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百萬英鎊對我國影視劇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長期以來非常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改革開放需要激發和保護人們的創造積極性,迫切要求普及這一理念,《百萬英鎊》在這樣的特定時期,給成千上萬的中國受眾傳輸了這種理念,堪稱雪中送炭。市場天生的吊詭性,使平等的每個人都是機會和風險并存,為了保護每一個市場主體的利益,促使人們不抱有依靠剝削別人規避風險的心理,市場的管理部門必須嚴格執行游戲規則,這使得人們在市場中無論發多大的財都得到法規的剛性保護,并同樣剛性地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這就是市場偉大和無情孿生的機理。英國和美國對于實施這點是毫不含糊的,《百萬英鎊》驚心動魄地表現了這點,幾乎所有的市場主體在市場面前都一點也不敢隨便,商人們都極為勢利地討好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人,對可能使自己蒙受金錢損失的人則退避三舍,乃至于對失敗的恐懼心理,導致行為出格得令人啼笑皆非,如霍斯汀斯在投資金礦被逼到失敗的懸崖邊后,感到自己悲慘得走投無路了,而在亞當答應用百萬富翁的虛名,幫他影響人們購買金礦股票,他看到了發大財的前景后,馬上高興得瘋瘋癲癲。中國文化的特點是偏重于抽象,偏輕于具體和嚴謹,雖然也強調誠信,但不太強調契約,而1949年以后,法治又被大大削弱了,社會長期引導國民接受舍已為人,集體至上的道德標準,這使得1976年后我國多數人特別是中年以下的人,對西方國家這種生意場上無父子,個人合法利益至上的無情,嚴格執行契約的精神非常陌生,乃至于重建市場制度后問題層出不窮,如中國人對別人,特別是對勢力弱于自己的個人或群體,常常是隨意承諾,輕視守信,甚至根本不準備兌現,辦事講人情講關系講權力,惟獨不講契約,甚至在制訂政策時故意留下人治空間,方便執法者所謂的靈活處理,有些人明知有大風險,卻故意參與高息集資,先取前期屬引誘人的高利息,后期必定虧損后再到政府吵鬧,要求政府用財政的錢補償他們的損失,致使整個社會嚴重缺失誠信和效率,形成了極大的資源包括智力資源浪費。《百萬英鎊》使他們看到了法治,誠信,高效,眼淚對市場,對法治完全無用的榜樣,看到這種做法對社會的富裕效果,對中國人心理的震撼之巨大,令無數人沒齒難忘。
在《百萬英鎊》里,大小商店老板和股民,都非常信任富人,這隱含的一個前提是,他們認為富人不但有付賬的能力,并且講信用,不會賴他們的賬。富人是講道德講風度的,如英國人夫拉美爾公爵,在聽飯店服務員說股民“找不到鈔票將殺了他(的冤家亞當)”時,馬上脫口說:“英國紳士不會這樣做的。”富人是艱辛的,如霍斯汀斯,投資金礦差點破產,最后歷經一番曲折才暫時翻身。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是真有這樣的事實,才使人們有這樣的想法。在1976年之前曾經不短的時間里,中國人形成了有錢人必定是壞人,大錢的后面一定有剝削大罪的觀念,這種觀念無疑嚴重阻撓人們努力發家致富。盡管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大力宣傳,保證非經正當法律程序,不會剝奪任何公民的利益,也不允許任何人剝奪,但人們還是心有余悸。《百萬英鎊》直觀地展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這種觀念,這種國情的存在,對人們樹立我國所作的保證或許是真的之信心,無疑是非常有用的。
一、電影《百萬英鎊》的教化作用怎樣做到融化在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成就中
1.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盡量使內容和電影表現手段實現最佳的契合。如在小說里,亞當用來應付一個月內的日常開銷現款,是哈里斯小飯館老板“非要把錢借給我,而且不容推辭”,原因是“早餐我還是照顧哈里斯小飯館”“那個背心口袋里兜著百萬大鈔的外國怪人在這里吃飯的消息廣泛傳開”后,“顧客多得應接不暇”。因為這在電影中不太好簡潔地表現,不太有利于情節的快速推進,改成亞當先向美國使館求助,因為他是窮人,又沒有擔保,美國使館不肯借錢給他,后來知悉他是百萬富翁后,不但借給他許多錢,公使還親自給亞當介紹上流社會的朋友,將情節自然地推進到亞當在社交場合和波霞相識。
2.使故事情節生動,最好是曲折,但又要盡可能單純,使受眾很快就能理解內容的來龍去脈,并且不用費多大腦筋。所以將小說改編成電影,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常常是將非主要情節枝蔓或者是剪掉,或者是將其融入主要情節,使整個電影的情節單一化。在小說里,美女波霞于整個故事而言幾乎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其不過是起到增加喜歡浪漫愛情受眾閱讀興趣的作用罷了,到了電影,編劇不但將其全面融入了主要情節,還給電影增加了重要的內容,從相反的一面豐富了主題,即雖然社會許多人匍匐在金錢腳下,但也有人不為金錢所動,只追求純真美好的愛情。
3.盡量增加作品的內容總量。電影《百萬英鎊》時間長度為84分多鐘,這是電影理想長度區間中偏短的情況,但觀眾看時感到時間既不短也不長,這和電影內容的充實程度和時長對應得完美有關,原小說靜止的心理和對話描寫占了很多篇幅,這是電影的大忌,電影將這些心理和對話描寫縮短,代之以更有表現力的動態畫面表現后,原作的內容變少了,如果制作者只是簡單地將這些內容放映的時間拉長,受眾會產生影片是內容不夠拉長時間硬湊的感覺,編劇通過改動和增加內容成功地避免了這種情況。如增加啞巴大力士洛克這一人物。將小說中關于宴會座次排序,是按英國人講究的貴族爵位,還是美國人崇尚的金錢多少為標準的爭執,改成寶博斯飯店為了討好亞當這位百萬富翁,將英國人夫拉美爾公爵換到另一房間,公爵對飯店這種貴族爵位在尊貴程度上不如錢多的理念,非常氣憤,于是誘使服務員西爾勒尼將那張鈔票藏起來,衍生出了股民追打亞當等厚實內容。
二、電影《百萬英鎊》對我國影視劇制作人員的部分借鑒意義
1.不要將教化意義偏狹化。長期以來,許多人總是將教化等同于宣傳,這是不正確的。宣傳和教化這二個詞,后者比前者內涵和外延都更為豐富,宣傳是要受眾接受宣傳者主動發出某種觀念的行為,宣傳者對被宣傳者的實際強迫性很強,教化的教包括所有的教育形態,其構成是寬泛的,甚至包括許多發出教化行為者自己都想不到的內容和效果,教化的化則是指一種變化的形態,所以教化的功能通常是使受教化者自然地潛移默化地形成某種素質。作為故事性文學作品體裁之一的影視劇,由于最直觀細致地反映生活的自然和社會原態,所以它對人們的教化作用必然也是多方面的。影視劇制作者首先只要做到真實地再現生活,不胡編亂造,那么它就實現了教化功能,當然,如果只是自然地表現生活,它的教化效果并不一定符合社會的倫理和道德目標,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所以還須對生活的原態進行一番取舍加工,在這一基礎上,只要用社會的管理法規,人類普適的價值觀,科學包括社會科學的規律,作為加工的標準,作品就會實現廣泛的教化效果。近年來,由于科技的進步,攝像機價格不斷降低,電腦的影視編輯軟件功能越來越全面、強大而便捷,制作影視劇越來越容易,大量普通人進入了影視劇制作者隊伍,由于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受過專業教育,所以更應該注意這一規律,以便少走彎路。
2.在質量上要精益求精。許多業內人士將近年來自己制作的影視劇得不到人們收視的原因,歸咎為題材不重大,不有名,即所謂的題材決定論。題材是什么對影視劇能否吸引到受眾是有很大的作用,但從來都取代不了藝術質量這一根本因素。人類影視史實反復證明,假若藝術質量不高,影視劇的題材再有名也無法長期地大量地吸引到受眾,而許多題材非常普通的影視劇依靠藝術質量卻就是贏得受眾廣泛青睞。盡管《百萬英鎊》內容有一定的傳奇色彩,但人們對《百萬英鎊》之所以百看不厭,根本原因也不是這點而在于高藝術質量。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百萬英鎊》的虛構性都非常明顯,但由于其非常符合特定的生活情境和人物性格邏輯,受眾就是將其當作真事來看。還有故事情節的生動曲折,對話的幽默睿智,人物性格的豐富鮮明,故事和人物關系來龍去脈清晰而巧妙的交代,畫面的美侖美奐,人性美和丑但丑得合理的沖撞,都構成了堪稱人類文學史上珍稀瑰寶的藝術質量。所以,有志于在影視劇制作方面取得起碼成就的任何人,都一定要去掉投機取巧心理,將資源放在扎扎實實地保證影視劇的藝術質量上。據上海文匯報報道,上海有若干個20多歲的年輕人合辦劇本工廠,即分工由指定的人專門寫電視劇本的構件,如情節,對話,噱頭等,一天要出產一集,[2]這無疑是滑稽好笑的,如果這樣能編出優質的影視劇,那么2011年以世界8%的電影產量占據80%票房收入的美國影視劇編劇們,就是大傻瓜了,[3]美國光是編劇協會就有1.2萬會員,許多是畢業于美國2500個以上的大學創意專業,一個編劇一年才編一集電視劇,并且是四個編劇同時各編同劇同集內容,老板最后只要一個人的,那個被選上年薪可超過20萬美元,其它選不上的,才幾萬美元,[4]這些編劇必須深入民間,了解劇本所反映生活的實際,編出來后還要多次向熟悉這生活的人請教,是否有什么內容不夠真實,據之改進后才最終定稿。我國大凡成功的影視劇也都沒有偏離這一規律。
3.努力使受眾沒有觀賞障礙。影視劇最理想的狀態,是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所有受眾都不存在理解困難,鑒于這點,影視劇就需要盡量將深的內容往淺里表現,而我國許多影視劇卻嚴重忽略這點。這種情況存在的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國電視臺均是壟斷性國有單位,節目得不到受眾歡迎,不會使員工失去職位,甚至獎金也不會減少,于是養成了不尊重受眾的習慣。近年來,由于影視劇制作和播映市場化程度不斷得到提高,影視劇作品和作者越來越多了,許多人想吃特權飯但吃不上了,只能由市場由受眾決定自己的命運,這種情況得到了緩解。影視劇制作者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在影視劇制作全程中,始終從受眾的角度審視有什么影響受眾觀賞的地方,努力將其改進。有必要時,還要請真正的受眾幫助審查,甚至為此不惜給對方支付不菲的酬勞。(本文作者:鄧洪波單位:廣西區黨校哲學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