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以茶經為主的茶文化與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陸羽和《茶經》研究助推名茶快速發展,效益顯著,有利于實現科學發展富裕美
我國自唐代以來,形成了以陸羽為首的茶文化研究隊伍,并自覺地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和奉獻。尤其是現當代的茶文化工作以陸羽精神為引領,研究《茶經》,考察茶事,創新發展茶葉,貢獻十分顯著。湖州市的茶文化工作者在改革開放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以來的22年間,從事陸羽和《茶經》研究的隊伍日益擴大,工作內容不斷拓展,各項研究成果累累,對于當地名茶的開發、創制、推廣、普及,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白茶中的多種氨基酸含量特高,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很好的保健功能。安吉白茶之所以能夠名揚全國并走向世界,還因為2003年11月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與安吉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了“《大觀茶論》與安吉白茶研討會”。《大觀茶論》是繼陸羽《茶經》之后,由宋代皇帝趙佶撰寫的關于茶的專論,成書于大觀元年(1107)。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采制、烹試、品質、斗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其中“點茶”一篇,見解精辟,論述深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就白茶文化之源、白茶文化底蘊、白茶文化之路宣讀了觀點鮮明又很有見地的論文和研究報告,并通過研討,明確了:(1)安吉白茶就是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指出的白茶;(2)當代各地生產的白茶,是直接或間接地由安吉引種去的,說“安吉白茶”是“白茶之祖”當之無愧;(3)安吉白茶品質優異,為其他綠茶無與倫比,說安吉白茶為“綠茶之王”是有根據的;(4)常飲白茶,更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其作用之大,為常茶所不能及。也由于當年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就進一步發展白茶生產,怎樣挖掘白茶文化內涵,如何開發白茶生產等方面提出的許多建設性和指導性的意見,以及關于成立安吉白茶研究中心的提議等,為此后進一步弘揚白茶文化,發展白茶生產,促進白茶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茶文化研究的理論成果促進茶經濟的發展。10年來,湖州市白茶的發展速度很快,目前全市已有白茶基地茶園15.8萬畝,為茶農增收超過14億元,白茶產業已成為湖州市丘陵山區農民致富的搖錢樹。再如“茶中三絕”另兩絕的顧渚紫筍、莫干黃芽,也是在長興縣和德清縣茶文化研究人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下,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和質量不斷攀升,影響日益擴大,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來源之一。宋昌美作為浙江省安吉縣女子茶葉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兼社長,是安吉縣首位出席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也是十八大代表中唯一的農民茶業合作社社長。2013年11月6日,她告訴人民日報記者: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在安吉調研時到過她的茶園,稱贊道:“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的安吉有著108萬畝竹林、10萬畝白茶,不僅生態醉人,還富了農民的錢袋子,而安吉白茶正在全國風行。目前安吉白茶產量已達1270噸,產值達到13.7億元,全縣農民單從白茶里獲得的人均純收入就達3914.28元,她們的女子茶葉合作社2012年的銷售收入也達到了7000多萬元。湖州的名茶中,安吉白茶榮獲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顧渚紫筍等2只名茶榮獲國家級名茶稱號,安吉白片等3只名茶榮獲國家級名牌農產品稱號,莫干黃芽等3只名茶榮獲省級名茶證書,溫山御、三癸雨芽等15種名優茶在省級各類名優茶評比中獲獎,另外還有26種湖州地方名優茶在市級評比中獲獎。如今湖州市名優茶產量達2357噸,名優茶產值超16億元,名優茶產量僅占總產量的20%,名優茶產值卻占到茶葉總產值的90%。因而名優茶已成為湖州市茶業的拳頭產品,使聞名遐邇的湖州名茶更加芳香,《茶經》故里的茶業更加昌盛,使湖州人民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朝著實現富裕美的目標跨進了一大步。
二、陸羽和《茶經》研究助推茶歷史遺跡重建和農家樂發展,有利于實現生態良好環境美
陸羽與湖州長興的顧渚山曾有密切的關系。正是陸羽的推薦,唐朝皇室才確定湖州剌史負責向皇家進獻顧渚山產紫筍貢茶和金沙泉水。因此,位于湖州市長興縣的大唐貢茶院,在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唐貢茶院在吉祥寺內,始建于唐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專門為朝廷加工茶葉的“皇家茶廠”。諸多湖州刺史在顧渚山監制貢茶的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茶文化的內涵,也擴大了湖州的影響。隨著唐代紫筍貢茶的興起,歷代在顧渚山區修建了許多樓、堂、軒、閣、亭。根據記載,在顧渚山東南虎頭巖建的吉祥寺,是從武康吉祥寺移額于此。寺東廊設貢茶院,院旁有清暉軒,寺前錯落有致布有息射亭、枕流亭、忘歸亭和金沙亭。金沙泉側有木瓜堂,植木瓜于庭,引泉入焙。顧渚山頂有仰高亭,大官山上有披云亭。明月峽有清風樓,斫射有茗理樓,啄木嶺有境會亭。水口建有磨茶所、涵暉閣等。自唐大歷五年(770)至大中五年(851),歷時81年,共有40位湖州刺史親臨顧渚山監制貢茶。當時顧渚山一帶烘焙加工場所有100多處,采茶工人3萬余人,制茶工匠超千人,每逢春季,顧渚山立旗張幕,太湖里畫舫遍布,盛況空前。此后一千多年間,中國的貢茶一直延續、發展,在茶文化和經濟史上影響深遠。20世紀末迄今的10多年間,經過調查、動議、論證、重建,如今的大唐貢茶院包括吉祥寺,已經成為名揚四海的湖州市、長興縣的標志性形象建筑和重要經濟支柱之一。
三、陸羽和《茶經》研究助推名勝景區建設和旅游產品開發,有利于實現社會和諧生活美
湖州是陸羽的第二故鄉,有許多陸羽生活和茶事活動的遺跡和傳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時任市政協主席的陸羽茶文化研究會第一任會長董淑鐸就帶領學者對妙西杼山、棲賢寺等地的茶文化歷史遺跡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主動、積極地向市、縣領導提出報告,促成在妙峰山擇地重建陸羽墓、皎然塔等,使之成為湖州新的文化景點,并促成有關部門開辟茶文化旅游線路,增添湖州旅游休閑文化內容,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助推和諧社會構建。湖州市茶文化研究者持續不斷地考察、研究唐代杼山文獻及其歷史地位,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同時,也根據實際和旅游發展的需要,把妙西妙峰山、棲賢寺等一帶開發、建設成為適合當代人旅游休閑的茶文化景區。他們在《農業考古•中國茶文化專號》、《茶博覽》、《茶周刊》等報刊發表了大量論文和調研考察報告以及有關文章。多年來,國內外和省市的許多重要茶文化活動都在妙峰山茶文化旅游景區舉行,國內外的許多茶文化代表團和旅游觀光團體多次在妙峰山陸羽墓、皎然塔前緬懷、瞻仰、祭拜,細讀陸羽墓和三癸亭的《茶經》,暢談唐代陸羽、顏真卿、張志和等人對湖州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貢獻。這些茶文化論文、報告和文章及茶文化活動引起了湖州市、吳興區和旅游部門領導對建設妙峰山茶文化景區及其他旅游景區的高度重視。湖州市委、市政府和吳興區主要領導都在每年的兩個大會、經濟工作會議和旅游工作會議上,多次提出并要求采取措施,加大投資,加速發展妙峰山—西塞山茶文化旅游景區建設。例如2012年初,為了進一步弘揚湖州茶文化,壯大茶產業,擴大湖州《茶經》故里的影響,陸羽茶文化研究會和市政協文史委員會一起認真研究撰寫并由文史委報送提出的《關于舉辦陸羽茶文化節活動,促進茶產業和旅游業發展的建議》第332號提案,在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上,被列為專題提案之后,市旅游局作為主辦單位,高度重視提案辦理工作,專門成立工作班子,認真進行研究部署,結合湖州實際,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征求聽取提案單位意見和建議。市政協提案委也多次召開主辦單位(市旅游局)、會辦單位(市建設局、市文廣新局、吳興區政府)負責人會議,認真分析、反復商討提案中反映的情況和建議,最后形成了初步的辦理方案。2012年12月13日,湖州市政協在市旅游局召開了第332號專題提案辦理工作匯報會,市政府分管市長出席。會議決定湖州市將進一步挖掘茶文化內涵,著力推動妙峰山陸羽茶文化景區開發,努力將陸羽茶文化景區打造成融茶文化觀光、度假、養生、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省級湖州妙西茶文化度假區。進一步整合茶產業商品,培育“茶中三絕”等特色優勢品牌。爭取經過5至10年努力,在湖州陸羽茶文化度假區建設和茶文化旅游培育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精心策劃舉辦大型的茶文化與旅游節慶相結合的活動。同時,在2013年舉辦好公祭茶圣陸羽活動,更好地弘揚湖州茶文化、發展壯大茶產業、塑造茶文化圣地形象。再如2013年4月8日,舉行了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支持,湖州市旅游局、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主辦,湖州“天下湖品”旅游商品購物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茶經》故里‘茶中三絕’”商品信息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發展促進部、湖州市政協、陸羽茶文化研究會、市旅游局、市農業局及市級機關有關部門、市級大型企業和重點社區負責人和茶企業代表參加,充分肯定并大力支持陸羽茶文化研究會和旅游局聯手推出《茶經》故里“茶中三絕”商品,一致認為“茶中三絕”新品的開發問世,對于弘揚湖州茶文化,唱響《茶經》故里,實施茶品牌戰略,振興茶產業,造福種茶人、飲茶人,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諧,是中國茶文化的靈魂。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自由、熱愛和平的偉大民族。中國人的性格如茶,總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著持久,強調人與人之間相助相依,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由陸羽和《茶經》開創、形成的中國茶文化,深深地刻下了中華民族的這一性格烙印。和諧,已成為中國茶文化的不朽靈魂。而旅游既是經濟活動,也是文化活動,更是當代人類社會生活的休閑活動。詩曰:“休閑觀光好,旅游人生樂,和諧社會善,美麗中國美。”以陸羽和《茶經》研究為主要內容的茶文化工作正以大力助推旅游經濟的拓展,促進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確保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和諧生活美,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陸羽和《茶經》研究助推陸羽精神弘揚和思想道德建設,有利于實現精神富有心靈美
陸羽作為《茶經》的著作人,與其他有成就的中國歷代文人一樣,竭盡平生精力,對中國儒家學說悉心鉆研,精心造詣,但又不為儒家學說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學術原理融于茶葉這種物質并提升到精神文化境界,從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茶文化,深刻地影響、廣泛地澤惠世代茶人和社會各界民眾。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迄今20多年來,湖州市在研究陸羽及《茶經》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方面是陸羽《茶經》中的屬于自然科學的茶葉品種、種植、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茶葉生產、制造和經貿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陸羽生平事跡和陸羽思想、精神、人格、品德等研究和《茶經》中屬于人文科學研究的成果,對推動改革開放和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湖州市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是1990年成立的。22年來,研究會團結廣大會員,堅持以研究陸羽和《茶經》、弘揚茶文化、造福湖州人民為宗旨,從1993年至2013年上半年,在湖州舉行紀念陸羽和《茶經》問世和有關茶文化的重大活動就有:
(1)陸羽誕生1260周年活動。1993年11月在湖州舉行。有紀念大會、茶道茶藝表演、名人茶器具茶書畫展覽、經貿洽談、參觀顧渚山茶區等。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地區及內地9個省市代表250余人參加。
(2)《茶經》問世1220周年紀念活動。2000年4月8日至25日在湖州舉行。有紀念大會、公祭陸羽、茶道茶藝交流及文藝表演,先后有三萬人參加。同時重新整理、校注、刊印陸羽《茶經》2000冊,供傳播、學習、研究之用。
(3)陸羽誕生1270周年紀念活動。2003年4月8日在湖州舉行。內容包括紀念大會、陸羽名茶評比、青塘別業(重建)落成典禮、陸羽像揭幕儀式等。法國、日本及國內7個省市200多人參加。
(4)2005年陸羽故居青塘茶會。2005年4月在湖州市體育館,由湖州市政府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主辦,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及有關部門組織和承辦,浙江省、湖州市黨政領導、各地專家等共500余人參加。
(5)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組織編著《湖州茶文化叢書》一套5本。2008年4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了陸羽《茶經》和歷代研究《茶經》的論文多篇。
(6)第十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暨浙江湖州(長興)首屆陸羽茶文化節。2008年5月28日至30日在湖州長興舉行。有1000多名中外來賓參加了活動的開幕式、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立15周年紀念大會、顧渚山大唐貢茶院重建落成典禮、國際茶人到湖州妙西妙峰山陸羽墓祭拜茶圣陸羽和第十屆國際茶文化學術研討會等。
(7)陸羽《茶經》問世1230周年紀念活動。2010年5月22日舉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和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的嘉賓,全國各省市茶文化團體、茶產業協會的專家、學者等200余人出席了紀念大會,7位專家、學者宣讀了他們研究陸羽《茶經》的新論文。
(8)“鴻漸茗韻”———湖州陸羽茶文化書畫作品展在湖州書畫研究院開展。2011年11月在湖州長島公園舉辦。這是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成立21年來舉辦的首次茶文化書畫作品展,共展出以茶為主題的書畫作品100多件。此次書畫展增強了茶文化組織的活力,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提升了湖州“《茶經》故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對推動地方文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9)《陸羽茶文化研究》連續出版24期。這本刊物以陸羽和《茶經》研究為主要內容,至2012年底連續22年發表了有關研究陸羽生平、事跡、精神和思想及《茶經》內容、版本、影響、貢獻等方面的考證、論文、資料、爭鳴論文和文章320多篇,在本地經濟文化建設中發生明顯作用,并在全國乃至海外產生重大影響。
(10)湖州市禪茶大會連續舉辦五屆。自2009年春于吳興區妙西棲賢寺舉行第一屆禪茶大會至2013年在德清縣高峰寺舉行第五屆禪茶大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五屆。每次禪茶大會都有明確積極的主題,先后是“和諧禪茶,和合人生”、“禪茶千秋,壽圣吉祥”、“天目茶源,靈峰禪韻”、“文化禪茶,利人濟世”、“禪茶原妙,佛畫高峰”。
(11)湖州市“全民飲茶日活動”已經連續舉辦四屆。由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提出,得到市委、市政府和人大、政協的高度重視,自2010年起聯合農業局等部門一起每年舉辦一次“全民飲茶日”活動,至2013年春已經連續4年舉辦了四屆,有助于凈化人們思想,美化公眾靈魂。
(12)湖州市所屬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吳興、南潯兩個區先后建立陸羽茶文化研究(促進)會。這些縣區的茶文化研究(促進)會都把陸羽和《茶經》研究作為主要工作,以推動和促進茶經濟和茶文化發展。以上這些以陸羽和《茶經》研究為主要內容的茶文化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湖州市縣區的茶產業、茶館業、茶旅游和茶文化的發展,為弘揚陸羽精神、擴大《茶經》及湖州在國內外的影響和知名度、美譽度,為山區農村脫貧致富,強化社會公眾思想道德建設,弘揚社會文明新風,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實現精神富有心靈美,產生了良好的作用和影響,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五、結論
以陸羽和《茶經》研究為主要內容的茶文化研究,完全可以助推名茶快速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有利于實現科學發展富裕美;可以助推茶歷史遺跡重建和農家樂發展,有利于實現生態良好環境美;可以助推旅游景區建設和旅游產品開發,有利于實現社會和諧生活美;可以助推陸羽精神弘揚和思想道德建設,有利于實現精神富有心靈美,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茶文化研究者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響應黨的十八大關于“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號召,以紀念茶圣陸羽誕辰1280周年為契機,必定能夠創新思維,進一步弘揚陸羽精神,精研、繼承、創新陸羽《茶經》,從而接軌國際社會,推動經濟文化發展,讓茶文化更好地服務于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來自于《農業考古》雜志。《農業考古》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李廣德單位: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