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撰寫申述部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鏈詞申論;論述部分;論點;論據;論證
【論文摘要申論的論述部分要緊和給定的背景資料提出論點,選擇論據,論證要突出針對性、現實性、深刻性和嚴密性。
自2000年國家招考公務員首次把(申論》考試作為必考科目以來,《申論》考試的基本模式已逐漸定型化了,即通過閱讀分析給定的資料,完成和之密切相關的三項要求摘要:一是用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的資料所反映的主要新問題。二是用400字左右的篇幅,提出解決給定資料所反映新問題的策略和可行性方案。要有條理地說明,要體現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就給定資料所反映的間題,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擬標題進行論述。在完成前兩項程序的基礎上,緊緊扣住給定資料及其反映的主要新問題,闡述、論證應試者對間題的基本看法和解決間題的方法。要求中心明確,論述深刻,有說服力。
申論寫作的三部分緊密關聯又各自獨立,說它們緊密關聯,是指這三大部分構成了互相依從的寫作鏈和邏輯嚴密的整體;說它們各自獨立,是指“概括”、“方案”、“論述”三大部分各自都必須是一篇獨立的文章。本文僅從“獨立的文章”之角度,簡談如何撰寫申論的論述部分。
一、論點的提出
論點的提出必須緊扣所給定的背景資料。
論點提出的依據和前提是對給定的背景資料所做的分析,背景資料的分析正確和否,關系到論點的正確和否。因此,要緊扣所給定的背景資料進行科學地分析。首先要分析背景資料的基礎性。提供的背景資料一般都是應試者工作、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新問題,或是某一時期眾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內容涉獵廣泛,既不局限于某一社會方面,也不偏重于某一學科領域,而是盡可能地全面鋪開;背景資料對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識都不做專業性的深入探究,只是基礎性內容,語言表述準確規范,清楚明白,不會產生閱讀理解的歧義;內容和觀點都是已形成定論的,不涉及未定論的,尤其是爭論激烈的理論前沿新問題。其次要分析背景資料的普遍性。《申論》考試的試題資料,一般都源于社會生活中的時事熱點,而這些時事熱點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通過媒體可以接觸到的。比如,國內外,尤其是國內近期發生的事件,以及對這些事件的跟蹤報道等。要注重社會各方面對這些事件的看法,應試者也要全面把握事件的來龍去脈,在綜合各方面意見后,提出自己的論點。
論點的提出必須選取最佳的角度。角度是指由一定的側面和層次所構成的論述拓展的方向,也就是論述拓展的著力點,著力點選準了,就能由“點”擴大到“面”。客觀事物是錯綜復雜的,它們自身有多側面、多層次的結構,各種結構又有多種多樣的關系,客觀事物的這些特征,決定了論點的提出必須選擇一個最佳的角度。最佳角度,一般來說,要有利于展開議論,能解決實際間題,有吸引力。
選定的角度要“小”。(申論》的背景資料具有較廣泛的覆蓋面,但申論的論述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談及那么多,只能選取一個較小的角度。只有角度選的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選的這一“點”上做比較深入的開掘,假如角度過大、過寬,就無法落實著力點,也就談不上論述的拓展了。
選定的角度要“巧”。一個背景資料,可供立意成文的角度有許多,但并不是個個角度都能打動讀者。只有選取最能撥動讀者心弦的角度,才能使讀者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被你的文章牢牢吸引住,非一口氣看完不可。比如,給定的資料是有關我國近幾年來沙塵暴的危害、成因和治理的。這些新問題涉及面極廣,諸如對危害的清醒熟悉,成因的科學探索,對防治的建議等等。單就防治而言,又有政府的科學決策和經濟投入新問題,地方職能部門的管理到位和辦法落實新問題,廣大群眾的自覺參和和從我做起間題,這些方面往往既有人和大自然的關系新問題,又有人類自身的新問題,而從“治沙和治窮”、“治沙和治愚”、“防沙和防腐”等角度提出論點則比較巧妙。
選定的角度要“新”。不落俗套,有新意,有吸引力,能夠引起人們的注重和思索。曾經有這樣一個實例摘要:一位戰士回家探親,路遇一位小孩落水,圍觀者甚眾,卻無一人伸出援助之手,當這位戰士脫下衣服放到岸邊預備入水相救時,人群中卻發出了陰陽怪氣的聲音摘要:“當兵的,立功的時候到了”。當這位戰士終于把孩子救上來時,卻發現岸邊衣服里的手表和200元錢已經無影無蹤了。針對這個背景資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出不同的議論,可以從贊揚見義勇為新風的角度,可以從譴責圍觀者袖手旁觀的角度,但從“救救精神上的落水者”的角度,揭示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熱點新問題—部分人的人性喪失,道德低下的新問題,就是最深刻最有新意的。
論點,是應試者自己提煉的申論論述的核心,它作為主導思想貫穿全文、統領全文。它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準確地反映所給資料的本質;較高一層的熟悉是具有科學文化深度和廣變的熟悉;更高一層是具有深刻哲理的熟悉。應式者要充分發揮主觀性,使論點達到較高的層次。
論點要正確。提出的論點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符合社會上的主流觀點,能準確地科學地反映事物}7本質,揭示其中蘊涵的科學道理。正確的論點搶否提出來,主要取決于應試者理論素養的高低摘要:
論點要鮮明。論點是論證的“旗幟”,必須鮮亮分明,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清楚明朗,不能含糊其辭。
論點要集中。緊緊圍繞提出的中心論點說深說透,全篇文章都要為中心論點服務,萬變不離其宗,不能中途易轍。
論點要深刻。不是泛泛地、一般地反映新問題,而要表現出事物的深度,挖掘到事物的本質。論點要新奇。
論點有了新意,才能給人以新的啟迪。要避免一般化,做到“創意造言,皆不相師”。
這五個方面的要求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根本上講,要求正確,從表達上講,要求鮮明、集中,從反映事物的程度上講,要求深刻,從立意角度上講,要求新奇。
論點的提出,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的環節,它既是對前面閱讀、分析資料的一個小結;又是據以展開論述的基礎。若是論點的提出不符合要求,下面的程序也就很難進行。
二、論據的使用
論據的使用一定要注重(申論》考試的“限制性要木”,以閱讀理解給定的資料作為使用論據的基側,準確把握對材料的使用。
論據的選擇不能脫離背景資料,論據大多采用給它資料中的事實,但所用例子不要照抄,要選擇幾例,用自己的語言簡練地概括。也可適量補充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事實論據。
對這些論據必須進行發掘。發掘論據實際上就是剖析論據和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論據和論點得以緊密結合,才能很好地證實論點的意義。事物本身是復雜的,它所包含的意義也是多方面的,申論的論述部分不可能窮盡這一事物所包含的所有意義,它只能從某一側面、某一角度反映人們的某一熟悉。論點的意義是有方向性的,它要求論據也具有這種方向性,能從這一側面、這一角度來證實自己。因此,要探究論據的內涵和論點的內涵是否相一致,從而決定取舍。
要把鑒別、篩選好的論據有序地組織起來。論據的有序組織和論證的預期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應試者無不希望自己的觀點和主張能有力地使讀者信服,有效地滲透到讀者的熟悉之中。所以,如何組織論據才能使讀者信服,就是確定論證體系時必須預先設計的。論據歸屬哪個分論點,放在哪一個部分,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如何搭配,怎樣使用它來論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三、論證的要求
根據《申論》考試的特征,申論的論證要遵循其基本要求。
一是要有針對性。所謂申論,是從孔子的“申而論之”之意而來,是根據所給的資料引申開來,發出議論。因此,論證分析應充分利用背景資料,針對背景資料概括出主要新問題,緊扣主要新問題深入剖析,闡述見解,能切中新問題的要害。
二是要有現實性。申論考試可以看作是公務員處理公務的預演,應試者要站在一個國家公務員的工作角度思索間題、分析新問題、處理新問題,緊扣社會現實生活中迫切需要回答的新問題發表意見,對他人能有所啟發。申論之“申”就是指伸延下去,聯系實際,闡述給定資料所包含的現實意義。假如不會“申”,就不能把理論聯系實際說到點子上。
三是要有深刻性。要求論述時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只看到現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必須深入事物的核心。要一針見血地指出新問題的實質,并且旗幟鮮明地表明觀點。對某一事件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層面存在的新問題,更需要從體制、觀念、心理等方面進行分析,能揭示出事物深刻的蘊涵。
四是要有嚴密性。論述是析事明理,因而,以理服人是它的根本目的。這就決定了論述必須符合邏輯,整個論證過程都要按照邏輯思維進行科學地分析,嚴密的邏輯思維又決定了它的結構形式十分嚴謹、填密而又完整。
開頭摘要:極其簡要地復述資料,要有所強調,即突出和論點有關的部分,引出自己對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間題的基本看法。對資料的引述,要力求精要,能抓住關鍵。
主體摘要:主體是論證中的核心部分,要分析“為什么”和“怎么辦”,揭示資料所反映的社會普遍現象的深刻含義,聯系社會現象,突出中心論點。主體最能體現論證思路,在主體部分,要突出段旨句。段旨句一般放在段落之首,既便于閱卷者一目了然,迅速獲知文章的主要信息,又便于應試者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使文章思路清楚,條理分明。
結尾摘要:概括或者強調論點。
論證,其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要確定一種論斷以及由這種論斷所代表的某一道理是正確的、可信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要使這一道理確立起來,就要想方設法運用論證手段,強化論理。劉艦在《文心雕龍》中說摘要:“論如析薪,貴能破理。”就是說議論像劈柴一樣,重要的是能夠按照木柴的紋理把它劈開,這形象又科學的比喻,告訴我們申論的論述也要像劈柴一樣,有自己的紋理,要順著這個紋理劈下去,收到以理取勝、以理服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