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直接投資對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對外投資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入手,闡述了現階段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并因此來分析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如何影響了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國際產業轉移;影響因素
一、引言
從2015年來看,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特點如下:一、和之前相比,發達經濟體成了投資熱點,一些國家仍是中國的投資熱門地區,如美國和澳大利亞;二、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首次超過了吸引外資的規模,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得以快速增長。三、一些地區的集中度較高,如中國香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依舊是大陸對外直接投資的首選地點;四、地方投資占比增長迅速,并且超過了中央企業和單位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五、行業分布十分廣泛,第三產業仍是投資熱點;六、有限責任公司仍是中國對外投資最活躍的群體。從中國國內產業發展軌跡看,加快城鎮化進程,深化區域分工與合作,不僅推動東部地區承接國際高水平產業轉移,優化產業結構,而且加快中西部地區承接傳統產業的步伐。作為資本輸出的主體之一,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和增速均有所上升,而了解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是否影響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可以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對外直接投資對國際分工的間接效應。
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體概況1.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起步晚,但增長迅速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打響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騰飛的第一炮,中國的各個企業,用自己的世紀行動踐行著改革開放的指導方針,國家明文規定中國企業可以在國外投資辦廠的政策聲明隨之而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響應國家的號召,走出國門,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顯著增加,到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排名從26位上升至第二位,流量從2002年的27億美元增長至1456.7億美元,盡管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的投資市場都遭受到沖擊,但中國在這樣大的沖擊下,仍然保持著正增長,排名一躍升至第12名。2015年,對中國而言,是對外直接投資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額首次超過中國吸收對外直接投資額,這是一個質的提升。2.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增大從2002年以來,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增產十分快速。一直到2015年,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456.7億美元,已經到達了歷史新高。到2015年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達到10978.6億美元,從2002年到2015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增長了好幾十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存量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到了2015年底,中國對發展中經濟體投資的存量為7281.68億美元,占比高達82.5%。隨著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增加,我國在世界對外直接投資中的地位不斷提高。3.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由于起步發展的時間較晚,我國對外投資的存量與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圖可見,到2015年底,我國對外投資存量僅相當于美國的五分之一不到,德國的二分之一左右,未來前進的道路還很長。
(二)行業特點最開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剛發展的階段,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主要是集中在服務業上,因為中國的外貿型企業數量眾多,對服務業的需求是很大的,對服務業的投資有利于國內企業開拓國外市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在行業上呈現出了遍地開花的趨勢,但是集聚度仍然較高,由圖可以看出,除了服務業,金融業、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的比例也很高。這些行業的投資總額占了對外直接投資總量的90%以上,呈現了很強的行業集聚性。
(三)區位特點由于地區上的特殊性,香港一直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中之重,也是外商直接投資發展初期的主要集資地。如今,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和全球經濟問題的深化,交通的便利化導致地區間的運輸成本的減少,世界各國都開始尋求國際合作,開放國門,吸引外資的流入,中國果斷把握發展時機,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然,亞洲依然占據了對外直接投資的首位,呈現了空間區位上的高度聚集。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由于政策上的特殊性,每年吸引了中國大量的投資,占流量前20個國家(地區)的75.8%,占當年流量總額的79.9%。從大洲角度看,亞洲地區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占據了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4.4%,其次是拉丁美洲,這兩個大洲的總額占據了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80%以上,總投資額高達1209.8億美元。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成效顯著,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額高達189.3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了38.6%,是對全球增幅的2倍。從國家和地區層面看,我國2015年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香港、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等國家。
三、對外直接投資如何影響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OFDI的母國結構效應對經濟稟賦的影響是否會傳導至其對國際產業轉移承接?聶飛和劉海云(2016)運用2003-2013年間中國省際面板數據進行了檢驗,發現中國OFDI對承接國際制造業轉移有著顯著正向影響。對外直接投資可以通過出口過剩產能、消除國內資源瓶頸、扭轉技術外溢、剝離低端生產環節等方式提升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有利于吸引更大規模的外資(李磊、鄭昭陽,2012)。吳曉芳(2009)研究發現,進出口不是單向的因果關系,進口有利于走出去,后期FDI有利于利用優質外資。謝喬欣(2014)研究發現,擴大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可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有利于優化內資配置和外資產業選擇趨勢。張云和唐燚(2011)研究表明,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第二、三產業比重與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比重存在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對調整和優化我國東部地區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賈妮莎(2014)以1982-2012年中國時間序列數據為基礎,運用VAR模型檢驗了雙向資本流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發現對外直接投資將受到外部沖擊的影響,并傳導到產業結構的變化,最終影響到我國對外資的利用。一般而言對外直接投資的各類動OFDI的結構效應存在差異。資源搜尋型OFDI是為了獲取其他過年豐富的資源,來彌補本國產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資源不足問題,加深我國傳統產業的固有地位,也能帶動中間產品的出口。技術搜尋型OFDI主要是為了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將海外先進的生產技術轉化運用于企業發展過程中,加快吸收消化國外制造業先進生產技術,將有助于我國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獲得后期發展優勢,形成強大的外商投資“吸附力”。效率搜尋型OFDI是為了提升產業發展的效率,將部分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代工環節轉移至國外,這樣,既可以利用國外廉價的勞動力,又可以全力發展本國技術密集型勞動力。市場搜尋型OFDI可以使企業更好地避免東道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增加帶來的貿易成本上升,為承接更多國際高端資本或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創造有利條件。因此,不同動機OFDI對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也不同。
參考文獻:
[1]蔡防,王德文.比較優勢差異、變化及其對地區差距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02(05)
[2]李磊,鄭昭陽.議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是否為資源尋求型[J].國際貿易問題,2012(02)
[3]李磊,鄭昭陽.議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是否為資源尋求型[J].國際貿易問題,2012(02)
[4]王劍,徐康寧.FDI的地區聚集及其空間演化[J].中國工業經濟,2004(02)
[5]汪琦.對外直接投資對投資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應及其傳導機制[J].國際貿易問題,2004(12)
作者:李媛媛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