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學生信息素養探討(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摘要:
本文論述了培養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性,介紹了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培養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的方法與有效途徑,旨在使農村中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關鍵詞:
信息社會;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發生了不少新變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是深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成為各行業、各領域最活躍、影響最廣泛的因素,信息素養也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在2000年召開的“課程理論國際研討會”上,華東師范大學高文教授就曾呼吁過;為了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必須重視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養,并將信息素養的培育融入有機聯系的教材、網絡以及各種教學資源的開發之中,以形成學生對信息的需求。由此可見,培養農村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已成了教育者所要面臨的一個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1培養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習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會議上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信息素養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可以隨時了解與自身生活相關的信息,就能提高生活質量。如租房人想要知道與房東的權限糾紛可以依據什么法律來保護自己;一個家庭面對較大的支出,如金融投資、購房或購買保險等問題時,想要了解有哪些選擇,如何選擇。如“互聯網+教育”,只需要連接互聯網,使用一個移動終端,一起隨堂聽課的學生就不再局限于一所學校,而可能來自全國各地,除此之外,網絡上的學校、教師由學生自己選擇,所有的教育信息都會在互聯網上流動,所有知識也會在互聯網上成型。這些問題依靠個人原有的知識可能無法解決。但是當你具備了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力,你就可以及時獲取現時的信息,及時找到機會,做出正確的決策。信息素養是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也是創造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條件。一個具備信息素養能力的人,在尋求知識的過程中經常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創造,并能在一個更大的空間和群體中重新定位自己,找到人生新的價值。
2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分析
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也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著一些影響農村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發展的問題。例如,農村學生的信息環境與城區學生有較大差別;信息技術課仍未得到充分重視;信息素養的培養還停留在理論知識上,沒有深入到實踐運用中;缺少信息素養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復合型教師;在信息意識方面還很薄弱,信息能力也不強,部分學生的信息道德缺失等等。原因有四點:第一,信息技術教育環境不足。以我校為例,雖配有計算機機房,但與教學實際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有校園網,但利用率遠不如想像中那么高。而我校學生家庭擁有計算機的僅占5%,學生普遍在小學階段沒有受到系統的信息技術知識教育;第二,傳統教育方式抑制了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提高。由于中考指揮棒的作用,學生一方面承受與城區學生考試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處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學習時間和課堂教學活動都是滿負荷運轉的,這自然使他們對外界信息缺乏積極的反映。而信息技術課程也只是處于一種應付的狀態,學生對信息技術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不深,對信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更是不能舉一反三,信息技術教學質量不高,設施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第三,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過程中,教師未能充分發揮關鍵性作用。由于農村中學信息技術專任教師少,有的還是半路出家,剛畢業的年輕教師雖然技術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意識很強,但是他們缺乏教學經驗,效果也并不顯著。第四,現階段部分農村學生由于受客觀外在環境的影響,加之主觀甄別能力、自控自律及自我調節能力低下,所以對信息道德價值觀比較模糊,出現了與他們的信息道德認識不一致的不良行為,缺少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例如,一些學生不能積極進取的學習,背著老師,上網獵奇、玩游戲和聊天;或者出于游戲的心理,在網絡上對別人惡語相向,用語不堪入目,絲毫不考慮可能給他人造成的傷害等等。這些現狀和分析已說明,加強農村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已是農村學校教育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3培養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的方法與途徑
3.1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應重視教學環境的建設。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信息技術的良好環境:一方面,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從校園的整體規劃到圖書館、計算機房和多媒體教室的建設,都應考慮到信息環境和信息文化氛圍的營造;例如利用午間休息、閱讀課、綜合實踐課等時間,開放計算機房、校園網等給學生自由使用,鼓勵學生利用QQ、E-MAIL、校園博客等方式相互交流。同時還可以邀請學科教師參與,輔導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環境。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出發點,設計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文化環境。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在網上鄰居進行分組討論、交流學習;使用電子郵件、班級交流QQ群、聊天室等網絡工具與教師進行交流與討論,實現網上輔導和答疑。此外,我們還應在課外經常開展信息技術實踐活動,為學生構建一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作、展示信息技術創作成果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已的信息素養。例如,學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利用信息技術去做自己或集體的事情,比如學生可以用Word編輯一份電子報刊,用Excel清算自己的日常開支,用PowerPoint給同學制作一張生日卡片,利用網上博客為班級或個人開通交流平臺等。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我愛發明》欄目,搭建各類活動,以賽促學,以賽促評。
3.2教師信息素養的加強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教師作為信息的吸收者和傳遞者,教師的信息素養狀況對學生的信息意識的啟發和學習熱情有直接的影響。加強農村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水平的主要措施。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培訓,一能使教師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自己能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并根據教學需要應用于教學任務;二能使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信息素養的環境,讓學生運用自己的信息素養及能力進行自身的建構學習。只有使教師掌握一定水平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學會使用常用的工具軟件,培養和強化自己的信息意識,把“學生為主”和“創新人才”的思想融入到教學中去,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創設出培養信息素養的最佳學習環境,能組織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學生能運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各學科的學習;同時讓他們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和影響。通過這些方面的影響,不僅向學生傳授了信息技術知識,還著重培養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和創新的意識,在應用信息技術中形成他們的社會價值觀、世界觀。
3.3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置身在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都與信息技術有關聯的環境中學習。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就是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就是培養信息素養的過程,讓他們感受到信息技術無所不在,從而全面提升信息素養。只能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課,對學生進行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和運用信息的技巧,提高處理各種信息應用的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農村中學教育之中,實施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是當代教育的需要,也是當代教育的明顯特征。但要想使學生的信息素養成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身有用的基本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以及物力,更需要我們的教師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的探索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不斷的努力提升自身信息素養。信息素養的形成,是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的。
參考文獻:
[1]文煥,《論信息素養與我國的信息教育現代化》.《教育探索》.2002年8月
[2]沈健強,《淺析中小學信息素養的培養》《浙江現代教學技術》.2006年5月
[3]歐陽榮明,徐雪梅《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初探》《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年
[4]馬琳《農村中小學學生信息素養之現狀》《神州旬刊》2013年
作者:李新 單位:甘肅省西和縣西高山鄉九年制學校
摘要: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也受到更多的關注。本文主要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信息素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課也成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夠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信息意識。并且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建立起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信息技術課堂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信息理論知識,但信息理論大多比較枯燥,學生在學習時容易產生疲憊感,因此教師需要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活躍信息技術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如在學進制的過程中,這種運算方法是計算機運算的基礎,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都是十進制,讓學生轉換思想去理解二進制存在一定的難度。并且只通過單純地對數字的分析講解,學生會覺得知識很抽象,降低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制作一個二進制的時鐘Flash,通過動畫的方式來展示基礎算法,通過這種直觀的方法,不僅能夠豐富教學的形式,增加教學的趣味,而且能夠讓學生更有效地理解和學習。
二、加強學生基礎的鞏固
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學生更加有效學習的前提,并且通過夯實學生的信息基礎,能夠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來合理安排,及時跟進時代的發展,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新的知識,豐富學生的信息理論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應加強學生對信息處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動機,從而為提高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并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發揮教師引導的作用
新課改下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在教學中發揮著引導的作用。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樹立起信息意識,逐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很多學生學習的重點都放在了完成學習任務上,而對信息的洞察力不足,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采取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并且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不斷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并保持靈敏的洞察力,及時掌握教學中的信息資源和信息需求,進行有效的教學。如在教學生搜索學習資源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檢索學校的圖書館資源來搜集需要的教學資源,然后再引導學生意識到信息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信息搜集的興趣,提高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篩選重要和有用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面對大量信息時,能夠做到準確判斷。教師要能夠客觀地判斷信息的價值,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良好的信息素質是學生日后更好地應用信息資源的前提。教師應引導學生文明上網,掌握甄別信息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密切關注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時掌握新技術的動態發展,豐富初中信息技術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更加豐富的信息。四、提高學生實踐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學習的信息知識應用于實踐中,促進學生信息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長遠的發展。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足夠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去發揮其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興趣等來進行信息技術的相關操作。如在學習制作Flash動畫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來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然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嘗試制作動畫,通過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提高學生實踐的效率。教師應有意識地增加學生參與信息實踐的機會,學以致用是學習信息技術的最終目的,但初中生課后實踐機會比較少。因此教師應合理安排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實踐中充分鍛煉自己的操作能力,并在實踐中強化知識的理解。在安排學生進行課堂實踐時,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性能良好的機器,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順利地進行操作。教師則應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時間,保證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完善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還能夠有充足的機會將理論付諸實踐,讓學生能夠在獨立的探索中形成更加活躍的思維,提高學生的信息操作水平,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培養。
四、結語
總之,教師應充分關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方法,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信息理論知識,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作者:孫年華 單位:泰州市姜堰區仲院初級中學
第三篇:中小學教師與學生信息素養現狀探索
摘要:
目前遠程教育在我國農村中小學正積極開展,以使教育走向現代化。鑒于此,國家給予大力支持,每年師范生都會在臨畢業前去貧困農村中小學實習,以提升當地教育質量。作者在實習過程中對農村教師信息素養現狀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中小學教師
在過去十多年間,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作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大工程之一,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得到大力推進[1],廣大農村學校信息技術使用條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一直以來對于農村地區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程度及方式、應用信息技術對教師的認識及教學產生的影響、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面對的障礙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效益相關問題,我國的研究還少之又少[2],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我國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效益的關注。一、調查對象的選擇本研究選取了河北省邯鄲市及館陶縣、大明縣大中專院校及中小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我們到達這些學校后,請校長組織派發并即時回收問卷。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80份,其中有效問卷470份,有效問卷率為97.91%。收集后的數據采用SPSS21.0及Excel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二、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調查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主要從教師對媒體的掌握情況及教師對常用軟件的掌握情況展開研究的。下面具體從這兩方面分析。在不同學校類型這個維度,可以發現高中教師在光學投影儀、數字投影機、計算機、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這幾項要明顯比初中教師和小學教師熟練;而初中教師顯著比小學教師更為熟練的只在計算機和數碼相機這兩項上。在不同性別這一維度,表1清晰地反映了除光學投影儀和錄/放音機這兩項外,其他的DVD播放系統、衛星電視、數字投影機、計算機、數碼相機、多媒體中控系統這幾項上,男教師的掌握熟練程度明顯高于女教師的掌握程度。表不同變量教師對各種教學媒體掌握熟練程度的差異情況在不同學歷這一維度,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對教學媒體的熟練程度比大專學歷教師有顯著差異的是光學投影儀、數字投影機、計算機、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這幾項;比中專及以下學歷教師有顯著差異的是光學投影儀、錄/放音機、數字投影機、計算機、數碼相機、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另外大專學歷教師與中專及以下教師相比,大專學歷教師在光學投影儀、錄/放音機、數據投影機、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這幾項上比中專以下學歷的教師掌握得更熟練,有顯著差異。在不同教齡這個維度上,通過表1可以看出,不同教齡的教師在光學投影儀、錄/放音機、DVD播放系統、衛星電視、數碼相機、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這些項上是不存在顯著差異的。教齡超過30年的教師對計算機的操作顯著低于各其他教齡組的教師,同時對數字投影機的使用顯著低于10至19年的教師;另外10至19年教齡教師在計算機操作上與20至30年教齡教師有顯著差異。因此,單就計算機、數字投影機的使用熟練程度看,高中教師比初中及小學教師,男教師比女教師,本科學歷比專科學歷教師都存在顯著優勢,教齡超過30年的教師比其他教齡教師存在顯著的劣勢。在考察教師對常用計算機軟件工具的熟練操作程度方面,筆者以年齡、學歷為自變量進行了差異比較。在不同年齡這個維度,可以看出30歲以下的教師對文字處理軟件、數據處理軟件、作品展示軟件、常用搜索引擎、文件下載軟件、電子郵件、網絡信息工具、思維導圖工具、網頁制作軟件、圖像處理軟件的操作熟練水平要顯著優于41至50歲的教師和50歲以上的教師。從不同學歷這個維度可以看出,在對文字處理軟件、數據處理軟件、作品展示軟件、常用搜索引擎、文件下載軟件、電子郵件、網絡信息工具、思維導圖工具、視頻處理軟件這些軟件的操作上,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要顯著比大專學歷的教師熟練水平更高。另外,調查明顯反映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和大專學歷教師在調查的所有軟件工具上,都顯著比中專及以下學歷的教師熟練水平更高。
三、結論、建議及展望
(一)研究結論
1.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頻率低,且主要服務于傳統教學法。根據上文中對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頻度部分調查結果的分析,筆者可以總結出: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小學、初中學校仍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薄弱地帶,這些學校的教師很難做到每天甚至每周使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活動。另外,農村地區小學、初中、高中教師使用信息技術仍以輔助傳統講授式教學為主,以信息技術支撐新型教學法的實踐基本沒有出現。
2.多數農村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持肯定的態度。多數教師對信息技術持肯定的態度,教師對技術抱有一種積極的期望。他們認可信息技術將會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產生廣泛的影響,因此他們非常愿意在將來的教學過程中更多地使用技術。我國農村地區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態度一般多建立在政策輿論和現有教學實踐上,在農遠工程期間,我國農村已經形成較好的遠程教育輿論環境。但是在現有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用技術的活動反映出偏向于支持“教”的實踐,而支持學生“學”的實踐較少,這固然有學生技術訪問條件上的限制,教師的教學實踐傳統是主要因素,需要加強新思想新觀念的學習,使教師明確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方向和前景。
(二)建議及對策
1.建立農村中小學教師自主學習平臺。畢竟每個學校培訓的時間也就兩三天,這對于日益發展變化的信息時代,教師的信息水平需不斷提升,務必使老師們形成長期學習的能力。我們在短期培訓不能面面俱到,也有一部分基礎差的老師學的不是很好。教師是終身需要學習的。
2.通過在線交流工具交流。如果老師在數據庫中學習遇到困難,就可以用BBS、微信、QQ、Email、Msn等軟件交流,達到相應的效果,順便得到老師們的及時反饋,不斷調整數據庫管理系統,以最高效的方式,使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有質的飛躍,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教師充分利用農遠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積極應用于教學。隨著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教師利用資源和創造資源的能力明顯提高,下面總結教師利用資源的方法和途徑。利用資源的最終目的是優化教學。培訓第一階段結束后,為了進一步鞏固老師的做課件的基礎知識和激發老師做課件的熱情,我們實習團隊與教育局聯合舉辦了一個課件大賽,對于做課件較好的老師發證書以獎勵,并且驗證這段時間的培訓效果。同時把做好的課件適當地應用于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對比,得出先進技術能優化教學,從而從內心深處使教師體會到做課件的好處,激發教師的自主學習熱情。經過我們實習團隊的評判發現:老師們的課件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我們的工作受到教育局的認可,激發老師自主做課件并積極應用于教學的熱情。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能力成長與發展,依托優質課程和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筆者最后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和效益。在現今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只有轉變教育理念,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大膽運用發達地區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手段,使課堂具有時代性、先進性和豐富多樣性,才能更好地改變邊遠山村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現狀,才能更有利于邊遠村寨教育和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紅.甘肅省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調查與研究[J].職業時空,2010,(1).
[2]焦建利,汪曉東,秦丹.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J].遠程教育雜志,2009,(1).
作者:張立春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