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完美主義與人際關系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工具
1.1FROST完美主義量表本研究采用FROST完美主義量表,該量表有35個題目,包含6個維度:父母的期望、條理組織化、父母的批評、個人標準、自我懷疑、關注錯誤.它采用5級評分的方法,從完全不符合(記為1分)到完全符合(記為5分).經過驗證性因素分析之后去掉載荷指數比較低的3個項目(第6題、第12題、第21題),糾正過的量表有32個項目,量表各因子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在0.537到0.733之間,總量表的信度為0.803.
1.2人際關系敏感量表該量表從SCL-90中提取,包含9個項目,5級積分(1=沒有,5=嚴重),原量表使用廣泛,信效度都比較好.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25,分半信度為0.654.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各個題目的載荷都在0.3以上,本量表的擬合指數較好.
1.3統計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缺失值不作處理,不參與最終的結果分析,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回歸分析.
2結果
2.1有關完美主義與人際關系敏感的一般情況高中生呈中等程度的完美主義,高中生在組織條理化上得分最高(M=3.57),個人標準上得分次之,父母的批評維度得分最低,高中生感受到父母的期望大于父母對他們的批評(表1).進一步的T檢驗表明,在父母的期望和父母的批評維度上,男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t=3.19,p<0.01;t=2.19,p<0.05).城鎮學生在父母的期望、父母批評維度及完美主義的總分上高于農村學生(p<0.05).F檢驗和多重比較表明,高中生感受到父母的期望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F=11.23,p<0.01).高一的學生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最大,高二的學生次之,高三的學生感受到的期望值相對較小.與SCL-90人際敏感因子的中學生全國常模進行比較(表2),本研究全部樣本人際敏感因子得分均值顯著高于全國常模(p<0.01).本研究調查了340名被試,有效數據312人,缺失率為8%(共19人),檢索人際關系敏感的因子得分大于等于3的人數為58人,比率為19%.大于2的人數為214人,比率為69%.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學生都存在人際關系的困擾.
2.2完美主義與人際關系敏感的相關分析表3顯示,完美主義總分與人際關系敏感存在極其顯著相關,其中感受到父母的批評、自我懷疑、對錯誤的關注與人際關系敏感存在極其顯著的正相關;個人標準與人際關系敏感存在顯著相關.2.3完美主義對人際關系敏感的回歸分析表4顯示,以人際關系敏感為因變量,以完美主義各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關注錯誤和父母的批評作為預測變量的時候,對人際關系敏感的預測作用極為顯著,二者對人際關系敏感的解釋率為15.4%.其他因子對人際關系敏感均無預測作用.
3討論
本研究發現高中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完美主義傾向.高中生在組織條理化上得分最高,感受父母的批評得分最低,這與劉圣榮、楊宏飛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高中生注重整潔、生活的秩序,追求個人素質的提升,與家長的關系比較和諧.高中生完美主義總分在性別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在感受到父母期望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在父母的批評上,男生比女生的得分更高,存在顯著性差異.得到這樣的結果,可能是中國家庭重男輕女的體現,家長對于男生寄托了更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有所作為,對于女生則相對寬容.此外,這種現象也反映了人們對兩性社會角色的認識,父母覺得男孩應該努力成就一番事業,男生自己也存在較高的外部成就動機.而作為女生,社會和家長期望她們溫柔、賢淑,對于她們的要求相對比較寬容.在生源地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完美主義的得分也不同,城鎮學生在感受到父母的期望與批評上,顯著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p<0.01).此結果與前人的研究(楊宏飛、劉圣榮等)都不一致.解釋這種原因,可能是因為,①城鎮的學生生存壓力,如果不努力競爭,未來對于他們來說更加不可預期,所以城市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更高;②城鎮的孩子上學離家近,方便家長管束,所以學生們感受到來自家長較大的壓力.農村的家長因為精力和時間的原因往往力不從心.完美主義各維度與人際關系的相關即回歸分析表明,父母的批評、個人標準、自我懷疑、對錯誤的關注與人際關系敏感都等呈正相關,對錯誤的關注與人際關系敏感的關系最為密切(r=0.361,p<0.01).回歸分析顯示,父母的批評和關注錯誤兩個因子進入了回歸方程,兩者能夠共同解釋人際關系敏感15.4%的變異,關注錯誤對人際關系敏感的預測力比較大,能解釋13.4%的變異.超過消極完美主義總分對人際關系敏感解釋的變異,說明關注錯誤與人際關系敏感密切相關,這與臨床對社交恐懼癥患者結果是一致的.關于社交恐懼的研究表明,對錯誤的關注、自我懷疑和父母的批評與社交恐懼癥密切相關.與邵淑娟關于完美主義與人際交往研究的結論是一致的,擔心錯誤可以導致較高的人際焦慮.微小的錯誤也會讓他們體驗到人際交往中的挫敗;關注自己的形象,社交情境中稍有不恰當的言行,都會讓他們感到不舒適.感受到父母的批評對人際關系敏感也存在正向的預測作用,這可能是由于經常感受到父母的挑剔,更加關注自己的負面信息,對自己持否定和自我批評的態度,對自己要求的標準更高.因此,在人際關系中比較謹慎,容易畏首畏尾.所以,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培養學生全面地看待問題,克服非理性信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的改善存在積極意義.
表2顯示,本研究中的被試在人際關系上更加敏感.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被試更多地來自農村,與全國常模有區別.農村學生人際交往的層面窄,缺乏社會交往技能的鍛煉,當青春期萌發交往意識,渴望與他人交往時,更容易出現人際關系方面的困擾.這也表明了導致高中生呈現人際關系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完美主義只是其中的一個層面,對影響高中生人際關系的因素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作者:雷偉賀單位:平頂山學院師范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