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信息傳播研究范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信息傳播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信息傳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信息傳播研究

摘要:檔案信息網站是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檔案信息的重要陣地,但通過調研我國31個省級綜合檔案館官方網站的傳統網頁模塊及其官方運營的社交媒體傳播模塊(微博和微信等),發現各檔案信息網站傳播非遺檔案信息的效果差強人意,存在非遺檔案信息分布零散、內容同質化、展示形式單一化、非遺檔案信息積累不被重視等問題。據此本文提出需將信息內容質量與傳播效果高效融合,激發非遺信息展示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主要從增強非遺檔案信息內容的系統性、運用新媒體技術提升非遺檔案信息展示品質兩個維度出發,多層次優化檔案信息網站傳播非遺檔案信息的功能。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檔案信息傳播;檔案網站

非遺檔案記錄了非遺的產生、發展與演變,承載了社會文化的變遷與發展,因而受到檔案部門的關注。遺憾的是,當前非遺檔案信息的傳播卻沒有引起檔案部門應有的重視。本文對我國31個省級綜合檔案館網站非遺檔案信息傳播的狀況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融合媒體時代,各檔案館網站都比較注重網站自身傳統網頁模塊與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體傳播模塊的聯通融合,因此本文數據來源為各省級檔案網站的傳統傳播模塊和社交媒體傳播模塊。研究樣本數據時間段為2015年4月28日至2019年1月28日(若微博和微信的創建時間晚于2015年4月28日,則統計數據時間段為微博和微信的創建日期至2019年1月28日),數據采集方法為前臺數據觀察和抓取。通過調研發現,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非遺檔案信息傳播水平參差不齊,31個省級檔案信息網站中,除了西藏檔案網由于特殊原因無法瀏覽外,有4個網站(河北、山西、青海、新疆)沒有展示與非遺項目相關的檔案。

1省級檔案網站傳統模塊參與非遺檔案信息傳播的問題分析

一是非遺檔案信息分布零散。非遺檔案信息在檔案網站傳播過程中系統性較差,表現為信息位置分布零散,不同模塊下多篇文章內容存在重合的問題。如,遼寧省作為滿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其檔案網站有大量滿族非遺項目的檔案信息,相關的展示多達46處,但分布位置十分分散,多篇文本信息相互重合。總體來說,27個傳播非遺檔案信息的檔案網站中,系統性傳播非遺檔案信息的網站只有8個,僅占總數的29.6%。二是傳播內容同質化。檔案網站傳播的非遺檔案信息多為普及性內容。以吉林省檔案信息網查干湖冬捕為例,網站只在“吉林風情”模塊下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了查干湖冬捕這一漁獵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興盛的緣由。事實上這種“平鋪直敘”的介紹方式在檔案網站中較普遍,都沒有深入挖掘非遺檔案信息所蘊含的地域特色。此外文章中還包含3張冬捕照片檔案,但是沒有照片檔案的拍攝者、拍攝時間等具體信息。三是展示形式單一化。非遺檔案在網站中的展示形式較為單一,除海南和江西檔案網站設有“視頻點播”模塊、重慶檔案信息網設置“多媒體展示”類目、福建檔案信息網開設3D展廳外,其他網站多以圖片和文本的方式展示非遺檔案信息,占比分別達93%和89%,甚至有些網站只用較長篇幅的純文字或純圖片進行說明或展示,這一比例高達22%。

2省級檔案網站新媒體模塊參與非遺檔案信息傳播的問題分析

在27個省級檔案館中,傳播非遺檔案信息的官方微博有3個、微信有14個,微博的普及率遠低于微信;有13個檔案網站未開通“雙微”。為全方面對省級檔案網站參與非遺檔案信息傳播現狀進行數據分析,本文引用“2015年全國政務新媒體綜合影響力報告”的指標體系,并將評估體系做部分修改,修改后的評估體系包括互動力、傳播力和發展力3個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中互動力包含“被轉發數”“被評論數”“點贊數”“瀏覽數”指標,傳播力包含“總數”“原創內容占比”“頻率”“傳播頻率”指標,發展力包含“日均數”“賬號年齡”指標。一是互動程度低且發展不平衡。互動力分析主要考察非遺檔案信息在“雙微”平臺受“關注”的程度。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微平臺”傳播非遺檔案信息的互動程度普遍較低,所有開通的騰訊微信賬號近45個月被評論量和點贊數百分比均未超過6%,新浪微博轉發數占瀏覽量的不足萬分之一;非遺檔案信息瀏覽量與互動比率無線性關系,瀏覽量高并不一定意味著互動次數多。如上海市檔案信息網中非遺檔案信息在騰訊微信賬號中的瀏覽量達到了34046次,但是互動比率比瀏覽量僅為168次的黑龍江檔案官方微信低很多。此外“雙微”平臺發展不均衡,借助騰訊微信平臺進行非遺檔案信息傳播的省占全部省份的45%,而通過新浪微博進行傳播的僅占9.7%,微博的普及率遠低于微信。二是各省級官微傳播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在信息數量方面,各省微信平臺非遺檔案信息數量的差距較大,最為活躍的浙江省官方微信平臺非遺檔案信息36條,較為沉寂的黑龍江、內蒙古等僅2條;而微博平臺非遺檔案信息數量的差距較小。在信息質量方面,天津、上海、江西、江蘇官方微信傳播的非遺檔案信息以原創內容為主,這些原創文章蘊含地方特色,圖文排版配合較好,且語言較為活潑生動。微博平臺上,各省傳播非遺檔案信息的原創內容達到了100%。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非遺檔案信息的傳播頻率與微信新媒體平臺成立時間沒有相關性。對于微信公眾號來說,非遺檔案信息內容編排、尤其是微信推送內容標題的擬定,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對于微博平臺,傳播頻率與成立時間相關關系明顯,這表明若微博平臺動態的頻率和活躍度高,傳播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以提高,進而增強傳播力。三是發展力較弱。微信公眾號的發展力體現在公眾號推文的公眾認可度以及運營方對頻率的把控。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公眾認可度高的推文可以增強用戶黏度,穩定的發文頻率則有助于用戶定期關注。浙江和廣東微信公眾號非遺檔案信息的頻率與頻次在各省(直轄市)中名列前茅、活躍度較高,因此利用SPSS軟件對其運營進行具體分析。其一,微信公眾號非遺檔案信息推文的公眾認可度不穩定。廣東檔案微信公眾號的非遺檔案信息推文的閱讀量與點贊量兩個變量無正相關性,即在消息傳播的過程中,隨著受眾基數的擴大,贊同甚至覺得文章優秀的受眾人數并不會等比例隨之增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閱讀量提升,而點贊人數卻并未隨之等比例提升的現狀。其二,微信公眾號對非遺檔案信息關注的持續度不夠。經統計發現,浙江檔案微信公眾號總共非遺檔案信息36次。其中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雖然此期間只占總調研時間的26.7%,但發文數量卻高達28次,占總數量的77.8%。可見非遺檔案信息在此期間得到了運營部門人員的關注,數量達到高潮。在此之后的運營過程中,與非遺相關的信息較少被關注: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占總調研時間的48.9%,但發文數量卻僅有5次,只占總數量的13.9%,最后一條傳播非遺檔案信息的推文于2018年5月。

3優化我國檔案信息網站非遺檔案信息傳播工作的對策

3.1提升檔案網站展示非遺信息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一是提升非遺檔案展示的實用性。在非遺檔案信息專題建設與完善過程中,可以借鑒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網站互動欄目的理念與規范,再結合實際情況構建特色、人性化的非遺檔案專欄。進入澳大利亞檔案信息網在菜單欄中可以快速找到“Engage”(參與),點擊進入后的頁面左側顯示出6個二級菜單,提供的功能定位精確、服務范圍準確[1]。澳大利亞檔案館網站互動環境和用戶體驗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首先,要規范非遺檔案專欄設置。欄目各部分名稱應具有概括性,并且邏輯層次應相互獨立。根據用戶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優化非遺檔案成果展示方式,提升各傳播途徑得友好性,增強用戶實用性。在檔案網站以及“雙微”平臺開辟非遺檔案的展示專區,展示的過程中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可以提高瀏覽者的重視程度。其次,要建設與完善專欄中的互動欄目。互動欄目的位置要易于被用戶發現,此外還要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互動意識,做到及時回復用戶需求。澳大利亞互動欄目中的聯系方式之多、回復時間之迅速、購物品類之豐富,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結合非遺檔案特點,如果增設這些欄目并加以完善,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戶的使用滿意度。二是提升非遺檔案信息傳播的趣味性。作為文化新興載體之一,游戲有時被賦予了教育意義。帶有教育意義的嚴肅類型游戲(SG)應運而生,目前國外的SG發展較為完善。如,英國國家檔案館官網現已推出“小游戲”欄目[2],網站根據館藏資源開發出19款游戲,用戶可以根據游戲所屬時間段、青少年玩家所屬年齡段以及游戲主題對游戲進行檢索并參與其中。游戲的整體構建多以客體全宗為基礎、以時間為主脈絡,在每一個部分均以敘述的視頻作為指引,游戲玩家根據視頻進行邏輯推斷等,在此過程中會有一些實物的線索進行展示。當鼠標點擊實物時,相關的編碼號、保存機構、版權、獲取方式、檔案材質、產生時間、尺寸等具體信息就會一一詳細顯示。現階段檔案館展出的非遺檔案多以照片、實物為主,而制作一個游戲可以通過動畫的繪制與連接進行整體的鏈接,屬于某一客體或主體的檔案信息得以更完整地展示。在游戲中寓教于樂,促進文化認知,將非遺帶到生活中。

3.2增強檔案網站非遺檔案信息內容展示的系統性

3.2.1非遺檔案資源系統分類進行系統性分類與傳播有利于提高非遺檔案信息傳播效率,更好地實現資源價值。以非遺項目為中心進行系統性內容建設,對于檔案工作者來說有利于促進非遺檔案信息的保護與建設;對于檔案網站來說,在傳播過程中增強了非遺檔案信息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對于用戶來說,提升了信息利用過程中的易用性。在一定時期內對同一客體相關檔案信息進行編輯與匯總,對網站中信息進行二次加工,可以避免信息冗余,降低用戶獲取某一項非遺檔案信息的難度。由于非遺分為傳統音樂、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10大類別,不同類別非遺一級類目檔案資源可共同劃分為:項目本體、申遺、傳承與保護檔案3大類,而二級類目檔案分類則需要根據此類非遺的特點進行設計,可參照《檔案著錄規則》《照片檔案管理規范》《國際標準書目著錄》等進行設計。

3.2.2非遺檔案信息的數字化檔案網站展示的非遺檔案信息“作為管理、文化與智力活動的可靠證據和社會演變的反映的唯一性”,是其他文化機構難以替代的[3]。在檔案網站上對非遺檔案信息進行展示,促進此類別檔案的利用,能很好地發揮檔案館機構的文化價值。在非遺檔案信息數字化的工作中,除了重視現存檔案的數字化進度,新建檔案的數字化程度也需要提升。

3.3提高非遺檔案信息展示中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水平

技術的發展是非遺數字化的巨大動力,非遺檔案數字化的成果是檔案部門傳播非遺信息的基石。目前可用于非遺檔案信息傳播的技術主要有數據庫技術、數字影像技術、3D、VR、AR、數字動畫技術、主題圖技術、動作捕捉技術等。比如3D技術的運用可以把非遺的表現形式、傳承人制作技藝的流程及其文化內涵完整地轉化成數字形態,當人們想走進非遺技藝時,只需要有網絡空間,就可以全面系統地再現非遺的歷史演化過程。眾所周知,云南省檔案信息網有著布朗族、傣族、阿昌族等14個少數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若將3D技術運用到這些文化遺產的保存和傳播中,必將有效提升非遺檔案信息的趣味性。再比如將3D技術與VR技術結合,通過素材收集、場景建模、交互設計、數據連接、打包等過程構建出三維數字化展覽館,通過真實、生動的非遺檔案信息全面展現非遺的面貌[4]。非遺檔案信息科學、有效地傳播是檔案信息網站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重要保障。通過研究檔案網站中傳統網頁模塊與社交媒體板塊在非遺檔案信息傳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探索從增強非遺檔案信息內容的系統性以及非遺檔案信息展示的趣味性兩個維度來優化傳播效果,這是我國快速發展的檔案事業的必然要求,更是非遺保護與傳承、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3]譚必勇,徐擁軍,張瑩.檔案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模式及實現策略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1(02):69-74.

[4]談國新,孫傳明.信息空間理論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播[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179-184.

作者:張代琪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 再灬再灬再灬深一点舒服|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欧美精品第一页|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看| 色综合天天综一个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99在线免费视频|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色综合久久| 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白白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四虎www成人影院| 足恋玩丝袜脚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在线私拍国产福利精品|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另类人妖交友网站|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国产理论视频在线观看| 49289.com|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手机看片你懂的|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暴力肉体进入hdxxxxx| 亚洲伊人成人网| 欧美日韩小视频| 亚洲欧美小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免费区| 免费在线观看a|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