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文化哲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在于堅定“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與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緊密相關。從文化哲學的視角分析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與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雙向建構作用,是筑牢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的應有之義,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要求,對于理解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重要論述的深刻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化自信;意識形態安全;文化強國戰略
一、堅定文化自信是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
文化,從廣義上來講指的是“一個社會或社會集團的精神和物質、知識和情感的所有與眾不同的顯著特色的集合總體”,它昭示著社會集團的源頭合法性、獨特性、繼承性與發展性。因此文化自信,從本質上來講是個體或社會對于民族來源合法性的自覺辯護與堅守,并表達出該民族的歷史發展趨向與實現路徑。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是堅守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自覺維護民族合法性的重要戰略舉措。第一,堅定文化自信是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自覺維護。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屢次強調文化對于我國發展壯大的重要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種文化代表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所凝聚的精神力量與積累的精神財富,它不斷向世界昭示著中華民族自立自強并永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不斷彰顯出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不懈奮斗。總書記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是我國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精神養料與智慧來源,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建設要善于從歷史中找到解決現實困境的“精神密碼”,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從革命文化中凝聚精神力量,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積聚改革共識。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中華民族最好的營養劑。第二,堅定文化自信,從歷史文化源頭疏解我國政治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困境與現實挑戰,是我國從容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防范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化解意識形態危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舉措。面對更為激烈的大國博弈,以及各種層出不窮的意識形態風險,文化自信從更深的層面表達出中華民族在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的平等訴求,表達出中華民族獨立發展、自信發展、安全發展、和平發展的美好愿望與生存智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堅定文化自信不僅是堅定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更重要的是堅定中華民族獨立自主的文化主體地位、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鮮明底色。
二、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是助力文化自信自強發展的重要基礎
總書記強調,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處在“大有可為”的時代。文藝工作者通過一批批文藝精品和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占領意識形態斗爭的戰略高地,牢固維持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為實現文化強國提供了安全保障,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強發展的堅實基礎。當前,我國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呈現三個方面的態勢。第一,搭建并拓寬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平臺,助力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平臺建設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對新時代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提供了現實可能,其在不斷推進哲學社會科學鞏固意識形態安全的同時,也在打造中國學術的理論高地,不斷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文化創新和實踐創新,為實現文化強國提供了意識形態安全保障與智力支撐。第二,全面提升社會民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展現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良好精神風貌。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與社會民眾的思想道德水平雙向構建、互相影響。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通過凈化網絡文化環境、提升網絡治理效能,占據了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高地,加強輿論導向、傳播正能量,不斷提升社會民眾的網絡文明素養。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通過表彰英雄、樹立典型、儀式紀念等活動不斷提升社會民眾的精神境界。另外,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進行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不斷塑造中國精神,在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觀念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文明素養,為建設文化強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三,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為實現文化強國培植社會土壤。馬克思主義認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總是通過文化的外衣進行灌輸、宣傳。換言之,任何一個社會的文化形態、表現形式、交流模式與內容體系都必然反映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表現出文化“為何人存在”的階級立場與權益訴求、“向何處發展”的價值取向與發展路向。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需要自覺維護文化安全、自覺輸出民族意識,不斷提升民族文化軟實力,這就是在進行國家形象的建構。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鞏固意識形態與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一體兩面。因此,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不斷引導網絡文化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創新文化傳播機制,健全文化領域的法律法規,培育新時代的文化創意人才,從而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文化治理效能,為實現文化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人才基礎、社會基礎。
三、意識形態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價值旨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自信,從本質上講,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尤其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感認同,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自覺踐行。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自信內嵌于“四個自信”的理論敘事之中,是“四個自信”的邏輯必然與價值指向。在新時代的歷史節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機遇期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期,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可以為引領意識形態自信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第一,文化自信可以積極應對國際文化博弈,夯實意識形態安全的建設成果。部分西方國家通過對意識形態理論進行“文化”層面的研究,進而從理論與實踐這兩個層面不斷挑戰、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合法性。因此,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堅定文化自信是應對西方文化霸權的現實需要,是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必然舉措,更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定意識形態自信的重要戰略。第二,文化自信可以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深化意識形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在于從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尋得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文化基因與歷史智慧,建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科學話語與體系,深刻闡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內涵、本質特征與價值導向,進而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闡釋力、情感引領力與行為導向力,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文化視野中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獨特魅力,闡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合理根據,從世界歷史的廣闊視角詮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關懷全人類的德性倫理,不斷堅定、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自信。
作者:趙雪 張延卿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