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wǎng) 資料文庫 傳播學視閾下民俗文化日譯研究范文

傳播學視閾下民俗文化日譯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播學視閾下民俗文化日譯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播學視閾下民俗文化日譯研究

[摘要]

傳播學是將人類傳播現(xiàn)象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浙江人杰地靈,民俗風韻濃厚,擁有獨特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浙江自古以來與日本的關(guān)系源遠流長。隨著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浙江正以開放的態(tài)勢向世界展示自己,準確、恰當?shù)胤g浙江民俗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從傳播學視閾對浙江民俗文化的日譯策略進行研究,從而達到文化傳播的真正目的。

[關(guān)鍵詞]

傳播學;浙江民俗文化;日譯

一、引言

浙江擁有“文化之邦”的盛名,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隨著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浙江豐富的民俗文化風情,越來越引起世界的矚目。為了能更好地讓世界、讓日本了解浙江民俗文化及其內(nèi)涵,筆者認為必須從傳播學視閾來探討浙江民俗文化的譯介。民俗文化翻譯關(guān)系到國家形象,而民俗翻譯的質(zhì)量對傳播效果又起著決定性作用。然而,民俗文化,尤其是地域民俗文化的翻譯一直沒有引起翻譯界的高度重視,翻譯中除了語言本身的問題外,譯文不能很好地保存與傳播當?shù)氐拿袼罪L情與特色。鑒于此,本文以浙江省內(nèi)各個文化場館、景點介紹及外宣資料的日譯文本為考察對象,進行日譯策略研究,從而將浙江民俗的日譯做到準確、到位,更好地將中國文化傳播到日本乃至于世界。

二、傳播學理論與民俗文化翻譯

傳播學是將人類傳播現(xiàn)象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傳播學者拉斯韋爾在1948年發(fā)表了《社會傳播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提出傳播研究的5W經(jīng)典模式。即:傳播主體、傳播內(nèi)容、傳播媒介、傳播對象及傳播效果這五個緊密相關(guān)的鏈條[1]。它旨在探索及發(fā)現(xiàn)社會信息體系的規(guī)律及性質(zhì)[2]。自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創(chuàng)立成為獨立學科之后,發(fā)展迅速。歷經(jīng)多年,傳播理論已發(fā)展成熟。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它不僅僅是一個語言轉(zhuǎn)換的過程,更是一個文化傳遞、交談和融合的過程[3]。在這一過程中,不同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個性往往會成為翻譯的障礙。其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文化更是如此。民俗文化翻譯的傳播主體是民俗文化譯者和譯本的出版推廣者,是傳播活動的起點。傳播主體不僅決定了傳播的起始與發(fā)展,更決定了信息的質(zhì)量與數(shù)量。對傳播主體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傳播者對傳播過程的控制、傳播者所受社會文化因素的控制等。民俗文化翻譯傳播媒介或傳播渠道,是介乎傳者與受者的信息載體。因其在傳播中的重要性,傳播媒介在傳播過程中必不可少。民俗文化翻譯傳播內(nèi)容是大眾傳播的核心,而信息內(nèi)容分析也成為傳播研究的重要部分。合適的傳播內(nèi)容是傳播活動得以為傳播對象接受的關(guān)鍵。民俗文化翻譯傳播對象在傳播過程中地位顯著,起接收信息的作用。若傳播活動中沒有傳播對象,信息傳遞將失去意義。民俗文化翻譯傳播效果通常意味著傳播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傳播者的意圖或目的。民俗文化翻譯和民俗文化傳播的目的是讓目的語讀者正確認識中國民俗文化。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如何將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恰到好處地翻譯出來,使之成為連接文化交流的紐帶,顯得尤為重要。

三、浙江民俗文化特征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chǎn)生的風俗習慣,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歷史傳承的珍寶。是廣大中下層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和傳承的民間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歷史作用下形成的積久成習的文化傳統(tǒng)[5]。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的浙江,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吳越文化。境內(nèi)有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以及南宋王都的歷史,讓浙江這塊寶地承載了太多的歷史積淀。地處京杭大運河南端的省會城市杭州,是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被譽為“人間天堂”。浙江地處東南沿海,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形成了深厚的海洋文化和旅游文化[6],這里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出現(xiàn)過蘇東坡、白居易、王羲之、吳昌碩、蔡元培、金庸等一大批聞名全國的文化名人,遍布全省各處的許許多多富有影響的博物館和紀念館,記載著大師們留給這片故土的豐富文化遺產(chǎn),并有絲綢、茶葉、服裝、南宋官窯等各類博物館百余所和各類文化交流展館[7]。浙北杭嘉湖地區(qū),至今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產(chǎn)地。浙江這塊寶地,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形成了獨特的山地文化、稻作文化和桑蠶文化,被譽為“絲綢之都”和“茶葉之鄉(xiāng)”。各地星羅棋布的水鄉(xiāng)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許多明清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筑、古民居,為人們所向往。浙江以獨特的民俗文化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的魅力。

四、浙江民俗文化的日譯策略

(一)照搬或照搬+注釋所謂“照搬”就是直接照搬原文的翻譯方法,這種方法在民俗文化的傳播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介紹南潯宣傳冊中的百間樓、南潯史舘、古石橋、小蓮莊等民俗人文景觀,具有民俗特色的建筑樓名稱等,這些名稱中的“樓”“舘”“橋”“莊”等關(guān)鍵字基本概括了這些建筑物的基本特征,而這些名稱在日語中,無論是字義還是字形,都是相通的。因此在日譯過程中,可以采用照搬的方法,讀者完全能夠從字面上理解這些名稱的意思。如果直接照搬后會讓目的語讀者不知所云時,可以采取“照搬+注釋”的方法進行補充翻譯[8]。

(二)直譯或直譯+注釋所謂直譯,就是在轉(zhuǎn)達原文意思的時候,使譯文的表達形式和句法結(jié)構(gòu)盡量同原文一致。其理想的目標是做到“神”“形”兼?zhèn)洹8鶕?jù)傳播理論,決定翻譯策略的主要因素是翻譯目的。在浙江民俗文化日譯中,譯者需傳遞浙江區(qū)域文化的信息,讓目的語讀者真正了解浙江民俗文化的精髓。例(3)中的諺語描述的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的地形特點。為了信息傳遞的高效與真實,譯者將源語言文本的全部意境譯入目標語文本中,最終的譯本沒有改變源語言文本的基本信息。因此,譯者將它直譯為:“三歩で一つのアーチ、五歩で一つの橋”,這樣既保證了原汁原味,也讓目標語讀者閱讀時才不會心生困惑。在民俗文化的傳播過程中。直譯更多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并且因其直率性、簡潔性,而被廣泛運用于民俗文化翻譯中。例(4)中的“世外桃源”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成語,比喻不受外面影響的生活安樂、環(huán)境幽靜的美好地方。吳越國的都城杭州,就是“世外桃源”這樣一個城市。譯者在這里沒有照搬,也沒有意譯,而是采取了對源語進行“直譯+注釋”的翻譯方法,將“世外桃源”譯成“世外の桃源”并在后面附括號進行解釋。這樣既保留了源語言文化特色,對于目的語讀者來說不僅不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還能從括號的說明中讀解到其真正的內(nèi)涵,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文化的效果。可讓目的語讀者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浙江民俗文化的獨特含義,又保留文化意象。

(三)音譯法音譯是根據(jù)源語言的發(fā)音進行的翻譯。音譯的目的是在遵守語言學規(guī)范的同時傳達源語言文化。因此音譯被頻繁使用于民俗文化氣息濃重的術(shù)語翻譯中,特別是餐館、戲劇及地點的名詞翻譯。在民俗文化日譯中,若譯者無法用相近的日語表達去匹配民俗文化特色時,音譯是不錯的選擇。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對源語言固有的意義以及對多義詞等的精確表達,在譯文中或多或少都有所缺失。音譯不能達意,但能營造一種異國情調(diào)。對浙江民俗文化,尤其是具有浙江特色飲食的詞語翻譯,若目標語中缺少相近詞語及相近表達的詞語,運用音譯法可避免逐字翻譯或直譯帶來的誤解,保證譯文可讀性。例(5)中的“東坡肉”,例(6)中的“瓜子”等,分別直接取其中文發(fā)音譯為“トンポーロウ”“クアズ”。音譯不僅能省去直譯菜名的冗長與繁瑣,更能保持作為浙江菜的民俗特色與原汁原味,保存了作為浙江菜的那一份特別和韻味。

(四)意譯法意譯是指不拘泥于源語文字的表層意思,不用源語的表達方式,根據(jù)大意對源語句子的結(jié)構(gòu)進行較大的變化和調(diào)整來進行翻譯。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當直譯很難翻譯出符合目的語語言習慣的句子、可能會給人造成困擾、不明白翻譯過來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不能很好達到傳播目的時,需要運用意譯策略。(7)蘇堤全長2.8公里,北宋蘇東坡(1037-1101)于1089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后用湖泥堆積而成。“西湖景致六吊橋,間株楊柳間株桃”就指春季的蘇堤。民俗文化日譯傳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目的語讀者的接受情況,取決于目的語讀者對民俗文化譯本傳達的中國文化精神內(nèi)涵信息的反映。例(7)中描寫的是春季蘇堤的優(yōu)美景象。“間株楊柳間株桃”本身的意思是蘇堤兩岸邊一棵桃樹一棵柳樹相間種植的人文景觀。例(8)是介紹杭州民俗文化中每年在錢塘江邊觀潮的習俗,其中的“弄潮兒”本身的意思是指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精湛水性”喻指游泳水平十分高超。為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譯者沒有從字面上直接進行翻譯,而是分別大膽沖破表面意思,通過深層理解和不斷推敲,真正理解其內(nèi)涵的實質(zhì)意義,抓住“神”,采用意譯策略進行了準確的翻譯。將“間株楊柳間株桃”意譯成“桃と柳が整いそろっている。”將“弄潮兒”意譯成“挑戦者”,將“精湛水性”意譯成“巧みで、完壁な水泳術(shù)”。以目的語讀者熟悉和習慣的思維方式翻譯出來,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浙江民俗文化的內(nèi)涵,達到民俗文化傳播的目的。自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適當減譯減譯,指從全文出發(fā)根據(jù)邏輯、句法、修辭的需要在譯文中刪減一些不必要的語言單位的翻譯方法。減譯不是刪掉原文的某些內(nèi)容,而是為了避免內(nèi)容重復、文字累贅,使譯文更加簡練,更符合目的語的習慣。(9)賽龍舟是杭州民間傳統(tǒng)水上體育活動之一,常于端午這天進行……屆時龍舟上彩旗飄揚,鼓手敲起震天鑼鼓,劃船的人分坐兩邊,一邊吶喊,一邊飛快地劃動木槳,疾行如飛。漢日語表達習慣上有很大差別,漢語描寫具體、詳盡,不少慣用的華麗辭藻本身并無實際意義,而是為了一種修辭、聲韻以及渲染的需要,而日語不像漢語那樣對事物的描寫偏于詳盡,而是往往采用點到即可,恪守一種客觀理性的表達方式。因此在民俗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如果對漢語這類修飾語在譯文中一字不漏地進行直譯,就會使譯文因語義重復而顯語句臃腫,以至達不到很好的傳播效果。例(9)減譯了“分坐兩邊”“劃動木槳”等詞和句節(jié)。例(10)譯者考慮了目標語讀者的接受能力,為使譯文簡明扼要,將原文中引用的詩句進行了刪減,在對民俗文化的日譯過程中,必須根據(jù)目的語表達的需要,對那些過于繁多的修飾之詞進行刪減,使譯文不僅不失其信,而且內(nèi)容更加簡潔明了,更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從而達到更好的翻譯效果,真正達到民俗文化傳播的目的。

五、結(jié)語

本文將浙江省內(nèi)各個文化場館的介紹及外宣資料的日語翻譯作為考察對象,進行了日譯策略研究和探討,發(fā)現(xiàn)民俗文化翻譯中最常用、最有效的策略是照搬或照搬+注釋法、直譯或直譯+注釋法、音譯法、意譯法、適當刪減法。但也發(fā)現(xiàn)了在翻譯過程中的許多問題,比如:刪減過多,失去文化特色;缺少必要加注,讀者難以理解;誤譯和漏譯等。由于篇幅關(guān)系,問題部分沒有展開,將留作今后研究的課題。總之,在當今大力傳播中國文化的戰(zhàn)略背景下,民俗文化的翻譯不是簡單的字符轉(zhuǎn)換,而是一種有效的文化傳播活動。將帶有濃郁浙江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準確翻譯到位,達到真正的文化傳播目的并非易事。在翻譯過程中應堅持以“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翻譯策略,力求最大限度保持原有文化的原汁原味,遵循翻譯原則,對具體情況采用恰當?shù)姆g策略,才能真正實現(xiàn)民俗文化翻譯的傳播目的。

[參考文獻]

[1]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2]邵培仁.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金慧康.跨文化交際翻譯續(xù)編[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4]蔣紅紅.民俗文化文藝探索[J].國外外語教學,2007,(3).

[5]潘寶明,朱安平.中國旅游文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7.

[6]姜智慧.從異化視角看民俗文化的傳播———浙江省民俗文化翻譯研究[J].中國科技翻譯,2010,(2).

[7]杭州市旅游委員會.杭州旅游寶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

[8]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品味杭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9]百度.南潯古鎮(zhèn)旅游.

作者:盧揚 單位:浙江農(nóng)林大學 外國語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第3页| 三上悠亚在线电影| 欧美挠脚心tickling免费|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观看| 小时代1免费观看完整版|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 吃女邻居丰满的奶水在线观| 91xav在线| 好男人观看免费视频播放全集|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日韩高清一级毛片|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特黄aaaaaaaaa及毛片|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你懂的中文字幕| 国内a级毛片免费···|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彩虹男gary网站|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亚洲jizzjizz妇女|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欧美最猛性xxxx| 亚洲精品电影网| 激情综合网五月| 人妻丝袜无码专区视频网站|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又粗又长又爽又大硬又黄|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