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棉花業信貸風險情況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棉花產業發展情況
(一)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投入情況。從近10年酒泉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棉花產業的情況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農業發展銀行成為了主力軍。2011年,酒泉市共有4家銀行業機構向49戶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累計發放貸款23.39億元。其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支持32戶,累計發放貸款12.9億元,占55.15%;農業發展銀行酒泉市分行支持17戶,累計發放貸款8.6億元,占36.78%;蘭州銀行支持2戶,累計發放貸款1.39億元,占5.95%;農業銀行酒泉分行支持1戶,累計發放貸款0.5億元,占2.14%。從2000年至2012年4月末酒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農業發展銀行酒泉市分行支持的戶數、年度貸款余額、形成不良貸款余額等數據分析,農業發展銀行酒泉市分行和轄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經歷了支持的戶數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過程。主要是棉花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淘汰了部分實力差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產能逐漸向規模化集中。
(二)棉加企業的信貸管理方式。農業發展銀行酒泉市分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支持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其總的管理原則是:“總額控制、根據進度、分次發放、市價收購,順價銷售,錢物結合,錢到發貨,庫貸掛鉤,封閉運行,專款專用”。針對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固定資產少的現狀,一是要求企業所有財產包括收購的棉花及生產加工的產品必須全部設定貸款抵押;二是要求申請借款的企業必須自籌10%~50%的配比資金,在貸款未還清前不得以任何形式抽出配比資金,不得以配比資金抵頂銷貨款提取庫存產品;三是部分行社要求企業股東及高管人員必須為貸款提供個人擔保。在貸后管理方面,實行駐廠信貸員管理庫存商品和監督銷售全過程的措施,建立棉加企業貸款管理制度及相關登記簿,保證及時準確掌握企業收購量、生產加工量、產品銷售量、資金回籠、安全生產等情況。在棉花收購貸款資金的結算上堅持落實棉花收購結算資金支付由貸款銀行全程監管,企業每收購農戶一秤棉花都必須由貸款信貸員或監磅復核員簽名復核,同時每結算支付一筆棉款,必須經貸款信貸員或監磅復核員的簽名復核。
(三)不良貸款情況。截至2011年末,酒泉市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棉花收購加工企業不良貸款余額1324萬元,占棉加企業貸款8.81億元的1.5%;農業發展銀行酒泉分行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貸款余額7.43億元,不良貸款1423萬元,不良貸款率1.92%,兩類機構不良貸款絕對額和不良率也基本接近。
需要關注的主要風險
(一)棉花市場價格風險。一是價格競爭的風險。酒泉棉花的收購期集中,一般只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9月下旬至12月上旬),加之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多,為了爭奪貨源,競相漲價,導致收購的高價籽棉難以順價銷售。二是市場波動的風險。棉花屬大宗農副產品,隨著大宗農副產品的金融化和國際化,棉花銷售價格在個別年度大起大落,銷售機會把握不準,容易形成虧損。如2010年以來國內棉價大起大落,整體上呈現前期大幅上漲、后期持續下滑的走勢。棉價從2010年8月的1.7萬元/噸一路攀升至2011年3月的3.4萬元/噸,之后,又跌至現在的近2萬元/噸,現呈持續走低的趨勢。
(二)企業自身的風險。一是規模小。酒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支持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自身固定資產規模小,一般在2000萬元左右,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資金需求季節性強,企業自身流動資金積累少,大部分收購資金依靠銀行貸款,鏈條脆弱。二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參差不齊。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企業法人代表或主要股東在經營中個人行為突出,綜合管理素質低下,經營隨意性、盲動性大,常常追求經濟熱點短期效益,導致經營穩定性較弱,投機性和道德風險較高。
(三)信貸管理水平產生的風險。一是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對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貸款風險認識差異較大,認為風險較大的機構,在信貸管理上就采取了更加審慎的措施,如不允許整體移庫銷售等。二是信貸管理制度方面部分要求寬松不一,如在收購配比資金比例上,有的行社要求最低為10%,有的為20%;有的行社要求企業有一定金額的保證金,在貸款行社專戶存放,不參與收購;有的行社要求對主要股東的其它財產設定抵押。
(四)自然災害的風險。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在籽棉收購到加工為皮棉期間,一般在露天堆放,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極大,棉花屬于易燃品,一旦發生火災,企業損失巨大。即使企業對庫存棉花進行了全額保險,但在理賠時地方政府因損失超過100萬元以上要追究安全生產的責任,全額賠付往往不能落實。
進一步防范信貸資金風險的措施
棉花是酒泉的農業產業支柱之一,支持棉花的生產加工是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責任,面對資金量集中與單戶貸款超比例的矛盾,酒泉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嚴格執行支持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多年形成的貸款管理原則的基礎上,總體風險基本上是可控的,特別是國家在今年棉花種植前頒布《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確定當年國家棉花收儲價格,對棉花種植戶和收購加工企業都會傳導一個合理的價格預期,預計收購價格和銷售價格都會在較為理性的范圍內波動。為此,銀行業機構還需在風險防范和制度完善上做實工作,防范潛在風險。
(一)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制定防范價格大幅波動的預案,防范潛在信貸風險。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將督促協調發放棉花收購加工貸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互通信息有無,充分利用農業發展銀行在棉花收購政策、價格方面的優勢,提高對風險的認識和把握,針對棉價波動的復雜形勢,加強對棉花價格和紡織行業發展形勢分析,準確把握市場走勢。二是共同制定風險防范措施。督促各銀行業機構將制定的防范收購和銷售的價格傳導到企業,在貸款合同中明確約定按照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棉花臨時收儲價格確定一個籽棉收購最高價,企業不得高于該價格收購,否則就停止貸款發放;對銷售價格也要有合理的預期,防止棉花收購加工企業惜售賭后市的心態,在合適的價位確定階梯式的銷售量,防范價格的劇烈波動造成的風險。
(二)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擔保方式,提升信貸服務水平。前移貸款風險控制關口,把風險可控作為貸款發放先決條件,在注重企業現金流量,重視第一還款來源的同時,做實、做厚擔保。一是適當提高配比資金比例,將配比資金不低于20%作為硬條件,并應該審查資金來源的真實性;二是實行保證金制度,要求企業繳存一定比例的資金專戶存儲,作為保證金;三是在對民營企業全面辦理有效資產抵押的同時,還要辦理存貨浮動抵押、第三方保證擔保以及股東個人資產抵押和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等多項擔保手續,同時要求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對廠房和存貨進行全額保險。
(三)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落實貸款管理制度,防范信貸風險。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貸款要嚴格執行“總額控制、根據進度、分次發放、市價收購,順價銷售,錢物結合,錢到發貨,庫貸掛鉤,封閉運行,專款專用”的管理原則,加強貸款使用監督與管理、確保棉花收購貸款專款專用,督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積極支持推行代為加工的生產經營模式,分散風險。認真總結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貸款的經驗和教訓,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擔保措施,做到收購前期貸款本息“雙結零”,杜絕借新還舊和貸款壘大戶,實現收購資金封閉運行和良性循環。
(四)協調銀行業金融機構逐步采取銀(社)團貸款方式分散信貸風險。當前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種植呈現品種單一和地域的集中,促使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向規模化發展,收購貸款需求大,僅靠單家行、社支持都會形成風險過度集中的問題。所以要保持對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的持續支持,就要打破地域和固有的經營理念,采取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同協作、共擔風險的社團貸款方式支持生產經營上規模的涉農企業,在積極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落實好信貸政策,防范信貸資金風險。
作者:李福泉何玉軍張玉霞單位: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酒泉監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