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人文素養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針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特別是人文教育薄弱的現狀,中共中央國務院的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高職院校不僅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術人才的重任,更擔負著為社會培養既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又具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人才的重任。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及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養,使他們具有同情心與責任感[3]。
(一)激發學生對文、史、哲等人文知識的興趣與追求例如,在《國際商務單證》課程首次導入課上,教師通過師生介紹環節向學生展示自己家鄉的風土民俗及名勝古跡來激起學生對文學、歷史及人文倫理的興趣。然后邀請同學也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如果學生知之甚少或說不出來,教師可以加以補充,如介紹揚州時,可聯系唐代詩人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與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詩詞;在介紹杭州時除了介紹西湖蘇堤白堤及其來歷外,還可以讓學生介紹著名的“東坡肉”的由來,了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如何在逆境中生活、做人的,學習他那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與處世哲學,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并鼓勵學生課后通過各種渠道查漏補缺,豐富自己對家鄉風土民情、名勝古跡等人文知識及人文精神的了解。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比較艱深枯燥[4],但專業知識的背后或專業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材,這就需要專業教師能夠就地取材,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盡量突出人文精神及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教育目標的實現[5]。比如,在《國際商務單證》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在介紹外貿單證員的能力素質要求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加以適當引申與拓展,通過案例或討論讓學生明白作為外貿從業人員要具備的非常重要的一種社會品質,那就是“責任與誠信”。在信用證的審核與改證這一環節,針對信用證中存在的與合同不符的條款,讓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哪些條款需要改、哪些條款不需要改、哪些條款可改可不改,并給出原因和解決的策略來,從中體會經商之道和為人處世的原則。
(三)營造充滿和諧與人文關懷的教學環境中國人自古追求和諧美,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統一。營造寬松的、開放的、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美好的人文教學環境中學習知識、提高技能,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創新思維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主動關心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充分調動班團干部的帶頭作用及學生的團結友愛與互助精神,“不讓一個人學生掉隊”,爭取全班同學整體素質的提高。對待個別同學的不懂事行為,教師要以包容的心態,給予諒解,允許學生犯錯誤,給予學生成長的時間與空間。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布置一些開放式問題或任務,讓學生在充分的學、做體驗中,去發現、去尋找,并最終與老師在思想與心靈上產生溝通與碰撞,達成統一。因而,營造包容、尊重、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環境,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授業、解惑”的教學任務,還成功地踐行了“傳道”的育人目標。
(四)加強教師自身修養,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思想教育和責任教育是大學生教育的核心[2]。要樹立學生的崇高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敬業精神不是靠老師在課堂上泛泛而談、空口說說的,教師還要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學生樹立榜樣。教師通過不斷鉆研專業知識,在專業教學中能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及現代化的教學條件,結合崗位實際不斷更新、補充課程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優化課程教學設計,力求教學過程的完美呈現。一堂設計合理、內容充實、舉止優雅、充滿激情的教學示范會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享受與自覺追求。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所流露出來的對學科知識的不斷鉆研與進取精神,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及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以及對工作的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與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正是對學生最好的理想與責任教育。
三、結語
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是指一個有作為的人,決不能像某一器具一樣,只具有某種固定的功能。愛因斯坦在評價居里夫人時說:“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他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認為的那樣。”[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壞了,即使有再大的學問和本領,也只能是有害無益。因此,高職教育應將學生的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融為一體,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以教師豐富的人文知識,來激發學生對文、史、哲的興趣,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營造寬容、尊重、充滿和諧與人文關懷的教學環境,加強教師人文修養與責任意識,做到言傳身教,并以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教學態度和敬業精神來感染和鼓舞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充滿人文知識、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熏陶與提升。
作者:吳金鳳王金鳳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