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非藝術專業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利用多媒體技術為美術課創設理想的視覺條件和環境
多媒體技術能為美術課創設理想的視覺條件和環境,能營造出美的氛圍,引起學生美的情緒反映,激發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興趣,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繪畫的藝術語言是指為形象地揭示繪畫的內容而使用的造型手段和藝術手法的總和,它與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文字、音樂作品中的節奏韻律同樣豐富多彩,包括形體與結構、透視與空間、明暗與光影、色彩與色調、肌理與質感……所有的精彩與經典都是無法直接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說”得清楚的,必須通過視覺感官和內心體驗來完成鑒賞過程,多媒體技術能夠將這些精彩與經典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欣賞品味繪畫的藝術語言。在傳統方式的教學中,由于教材圖片印刷質量不高,畫幅太小,在欣賞時視覺效果較差。而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的作品為數字化圖像,畫面精美逼真,可以展示全圖,又能做局部放大欣賞。例如,在欣賞桑德羅•波提切利的作品《春》時,為了讓學生清楚地觀賞到每個人物的神情,通過多媒體手段的局部放大,就能清楚地觀賞到,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認識到作者這樣表現春的含義。在工藝美術的服飾和廣告作品欣賞中,如果讓學生只限于欣賞教科書上靜止的畫面,學生就會感覺乏味。而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前編輯好的時裝表演和動態廣告呈現給學生欣賞,更能調動學生的審美激情,達到高效能的欣賞效果。
2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聽覺藝術引入美術課堂
多媒體教學除了視覺上的優勢外,它還能將聽覺藝術(音樂)融入到美術欣賞中來,使美術與音樂、影像、文字、語言等完美地結合,創設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在欣賞過程中達到共鳴,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得到美的感受,達到最佳的欣賞效果。例如我們在欣賞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教師備課時將油畫儲存在電腦中。在欣賞時,《伏爾加船夫曲》音樂與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融為一體,這樣學生很快進入審美心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覺,從而體會纖夫們的艱辛,產生審美感情。最終使學生們為纖夫堅韌頑強、勇敢不懈的拼搏而感動,為畫家高超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而嘆服,使美術欣賞課達到讓學生觸景生情的效果。
3利用多媒體技術為美術欣賞課提供大量的開放性的信息資源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廣和深入,美術課程資源不再局限于美術學科本身,必將拓展到自然、文化、社會、經濟等領域,美術欣賞的教學也不例外,因而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大量的美術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信息化資源),并保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達到信手拈來的效果,滿足教師教學的需要。要達到這種要求,傳統手段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利用多媒體電腦系統的網絡功能,就能在課堂中打破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快速獲取美術教學資源,讓教師和學生馳騁于古今中外,在美的知識長河中倘徉。
4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立體欣賞
在進行建筑欣賞時,教科書上的照片不能進行立體的欣賞,難以滿足建筑欣賞的特點和要求。運用多媒體技術可讓學生欣賞到高質量的三維互動全景數字的建筑照片,全方位地欣賞到建筑的內部、外部結構和周邊環境的美,達到“身臨其境”的欣賞效果。欣賞建筑藝術,我們不但可以用慣常的視覺方式欣賞建筑物在靜止狀態下的形態或內部構造,而且可以做動感顯示,讓建筑物不同角度地旋轉起來,讓學生欣賞到建筑物的多個側面;也可以設置一條觀賞路線,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可以跨越橋梁,穿過街道,欣賞周邊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設置路線瀏覽一座建筑物的內部裝飾、陳設等。這樣,學生就會有一種現場感、真實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總之,多媒體教學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可以說,多媒體的發展正在推動著教育史上的一場革命,它能促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推動美術教育向高層次、多元化、信息化發展,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它對培養探究型、創造型人才提供了優良的環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施展的平臺。在美術教學中應充分運用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傳統的教學形式和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并不斷挖掘硬件和軟件的潛力,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去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達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