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地震信息傳播平臺服務分析范文

地震信息傳播平臺服務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震信息傳播平臺服務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地震信息傳播平臺服務分析

過去,我國的地震信息服務主要依托電臺、電視臺、無線廣播等傳統方式進行傳播,因此在時效性、廣泛性等方面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公眾對地震信息的迫切需求,同時也不能滿足地震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如今,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地震信息服務已呈現出多樣性的傳播趨勢。因此,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平臺技術(張魏桔,2013),充分發揮其與傳統媒體的優勢互補(王亞鵬,2013),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傳遞第一手地震信息,既做地震信息的傳遞者,又做地震信息的解讀者(陳平,2013),才能滿足社會公眾對地震信息服務的迫切需求。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地震信息的權威性和及時性(黃沛等,2013),可根據不同群體對地震信息的不同需求,向他們提供移動終端的個性化定制(馬凱,2013)、地震速報自動收取、地震微博信息互動等多種地震信息服務模式。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讓地震信息服務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1地震信息服務現狀

近年來隨著地震信息服務的不斷發展,其傳播方式已由過去的電視、廣播、報紙逐漸轉向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傳播方式。其中,門戶網站、電子報紙、移動終端和交流平臺等信息傳播,加快了地震信息服務的效率和范圍。同時由于地震行業的特殊性,一些地震速報信息要求及時、準確地傳播出去,更是加快了地震信息服務傳播的高速發展。當今,網絡互動交流應用平臺日益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已被公眾廣泛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優勢并結合地震信息服務的特點,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相繼推出了地震資訊微博、地震速報微博、救援隊博客和網站地震專輯,以及地震速報信息、地震科普知識、地震行業動向等,為公眾提供了豐富的地震信息服務。社會公眾可以通過上述各種渠道及時了解地震的相關信息,并幫助公眾掌握震情災情、地震科技動向、地震科普知識等,同時運用自救互救技能還能保護自己,拯救他人生命。

2地震信息服務資源

(1)通過與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應用平臺合作,目前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已開通了中國地震資訊、中國地震臺網速報、中國國際救援隊等微博。同時根據地震信息的不同側重點,還開設了地震相關信息服務專欄,進行地震速報信息、地震科普知識、地震應急救援等信息的,擴大了信息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具備了時效性、專業性、權威性等特點,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傳播地震信息,服務公眾。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日常微博運行體系和大震應急信息服務流程模式,包括微博技術支持、參與編發人員以及輿情專家組等,向社會提供地震信息服務。在日常情況下,微博通過自動推送技術國內外地震速報信息,包括地震三要素(時間、地點和震級)以及地震科普等知識性博文;在大震應急情況下,除正常上述內容外,還組織地震行業內相關技術人員大震應急產品,及時播報地震現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組織權威專家進行地震原理解讀,并結合公眾輿情系統反饋的信息對網民關注度高的相關內容進行科學講解,正確引導公眾輿論。(2)信息科技發展使得手機成為了公眾手中獲取信息的移動平臺,由此開發建設了地震速報信息手機服務客戶端,并根據不同的手機系統分別開發了IOS版,用以滿足不同社會公眾的需求,例如圖1。手機客戶端的開發服務立足于公眾的需求,力求在第一時間讓公眾獲取地震信息(如:地震位置、時間、震級和震源深度等),為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和防御地震次生災害提供科學信息服務。(3)門戶網站制作大地震專輯。當遇到突發大地震或重大事件時,在網站上建立地震專輯或大事件專輯,集中反映地震震中信息、地震基本信息、余震統計、受災情況、應急處置、地震救援、地震科普和現場圖集等。同時要求做到信息內容科學準確、及時跟蹤地震最新情況、隨時更新震情災情,為公眾提供權威準確的地震信息服務。針對國內外發生的高震級、有人員傷亡的地震,還要特別制作地震專題。如針對國內特別制作的專題有:“遼寧省遼陽市燈塔市、沈陽市蘇家屯區交界發生5.1級地震”、“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交界發生5.6級地震”、“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發生6.6級地震”等;針對國外特別制作的專題有:“伊朗發生6.3級地震”、“伊朗、巴基斯坦交界地區發生7.7級地震”等。同時為了紀念防災減災日,宣傳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還特別制作了“2013年防災減災日專題”等專輯,作為每年防災減災日的重大事件進行宣傳。(4)“12322”地震速報參數短信服務。“12322”地震速報,針對地震的不同級別和速報類型進行了“CC、AU”等類型的分類,為地震來臨時提供短報、速報、快報等地震速報信息服務。同時,還提供包括速報短信息、輿情短信息、通知,以及應急啟動和取消短信息服務等。

3地震信息傳播數據分析

地震信息傳播服務通過門戶網站、網絡應用平臺向公眾提供地震信息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已經在日常運維中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和方法,可分析出社會公眾對地震信息服務的各種反映。以2013年地震信息數據為例:地震門戶網站月均訪問量1078.2萬人次;“12322”地震速報參數短信服務月均信息量2111條;中國地震資訊微博信息服務達到日均不低于3條的信息更新。地震速報在地震信息服務中占主導地位。從初步統計數據看,中國地震臺網的自動速報結果準確率達95%以上,初步結果和正式結果的吻合率在98%以上,技術上與國外差別不大。隨著我國公眾對于地震速報的難度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中國地震臺網多階段速報結果直接的時機已經成熟。利用現有的微博、微信平臺,大力推進地震速報服務水平,可提高地震速報參數社會服務功能的及時性。

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時,地震災區的消息是由微博首先發出來的。由此可見,微博具有迅速傳播地震信息的特點,并且傳播的速度很迅敏。在地震剛剛發生53秒后,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就率先將地震的消息傳播到了微博平臺上,而后微博平臺成為了救災的重要信息來源,大量志愿者、當地民眾在微博上震后圖片、救人信息,開列災區緊缺物資清單。這些信息的出現,擴展了災區災情的救助力量,傳遞了救助的溫暖。再如2013年4月20日8點02分雅安發生地震后,國家地震臺網官微@中國地震臺網速報于1分鐘后發出微博,不過當時還未能確定雅安地震的震級;4分鐘后,四川當地媒體成都晚報在媒體內最先發聲;5分鐘后,陸續有震區網民微博信息;6分鐘后,首個全國性媒體新華網地震消息;12分鐘后,國家地震臺網確定震級;18分鐘后,軍方成立抗震指揮部并采取應急行動;27分鐘,公益組織壹基金關注雅安地震事件并采取籌款救災行動;58分鐘后,國家高層關注此信息,啟動三級救災響應。

從表1和圖2可以看出,在雅安地震發生后1小時左右地震信息量激增,其中微博信息量居多;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微博地震信息傳播量遠遠高于新聞、貼吧信息量。在短時間內,微博地震信息傳播快速并廣泛地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網民、災民、地方媒體、全國媒體、軍隊、武警、公益組織、國家高層,全都參與到雅安地震應急事件當中。由此可見,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和迅猛的響應速度,在地震應急處置、緊急救援時刻發揮了積極作用,地震的發生突顯出時間的緊迫性,時間就意味著生命。據《社會與公益》輿情觀察室報道:“在地震發生的72個小時之內,被稱之為救援黃金時間”。一旦過了這個時間,災民生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正是由于這種快速應急機制,為緊急“72小時”黃金救援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使更多的人有了生還的可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災害的影響。4月21日,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相關新聞報導量激增,新浪微博中博文談及該隊的信息量也成倍增長,如表2所示。通過上述信息量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在雅安地震中微博地震速報顯示了強大的發展潛力和未來空間,雅安地震事件最先是從微博開始傳播,此后信息量呈現爆炸性增長。自4月20日地震發生至4月21日24時,各種相關信息已高達14767221條,其中,微博更是信息傳播的主角,相關微博信息達8712157條,遠高于新聞、博客和論壇。通過以上兩個典型地震事件的數據可揭示出,地震速報信息應當與新媒體合作,積極利用新媒體互動平臺,及時主動對外震情災情及救援等信息。運用媒體平臺進行地震通報,公開透明地震信息,讓公眾了解地震進展等各種情況,把第一現場的災情以及第一時間的應對情況及時傳播出來,讓民眾知曉,讓災民安心。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傳播平臺在第一時間發聲,有助于政府成為突發地震輿情事件的第一定義者,進而掌握主動權。建立網絡平臺地震專版欄目,開設專業的搜救、自救互救平臺,輔助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開展。整合網絡地震信息平臺資源,緊密跟蹤地震災區事態發展,地震信息高峰期過去后,地震信息傳播平臺還要為恢復社會正常秩序,安撫災民,穩定民心發揮積極作用,引導公眾具有正確面對地震自然災害的心態,使之滿懷信心地投入到重建家園的隊伍中。

4結語

大眾新媒體傳播平臺在地震信息中以其迅速、準確、廣泛地向廣大公眾傳播地震信息,消除社會公眾的恐慌和穩定公眾的情緒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了“微時代”,充分利用好地震微博信息的傳播優勢,正確引導公眾輿論的方向,可為有效構建良性的地震輿論環境創造條件。同時還可為引導公眾科學認識地震,正確處理地震應急中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損失提供幫助。通過對地震信息資源的整合,建立以地震監測、震害防御、應急救援為主體的地震信息構架,借助大眾新媒體傳播及時快捷、立體多元、全面覆蓋的信息平臺(如:微博、微信和媒體等公眾應用平臺),可為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地震信息服務。在新媒體傳播已經成為時代潮流的背景下,關注地震信息傳播出現的新變化、新趨勢,不斷摸索適應公眾需求的地震信息傳播和服務模式,滿足公眾對地震信息的需求,為今后防震減災奠定基礎,這對于建構和諧社會也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崔滿豐 單位:中國地震臺網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的动态图|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一区二区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激情黄+色+成+人| 用我的手指搅乱吧未增删翻译|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91在线|亚洲| 天天天天天天天操|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人呢|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动另类在线|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的视频 |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男人桶女人30分钟完整试看 |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女人腿张开让男人桶爽| 三上悠亚ssni_229在线播放| 无翼乌全彩我被闺蜜男口工全彩| 久久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久香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类网站|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波多野结衣同性| 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 白桦楚然小说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