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學翻譯和美術色調文化對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五彩的人生,五彩的世界。色彩(colour)在各種語言中都會與之相遇,卻給翻譯工作帶來一定的難處,同一種顏色在不同的民族(nationalities)、不同的風俗(customs)中透視出不同的含義:WhiteChristmas譯為“白色的圣誕節”會使人難以理解,根據歐美風俗應為“銀裝素裹的圣誕節”或“大雪紛飛的圣誕節”;而且redrag不能簡單地譯為“紅布”,源于斗牛時激怒牛的紅布,體現“激怒的因素”。由此可見,譯文應表現出色彩的內涵。正如我國翻譯家錢鐘書先生所說:“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為另一國文字,既不能按語言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風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色彩在表示各國不同的習俗時,具有獨特的功效。
1、紅色———諸色之首
紅色在我國文化中備受推崇,從喜慶吉祥到政治傾向可謂應有盡有:紅軍(RedArmy);紅色政權(theRedPoliticalPower);又紅又專(bothredandexpert)等等,許多已為西方人所接受。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很多中文中表示“紅色”的詞句在英文中卻行不通。“這個廠子越辦越紅火”。“紅火”是中國人形容事業發達時常用的詞,但不能直譯,故為:Thefactoryisbecomingmoreandmoreprosperous.“prosperous”表示“昌盛繁榮”,譯為“紅火”恰到好處。在英譯漢中亦不乏此例:Thechildoftenblusheswhenspeakingtostrangers.(這個小孩跟生人講話愛紅臉)。“blush”表示“因害羞或尷尬而郝顏”,與漢語“紅臉”同義。另外,goodluck譯為“紅運”,one’sfaceglowingwithhealth為“紅光滿面”等,既能體現原文,又為中國人理解和接受。
2、白色———純潔無瑕
西方人偏愛象征純潔無瑕的白色,一生只穿一次的服裝僅限白色的新娘禮服。但在我國,白色常與“窮、喪”之意相連。用whiteness表示“白茫茫”,描繪茫茫原野銀裝素裹的景象,給人以無限的憧憬和遐想。而whitecoal若直擇“白煤”則會令人生疑。因為許多國家都用水代替煤來發電,whitecoal特指用來作動力來源的水。Whitefeather也非“白色羽毛“,而是“懦弱”的象征。源于斗雞若向對手現露出尾部的白色羽毛是敗退的象征。Don’tshowthewhitefeathertotheenemy.”可理解為“不要向敵人示弱”。同樣,中文許多含有“白色”含義的詞也得靠意譯達到“入化”。如“和他爭辯也是白搭”(It’snousearguingwithhim.),即然爭也枉然,自然是“白搭”,“nouse”準確表現了句子的含義。又如“白花花的胡子”(silkywihtebeard)、“白花花的銀子”(gleamingsilvercoins)、“白花花的流水”(foamingwater)等相同的中文詞匯,而英文譯文卻大相徑庭,各自迥然,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3、黃色———尊卑難料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黃色為帝王之色,天子的龍袍,帝王的黃榜,自古就有“庶人不得限赫黃”之說,黃色的威嚴可略見一斑。許多與黃色相連的詞被賦予褒意,“黃道吉日”(theluckyday)、“黃袍加身”(beacclaimedemperor)、“黃馬褂”(ayellowjacket)等。而在西方人心中yellow代表“怯懦”。“Heisyellow”被譯為“他膽小如鼠”,ayellowdog用來形容“卑鄙的人”,正應了“靠不住”之意。但英文中yellowjournalism或yellownewspapers與中文的“黃色書刊”相去甚遠,是指“不擇手段地夸張渲染以招攬讀者,從而造成轟動效應地普通新聞”,而漢語中的“黃色之物”為pornography,即“淫穢色情”材料,“黃色電影”(pornographymovies),“黃色書刊”(pornographybooksandperiodicals),“黃色小說”(pornographynovels)“色情電影”(bluemovies)等等。
4、藍色———祥和還是憂郁
藍色寧靜和諧,在中國人心里極富韻味,蔚藍的天空,碧藍的海水,會產生水天一色的遐想。古有“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句。外國文人墨客也有同感,稱“蒼天”“大海”為theblue。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blue”更多地表示“沮喪和苦悶”。Sheislonesomeandblue(她寂寞寡歡)。另外,與blue連用時有許多獨特解法,如:blueblood是指“貴族血統”,Sheisaladyofblueblood(她系名門淑女);blueribbon有“最榮譽的”之意,因為藍色是勛綬的顏色;英語諺語Truebluewillneverstain等于或接近中文的“真金不怕火煉”。
5、青色———一方空白
英語中無能與中文“青色”對等的詞,常用green、blue、black等代替:青布(blackcloth),青翠(freshandgreen)。漢譯英時與青色有關的詞如:青黃不接(temporaryshortange)、青面獠牙(terrifyinginappearance)、青去直上(rapidadvancementinone’scareer)、名垂青史(godownintheannalsofhistory)等等,由此可見,青色的文化內涵遠勝其字面含義。
6、黑色———令人生厭
眾多顏色中,含義最差的black或許與其陰沉的色素有關。西方人喪服是黑色,中國人悼念故人也佩黑紗。若是星期五恰逢十三號,一些迷信的外國人會盡量避免在這BlackFriday外出,以免災難臨頭。這里將著重介紹black在翻譯中的獨特之處。Alltheindependenttelevisionarewellintheblack(所有獨立的電視公司都大發其財)。intheblack表示“有贏余”,與inthered(出現赤字)相對。而漢語中的“黑色”有時的翻譯卻另有一片天地:黑燈瞎火的,我送你回家吧!(It’sdark.Letmesendyouhome)或:黑更半夜他就起來了。(Hegotupwhenitwasstillinthedeadofnight)。同樣是“黑”,卻不同為black一詞。
由此可見,人們的色彩觀是在長期文化傳統熏陶的結果,作為文化的特殊載體,體現一個民族的思維、風俗、生活等方面獨特的視角和內涵。為最大限度地減少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障礙,色彩的翻譯應極盡可能對等照應。如人們口語中“紅黑我得去”,并非指顏色,而應為“Nothingwhatsoevercanpreventmefromgoingthere”;“這事黑紅難定”則是指事成與否尚在兩可之間。“這計劃黃了“,也是指“計劃的失敗”。因此,色彩的翻譯須深刻理解源于國家的文化傳統,把握深層含義,對無法逾越的文化鴻溝應采取補救措施,既照顧到本國人民的習慣,又使原文與譯文渾然和諧,使色彩真正為譯文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