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教育改革的全面發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使教師在教學中更好的發揮作用,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掌握教育法規政策,特編寫此文供各位教師閱讀參考。
關鍵詞:農村教育改革;教育政策;全球化;信息化;素質教育;教育角色;評價制度
隨著全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面對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的進程。中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弊端逐漸地顯露出來———課程設置不夠全面,教育理念相對落后,教育內容陳舊,方法落后,教育的現狀與國家的發展不相適應等等,隨之而來的是對教育的尖銳批評和教育改革的呼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弊端非常明顯,教學設施利用率不高,個別教師教學方法死板,落后,時時刻刻處于落后狀態,教學理念不請,目標不明,對課本的編排思想不了解,內容不熟練,以至于在教學中沒有目的和方向的教。這樣的教育,談何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啊?如同航海家在茫茫海灘上航行,沒有行標,何時才能到達目的地呀!
中國農村教育就是這種夜航教育,模式教育,機械化的教育。因此,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培育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總理在2012年7月13日至14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作了重要部署:(簡稱教育綱要)。教育綱要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綱要中明確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解決好培育怎么樣的人,怎樣培育人的問題,是當今教育改革的戰略主題。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文件精神,明確指出了現代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訓練;必須突出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觀。于是,歷史的使命在召喚著我們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法規政策,將新課標教學理念,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這樣才能使我市的教育有一個良好的轉折,逐漸走向輝煌。為了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國民素質,作為戰斗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嚴格要求自己,認清形勢,努力研究和學習教育法規政策,教育事業,談何沒有發展呀!因此,為了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高度重視和加強農村學校領導體制的轉變,是促進學校發展的戰略主題,是保障教育工作正常運行的先決條件
教育事業的發展,來自于學校,特別是校領導的自身素養,以及教育管理部門的相互配合,作為學校的領導,要有一套嶄新的管理辦法,結合本校實際,在經費的管理,師資投入等方面,進行合理化,人性化的支配。所謂領導是學校的靈魂,是教育的主心骨,所以要學會管理,懂得管理,特別是在如下幾個方面有待加強改變:(1)教育經費的管理,重視經費的投資必須優先安排教學設施的投入,保障教育工作的正常運行,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需要。(2)把教師的發展放在首位,大力加強教師隊伍的學習和培訓,特別在新課改條件下,重視教師教育理念,方法的更新,使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學習型,反思型,探究型的促進者。(3)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重視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當今社會有很多學生思想道德底下,學生素養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視培育,一所好的學校來自整個學校的整體風貌,特別是學生的行為,習慣,只要在此方面多下功夫,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使學校的學習風氣得到有力的保障,給學生創造一個舒適良好的學習環境。
2教育事業的發展,來自于教師,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是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目標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教師則是藝術家,要想充當好藝術家的角色,就必須具備藝術家的素養。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的創新與突破,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對教師的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行為,甚至已習慣了的工作方式都將要求改變,于是對教師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認識,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由經驗型轉向研究型的學習者。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關心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波的發展。于是,必須要求教師要樹立有作為,才能有地位;要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提高自己,搶抓質量的進取精神。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實現三個統一,使他們有機結合。(1)重視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相統一,這是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他們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誘導,只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樹立好的學習習慣。(2)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統一,這是當今教育的時代要求,也是新課改教學的目標,提倡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及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3)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加強和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別是學生潛能的開發,是素質教育的重點。
3教育事業的發展,要與社會,學校,家庭緊密的聯系,相互制約和牽制,使教育成果更加顯著就
目前來說教師的知識結構沒有變,家庭,社會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已形成的學習,生活習慣,及社會對教育的所謂成績認同評價等沒有變,教師要進入“促進者”“引導者”“研究者”的角色將有很大的壓力和很多的困惑。因此,就需要社會,家庭的大力支持,轉變思想,了解新課改學生發展的去向,及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使他們能接受當今教育改革的內容、理念及方法。
4轉變學校評價制度,打破單一僵化的評價體系,給學生多個發展的窗口
當今教育,要想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與思想,培養高科技的尖端人才,就必須轉變評價制度,突破家長、社會與領導的成績認同感,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提供更多的創造窗口。因為學生就像是固定在一個圓圈中的老鼠,教育之目的是引導他沖出這個圓圈,獲得創造與發展的機會。如果教師只顧成績這一出口,不考慮其他潛能的開發,或許有很多有才能的學生,沖不出這一通道,就會困死在這個圓圈內,豈不是一名有用的國家棟梁被謀殺掉了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圓上的任何地方都能走出去,不一定成績就是唯一的發展方向,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潛能、特長及愛好。因此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他想要什么,我們就給他什么,只要是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就好。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的農村學校教育的發展,必須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重視創新辦學的理念和思路,重視開發地方特色的校本文化課程,特別是藝術才能的培養,多開設美術,音樂、體育課的教學,使學校變得更有生機和活力,從而使學生的藝術潛能得到發展,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意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多注重教學的藝術性,不斷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使我國的教育事業,體現全面發展的質量觀,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觀,促進社會和諧的教育觀。
作者:尹克年 單位: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馬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