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財政資金管理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財政專項資金是指為適應經濟社會改革和發展要求,完成特定工作任務或實現特定事業發展目標,由各級財政在一定時期安排,具有專門用途的資金,以及各級政府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文章針對農村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存在問題和產生的原因進行闡述,并提出管理對策,為農村專項資金管理工作提供管理依據。
關鍵詞:農村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問題;對策研究
一、案例研究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37號)文體精神,各省分別制定了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成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首要工作。在2018年農村集體經濟清產核資中,筆者調查了解50個村,普遍暴露出了各種各樣的財務問題,除了村級帳目不健全,會計核算不規范,缺少合格財務人員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缺失更加嚴重。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決戰階段,黨和國家對農村的資金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農業綜合發展、農業生產發展、水利發展、林業改革發展、農村社會發展、扶貧開發等各項涉農資金撥付不斷增加。在調查的50個村中少則幾千、幾萬元的“村村通”道路款和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多到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項目建設資金、征地補償款,大部分在2017年前沒有進行專款專戶管理,結余資金形成了“大鍋菜”;有的資金沒有在賬面顯示,村級沒有顯示該項資產。個別村還存在擅自超出規定的范圍分配或使用資金、虛報冒領、騙取套取、擠占挪用等情況。
二、農村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各級政府從科學發展的角度考慮,對村級財務實行“村賬鄉管”。目的是為了監督村級財務,杜絕村干部鋪張浪費,亂開支的現象發生,以促進農村的黨風廉政建設。多重管理的開展極易導致權利義務不明確。鄉鎮政府認為:錢不是政府用的,只是代村里記個賬而已,有問題是村里的;村干部認為:用的錢政府都清楚,賬也是政府代做的,甚至還有財政的審核,有問題還有政府擔著;村民認為:村賬和村干部都在鄉鎮管著,上面制度嚴,監管全面,出不了問題的。實際上村賬成了“三不管”賬。造成村級帳務存在許多問題;集中在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專項資金結余未及時清理鄉鎮干部和村干部及有關人員對專項資金結余的財務管理意識不強,不熟悉相關政策又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相關的基礎信息,沒掌握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只知道是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結余資金如何核算、如何處理不清楚,而是任由資金滯留賬上,未及時對結余資金進行清理上報;或者將專項結余資金結轉到經常性經費結余,用于彌補經費不足和其他支出。
(二)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混亂村級財務制度不健全,征地補償、附屬物補償、占地包產款等資金領發手續不全,底冊不真實,冒充農戶簽字或無農戶簽字領取的現象普遍;從鄉鎮政府冒充農戶領取的專項資金在村里形成“小金庫”,失去監管的資金成為村干部變相發放補助、挪用、私分的資金來源。為提高貧困戶的收入,快速幫助貧困戶和貧困村脫貧,鄉鎮政府部門牽頭與企業和村委會簽訂三方協議,以村委會的名義向企業投入資金(扶貧專項資金),按期獲取紅利。該項投資在撥入、使用、分紅環節,缺少透明化,同時未列入村級帳目,沒有形成農村集體資產,該項資金在被投資企業中缺少監管力度,資金安全性降低。
(三)專項資金監督機制不完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主體不清,職能不明,責任和權力不相匹配。鄉鎮財政資金中的支農惠農的專項資金以及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補貼資金,涉及的部門多,支出渠道多樣,有的專項資金撥付到鄉鎮財政所,由財政所審核撥付;有的資金由主管部門經上級財政局直接補貼到農戶手中,或施工單位手中。這就造成了財政所在進行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時的困難;對于直接撥付到農戶和供應商手中的補貼資金,財政所并不直接參與,由主管部門負責審核,財政局撥付到位,其后續的監管職責財政所和主管部門之間存在互相推諉的現象,從而導致這部分財政資金疏于監管,存在較大的隱患。
三、農村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對策
(一)強化專項資金使用管理鄉鎮干部和村干部、村報帳員和鄉鎮代帳人員要加強各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學習,提高政策理論水平,準確把握政策依據,做到對??顚S?。注重資金使用過程中的事中和事后控制。做到款項使用手續完備、支出票據合法、建設支出驗收手續齊全、合同簽訂程序合規、會計處理正確等,杜絕“花錢不管來路,簽字不負責任,財務不要制度”現象的發生,避免對專項資金管理造成不良影響。對外投資的扶貧資金,應由財政部門和業務主管單位應對投資項目進行評估和跟蹤管理,確保財政專項資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的實現。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結余,財政部門應按照資金管理辦法進行處理;未經主管單位或者財政部門批準后,不可使用;財政部門要經常檢查,防止資金滯留和被挪用。對專項滾動結余資金,可以結轉下年繼續使用,但不得自行改變資金用途。
(二)建立資金監管信息平臺,實現監管信息共享信息時代的來臨,對我國各方面均起到重要的影響,基于此縣級財政部門應該建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平臺,加強與縣級各部門溝通,在下達資金和指標文件的同時,注明資金用途,明確鄉鎮財政及相關單位的監管職責,及時將各級財政及相關部門安排的用于鄉村等基層組織的各類財政資金的政策文件、監管辦法等下達鎮財政所,鎮財政要主動聯系各涉農基層站、所,負責處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傳遞,及時將補貼人口、補貼面積等基本信息,和鄉村教育、交通、文化、水利等基礎項目信息進行統計上報,及時反饋資金監管的進度和遇到的問題。
(三)完善監督檢查的工作機制在專項資金管理中,要根據鄉鎮財政資金的不同性質,明確鄉鎮財政所和上級財政及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將納入鄉鎮財政預算的補助性資金和項目建設資金由鄉鎮財政所負責監管,將由上級財政或相關部門發放的補助性資金和項目建設資金由上級財政部門負責監管,需由鄉鎮財政負責監管的,應在相關文件中就補助政策和監管要求做出明確規定,方便鄉鎮財政做好資金監管工作。日常監督要將監控手續延伸到收款單位和收款人賬戶中去,保持動態的財政監管;查找薄弱環節和管理漏洞,監督其財政資金使用范圍是否合規、有無占用挪用、弄虛作假的行為,查出問題要追責到人,整改落實到位,對嚴重違紀問題由紀委監察部門進行通報批評,對損失浪費嚴重問題進行公開曝光,對重大案件移交司法部門進行查處。
(四)加強對資金監管人員的培養財政部門的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職業操守會直接影響資金監督成果,因此要提高監管隊伍對財政監督職能的認識,提高監督團隊的專業水平。通過各種業務培訓、集中會議、廣播電子顯示屏等各種媒體和大型活動來宣傳財政監督內容,讓團隊認識到財政監督工作對各級黨政部門的重要意義,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財政監管的工作氛圍,增加其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財政部門領導和各級政府領導要大力支持,重視財政監督工作的開展情況,有針對性的、定期的開展財政監管活動,使財政監督發揮出威懾力和警示力。
四、結語
綜上,對農村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進行了分析,從中發現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均會影響到資金管理效果。為了改善這一局面,農村財政部門應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力度,通過建立資金監管信息平臺,實現監管信息共享,完善監督檢查的工作機制,加強資金監管人員的培養等方面逐步進行解決,從而達到提高農村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效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智敏.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8(03).
[2]劉春霞,趙平.加強縣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意義[J].現代商業,2011(36).
[3]李力.加強內控機制建設防范化解運行風險提高財政管理水平[J].財政監督,2017(24).
作者:陳俊芳 單位:伊川縣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