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劇傳播論文:美劇在網絡傳播中的近況與前景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郭佳卉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網絡媒介的偏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因特網不僅是一個信息資源、一種通信工具,還是一種全新的大眾傳播媒體,是完全區別于報紙、廣播、電視傳統三大傳媒,獨立于三大傳媒之外的‘第四媒體’,或者說是‘新媒體’‘、網絡媒體’。”
在當下這個多種媒體共同發展的時代,網絡作為新媒介在其中具有主力軍的作用,同時它也成為美劇在我國的傳播和流行的一個主要渠道和平臺。由于電視臺審查程序的復雜繁瑣,導致美劇引進的滯后性和局限性,而網絡傳播具有傳統媒介不可比擬的特殊魅力,它的時效性、目標性、雙向互動性、個體化等特點,不僅彌補了電視臺引進程序本身的缺陷,而且更加滿足了美劇受眾群的大眾需求。
就現階段來說,美劇穩定的受眾群一般具有文化程度高、中青年為主、上網時間長、喜歡自主性選擇、娛樂渠道多等特點,因此他們更愿意選擇令他們感覺舒適自由的網絡媒體來觀看美劇。首先,央視等臺在引進美劇時,考慮到收視率和大眾普及等因素,在題材的選擇上,會選擇適合大眾的、具有大眾能夠接受和理解的“社會文化”的美劇播出,而一些流行的帶有“小眾文化”如玄幻、青春等題材的美劇就受到限制,而這些美劇往往是中青年為主的受眾所感興趣的熱捧劇,它們的播映只能通過信息傳遞強大的網絡媒體來進行傳播,從而在網絡上隱秘流行。其次,受眾群體的文化程度較高,加上英語的普及,很多粉絲劇迷對外國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他們喜歡欣賞原汁原味的美式英語,而電視臺在引進時由于有配音譯制組的加入,他們在情感的把握上會有所欠缺,對于“暴力”、“性”等隱諱話題也會避開不譯,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美劇迷更喜歡在網絡上尋找中文字幕幫助下帶有熱情的原聲劇集。最后,由于網絡具有自由自主的選擇性和多平臺、多角度、多鏈接的交互性,這就吸引了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美劇迷們的喜愛和追捧。他們可以自由支配業余時間,脫離舊模式的束縛,可以隨意地快進快退,就算因為事情耽誤了當天的播出收看,也會在隨后的時間自主選擇。此外,受眾在網絡上可以因為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如男女主角的愛情命運,和其他觀眾,甚至是內容供應商、制作商等展開一系列互動討論,達到輿論引導的同時,發揮網絡傳播極大的自由評論性。
高額的引進成本
美劇中很多劇集的拍攝,不僅手法上如電影一樣講究,在制作投資上也如電影一般大手筆高投入,呈現美劇“電影化”的趨勢。校園歌舞劇《Glee》單集制作費是500萬,而艾美獎的熱門劇集如《冰與火之歌》第一季10集制作費是5000多萬美元,《大西洋帝國》更是高達一集1800萬美元……這種制作上的高額投入,成為了各大電視臺高額引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沒有保證較高穩定的收視率的情況下,如果引進的美劇沒有穩定的收視群,沒有制造出相關的話題新聞,沒有高額的廣告投入,電視臺一定會慎重選擇,擇優判斷。
地區文化差異的限制
除了高額的引進成本外,由于受到異地文化差異和不同意識形態的影響,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制約,央視等電視臺更加傾向于引進日、韓、泰、新等亞洲地區的電視劇,而非代表著資本主義電視行業飛速發達、具有美國等異域特色文化的美劇。對于日韓等地電視劇中闡釋的文化,中國大部分觀眾普遍能夠接受,因為其表現和蘊含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價值理念都和中國比較類似和接近,如《人魚小姐》、《看了又看》等韓國肥皂劇,大多展現的都是女人溫柔賢惠,男人有責任懂擔當的形象,體現的大都是一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生活狀態。而美劇由于是好萊塢模式在電視熒屏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在形式上多種多樣,如《緋聞女孩》類的時尚校園劇、《別對我說謊》類的科普偵探劇、《越獄》類的犯罪探險劇、《吸血鬼日記》類的青春玄幻劇等等。形式上的多樣性為內容表達上的多樣性服務,因此美劇無論是從以普通人為視角的平民化角度出發,還是代表著崇拜敬仰的英雄主義,無一例外地表現著美國的人情世故、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等,這些雖然對文化程度較高的受眾群易于理解,但對于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年齡層相對較大的大眾來說,卻難以認同。“文藝本應該并非只有少數的優秀者才能夠鑒賞,而是只有少數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鑒賞的東西。”
電視劇作為最通俗的大眾藝術,注重傳播主流文化及其意識形態。因此,對于美劇中體現的地區文化差異,在交流與碰撞之后,只能取其能夠與中國文化融合的部分進行溝通交流,而其他相差太遠的則只能限制,這也導致了美劇在很大程度上在網絡環境下火爆傳播現象的形成。
美劇“重網絡、輕電視”存在的問題
(一)版權的問題
高額的引進成本,使得電視臺在美劇的版權購買上只能選擇一小部分,或者放棄。版權的放棄,也就意味著不能在央視等電視臺正常播出,人們只能通過網絡、DVD盜版光盤等其他渠道獲得觀看,而最主要的還是通過網絡媒介。經過字幕組的再制作,無論是優酷、土豆等在線觀看,還是BT、迅雷等下載觀看,低成本甚至零投入的同時,獲取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從而在網絡環境下形成一個范圍內的局部流行。然而,這樣在網絡上的流行和傳播,到底不具備“官方承認權”,即沒有明文的版權規定。早在2009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就出臺了《關于加強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其中規定,對于未取得許可證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理論文獻影視片,一律不得在互聯網上傳播。
在這之后相繼一段時間里,許多相關規定都就網絡傳播的版權問題對國外電視劇特別是美劇進行了封鎖和打壓。雖然對網絡版權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有力打擊了網絡中一些非法傳播,但對于美劇僅在網絡環境中的廣泛傳播和美劇迷免費觀看美劇的途徑,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傳播質量得不得保障
“打開一扇窗戶,新鮮的空氣撲面而來的同時,一些蒼蠅也會飛進來。”任何一項事物的引進,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會夾雜著劣質的、會產生負面影響的東西。美劇的引進也不例外。美劇中新鮮新穎的生活方式、文化觀念等引起國人的興趣和關注,它們不同于中國的西方文化,往往得到中國劇迷的認同和贊揚。但其中連帶的諸如暴力、性、宗教歧視等偏激的、片面的文化也同樣會通過網絡環境傳播過來,這就導致了優秀美劇中夾帶一些質量低下的、水準不高的“垃圾”劇集,阻礙劇迷選擇優秀劇集的同時,也深受其低下的文化的影響,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一個有害無益的沖擊。
除了文化傳播上無法確保穩定的進步文化引進外,在同類型的美劇引進中也存在一定的質量保障。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電視劇產業受諜戰片《潛伏》的影響,導致電視劇產生了嚴重的模仿跟風,電視熒屏“諜諜不休”的現象層出不窮,僅僅半年出現了如《風語》、《風聲傳奇》、《旗袍》等50多部“換湯不換藥”的諜戰劇,造成了電視小熒屏內容形式的單一,觀眾在那一時間段也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對于美劇在網絡媒介上的隱秘傳播也同樣如此。隨著《越獄》第一季掀起的1800萬人次的收視狂潮,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監獄探險片,如《OZ》等。類似的發生場景和故事情節,只是演員上的重新調動,毫無新意的制作技巧和創作內容,使其成為無聊空洞的跟風片。網絡新媒介環境下美劇隱秘傳播帶來的負面性,傳播上注重了量而非質,這影響著受眾的判斷,在業余娛樂生活中或許由于選擇的失誤浪費了時間,從而帶來視覺上和精神上的審美單一和審美疲勞。
美劇“廣泛化傳播”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美劇中的文化
隨著全球一體化格局的推演,電視劇文化的多元性也成為一個趨勢,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其實也是在倡導電視劇領域各國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受眾,他們一部分認為,美劇的網絡傳播和隱秘流行,是美國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的侵蝕和誘導,滲透和霸占。其實不然,它并非文化侵略的武器。從早年的啟蒙劇《成長的煩惱》,到近幾年大熱的《越獄》、《迷失》、《緋聞女孩》等,都是在向受眾展示一個不同于中國的美國生活方式和人文故事,從而傳播了他們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價值。文化的差異很正常,而無論是電視廣播這樣的傳統媒介,亦或者網絡這樣的新媒介,都需要文化的多樣性和特性化。在保證我國自身傳統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在維護我國民族多彩文化權益的背景下,吸收和借鑒外來劇中優秀的先進文化,補充和豐富國家文化的多樣性,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再制作的融合,題材的擇優篩選
電視作為大眾藝術,其廣闊的受眾群是各個年齡階層的普通觀眾,而非只關注于網絡傳播的美劇粉絲。因此,電視等大眾媒介對于美劇的廣泛傳播,可以借鑒電視和網絡的特點,做到“擇其優者而從之”。一方面,雖然在譯制過程中無法達到“不刪減、忠實原句”的理想程度,卻可以委婉地改成有趣的譯制,加入當下網絡流行的元素,如“我暈”、“你老媽喊你回家吃飯”。另一方面,對于美劇題材的選擇一定要慎重得當。雖然在文化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性,但“地球村”卻擁有同一片土壤,積極向上、清新的劇集的引進,會為電視小熒屏添彩不少,如《實習醫生格蕾》、《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等,而帶有濃重灰暗色彩的,充斥著暴力、性、犯罪等陰暗面的美劇,還是要慎重選擇。
(三)電視臺建立公開引進機制
美劇在網絡環境下局部范圍的火熱傳播,到底存在諸多問題。而代表著西方文化和商業運作的美劇的引進,相關部門如果能夠建立公開的引進機制和制度,而非通過BT等軟件手段在線觀看或下載,無疑是一種多方獲利的方式。面對美劇引進成本高等問題,電視臺可以擇優考慮,在同類題材中選擇成本相對較低、傳播效果相對較好的美劇。公開正規的引進機制,有助于避免版權等問題的糾紛和侵犯,使電視和網絡這兩大媒介得到有效的互利,美劇受眾群也會通過更加便捷的渠道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劇集,而電視劇行業文化的傳播也能夠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走向多元共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