽新聞,手機購物,聽音樂,進行錄音,視頻等。一是手機媒體功能多元化。手機媒體融合報紙、雜志、廣播、網絡等多種功能。實現傳播方式立體化、雙向性、多元化、互動性的使用價值。一是手機媒體互動性強。手機媒體融合多種媒體的多種功能,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電話、微信平臺等多種形式對現實中發生的事件進行探討,溝通交流,對新發生的事件及時反饋自己的意見,可以閱讀手機報、貼吧新聞等內容后通過回復跟帖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校園文化概念
廣義上的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經過數年的積淀與長期發展形成的教師、學生、管理者等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價值觀念、行為標準和道德規范的總和。整體上校園文化主要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音樂文化、網絡文化等。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與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從狹義上說校園文化主要有氛圍說、意識形態說、管理文化說、課外文化活動說等理解。(四)校園文化建設現狀通過對校園文化的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和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出現的若干問題調查,可以看出校園文化目前主要存在著重物質文化輕精神文化、主體不清缺乏全面性、制度建設缺乏科學性引導等問題。出現上述問題主要在于全國高校過分注重形式上的建設,追求過高的招生率,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吸引更多的人才資源,實際工作中過分注重學生的主導作用忽視教職員工在校園文化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學術活動少,文化交流不足等造成校園文化建設缺乏,驅動型不足等。學校制度操作性不強,經常出現院系制度和班級制度的建設不符合學校制度的情況,部分學校領導的更替也會造成學校制度文化的變遷。難以起到規范學生行為的作用。
三、新形勢下手機媒體對高校校園文化帶來的機遇
新形勢下的手機媒體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一是手機媒體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文化的主體可以通過手機閱讀、上網沖浪、下載信息等形式獲得校園文化建設需要資源,搜索校園文化建設資源,查詢國內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隨時隨地查找教師課堂所講內容,拓展知識面。一是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添加趣味性。往常校園文化活動局限于具體的活動,活動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校園手機媒體的出現可以以圖像、圖片、音頻、視頻、貼吧、論壇等形式表達同學的想法,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活力、表現力、感染力。一是擴展校園文化的傳播空間和傳播力度。校園手機媒體的形式多樣,可以實現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高校學生也可以通過手機媒體對校園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四、新形勢下手機媒體對高校校園文化帶來的挑戰
新形勢下手機媒體開放性等特征導致不良信息、垃圾信息,反動暴力信息等以音頻、視頻、手機短信的形式傳播在大學校園里,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理念受到嚴重沖擊,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使處于身心發展的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到扭曲,影響到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同時,隨著手機的普及,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過度依賴導致大學生沉浸在虛擬的世界中,弱化了大學生的交流能力,極易導致心理自閉,形成心理障礙。另一方面,手機媒體的多功能化使得部分學生沉迷在游戲、聊天的世界里,利用手機作弊等違反正常的教學秩序。
五、新形勢下手機媒體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引導性對策研究
第一,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依托,宣傳校園手機媒體硬件平臺。校園手機媒體硬件平臺的建設是以手機媒體為載體,以校園文化活動的宣傳為內涵,以育人為最終目的。高校在大力宣傳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要適時創建校園手機短信平臺、校園手機微信平臺、校園手機QQ平臺、校園網頁平臺等形式化、全面化校園文化載體,以留言、互動、討論等形式調動學校師生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群策群力,在了解手機媒體硬件平臺的優缺點的同時,真正體會到使用手機媒體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便捷性、新穎性。學校團委要定期舉辦以“手機文化進校園”“我為手機媒體硬件平臺提建議”等活動,完善師生參與校園手機媒體硬件平臺建設制度。
第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推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高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手機媒體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手機媒體文化氛圍,通過手機媒體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為目的,實現校園手機媒體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比如,開展手機黨員微信平臺,手機短信創作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實現活動育人。通過開展思修課的手機媒體課堂,將思修課以手機媒體視頻播放的形式引導學生們隨時隨地學習交流,將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社會法制教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等的教育與手機媒體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第三,以校園手機運行機制為項目,整合校園制度文化建設。高校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保障制度和保障措施獎勵措施,以保證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良性運行,相關部門要制定《手機媒體管理措施》《加強校園手機媒體平臺與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方案》等文件,保證校園制度文化正常運行。相關部門出臺相應政策:一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班委建立手機媒體QQ群,對班級管理、學校制度采用討論留言的形式發表自己的意見。一是相關專業授課教師要以手機微課程的形式對本專業的核心內容以講座、論文或與學生互動的形式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一是學校對手機媒體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實施積極的獎勵政策,制定考核標準,對候選人員以網絡投票和點贊數量為選拔的標準,給予突出貢獻的教師、學生等精神和物質獎勵。
【參考文獻】
[1]孫琪琦,許麗芬.新媒體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3(18).
[2]苗山根.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和應對策略淺論[J].科技教育創新.2008(10).
作者:路佳 張靜 劉瀟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