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內與企業文化融洽的必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建立的時間較短,校園文化建設理念雖已提出一段時間,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仍是比較艱巨的任務。目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一定的問題:
1.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深度不夠。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建立的時間較短,同時很多院校是合并院校,校園文化的累積薄弱。例如有的院校認為只要開展幾次講座、搞些學生活動,就是校園文化創新的表現,這體現了校園文化建設缺少整體設計和規劃,缺乏持續性發展的動力。
2.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流于形式。
例如有的院校過度重視硬件建設,在校園里大量堆砌名人雕像或石雕工藝品,過度注重形式化,忽略學習氛圍的營造;有的院校則相反,雖大量開展“文體活動”但流于形式,占據大量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時間和精力。
3.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過于忽視文化性,重視職業性。
高職院校培養的不僅是技能型人才,同時還要求具備高素質。高職院校過度推崇企業文化,培養的人才將不能保證國家定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面對高職院校文化發展中的種種問題,研究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建立既具有職業氛圍又具有教育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是促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的有效方法,也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任務。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合的必要性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的良好對接與融合對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積極的意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關于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強調:加強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明確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既要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并要成為企業創新的帶頭人,同時更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因此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對接與融合意義重大。
2.滿足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職業性需要。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除具備一般校園文化的共性外,還具有職業性的特點。首先,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是按照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為企業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急需的技術人才。學生在選專業的同時就確定了就業方向。其次是實踐性。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基礎理論和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實際應用能力和技術的培養。再次是區域性。高職教育為地區經濟建設服務,同時院校的發展也與地區經濟密切相關。因此高職院校在堅持職業導向的前提下,還要結合所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設具有地區特色的校園文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只有與企業文化對接與融合才能更好地展現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自身特點,構建具有獨特魅力和個性的高職校園文化。
3.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要有相應的文憑和相關的技能證書,同時更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相當多的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更注重其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職業意識,嚴謹負責、一絲不茍的職業紀律,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等這些非專業素質。校企文化的對接與融合可以在保證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通過企業文化的氛圍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滿足企業的需求。
4.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競爭力。
高職院校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創建并形成具有高職特點和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從教育部門開展的五年一輪的高職高專水平評估結果來看,優秀的院校主要是看文化建設。可見優秀的校園文化是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大工程,努力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與融合是非常關鍵的。
5.有利于縮短就業距離,實現零距離就業。
當前,相當數量的高職畢業生進入工作后,適應崗位的速度較慢,甚至有些會出現抱怨的現象,難以融入企業的環境。用人單位也反映畢業生適應企業環境能力差。加強校企文化的對接與融合,利用企業文化的優勢,可以在校內提前培養學生適應企業管理的素質,感受企業員工的紀律要求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從而加強學生適應社會、企業的能力,保證畢業生能在社會和企業中生成和發展,從而縮小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距離,最終實現零距離就業。
6.有利于二者相互促進,打造特色文化。
高職院校在挖掘學校歷史文化資源,突出辦學理念的同時,注重校企文化的對接,吸收企業精神的元素和精髓,有利于打造高職特色文化。同時,作為社會文化一部分的企業文化在對校園文化起到激勵作用的同時,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在選擇和吸收企業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又對企業文化具有促進作用,從而影響和提升企業文化。最終,高職校園文化發展與企業文化發展要求的一致性,使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與融合成為相互受益的雙方。通過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縮短校園與企業的距離,實現學生、員工的無縫對接,一定可以促進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張震任秀娟單位:山東大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