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新聞傳播類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職業素養是新聞工作者道德素質的基本體現之一,良好的職業素養是新聞從業人員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隨著時代轉型,互聯網滲透在新聞行業的方方面面,使得媒介融合成為一種時代趨勢。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業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和轉型,其表達的手段和表達渠道更為多元化和復合化。本文旨在討論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勢下,新聞傳播類學生應當具備怎樣的職業素養,才能夠適應在現代化飛速發展時期的媒介融合大背景下成為優秀的新聞工作者。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采編;職業素養
一.相關概念
(一)媒介融合定義媒介融合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教授尼葛洛龐蒂所提出,指的是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狹義上來看是指把不同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新的媒介形態,從廣義上來說,則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技術融合、平臺與市場的融合、組織結構的融合及傳播與用戶的融合。在現如今,互聯網正蓬勃發展,傳統媒體受到巨大沖擊,媒介融合是“媒體轉型”的發展方向,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新特點1.多種信息載體相融合對于傳統的新聞采編工作而言,其主要的信息載體是紙質或影像。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媒體的傳播在信息載體的運用上越來越多樣化,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的對信息資源進行獲取,且獲取的手段極為豐富,如平板電腦、手機、攝像機等高科技設備。同時,在信息資源的表現形式上進一步將音頻、視頻、文字、圖像融為一體,使其顯得更加的豐富、直觀、生動。這樣的局面對于新聞采編人員而言,就必須對自身的專業素養進行不斷的提高,以此來適應時代的要求。
2.多樣性信息應用受到媒介融合的影響,新聞報道的形式將受到前所未有的變化,將逐漸地把傳統單一的播報形式轉變成為具有立體性、綜合性的新型形式。比如電視新聞的報告,當前能夠通過網絡電視或者“BBS”主頁來播報新聞,這與傳統單一的電視播報模式迥然不同,其將讓新聞信息的表現更加多樣化。因此,作為采編人員就必須在采編的過程當中考慮到更多的因素,以此來保證最終的信息能夠適應于各種類型媒體的播報。
3.多樣化信息資源在信息網絡的迅猛發展下,新聞信息在傳播主體的范圍上將更加的廣泛,同時在表現的形式上也更加的趨向中心化。人們在閱讀新聞信息的過程當中,參與到信息傳播中的積極性與興趣性將更加的濃厚。但是因為很多受眾并不具備專業的新聞素養,并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與了解新聞信息的知識結構,自身的新聞信息傳播技巧也不夠專業。因此,在面對群眾所提供的新聞信息時,相應的新聞采編人員應該充分地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而對于新聞采編人員而言,如何在數量極多的新聞信息資源中選擇出價值最高、社會最需要、人民最需要的信息,如何對這些新聞信息進行全面的詮釋,就成為了當前新聞采編人員必須面對、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一)報道失真新媒體時代的快捷性特點,使得那些能夠在第一時間信息的媒體成為商業贏家。然而過分追求時效性會不可避免地疏忽對新聞內容的核實與查證,以致假新聞泛濫,謠言四起。同時受名利驅動,某些新聞媒體工作者一味追求刺激、轟動的效果,在報道中無中生有,夸大其詞,對反映社會正能量的事件漠不關心,出現了引導方向的偏差。
(二)報道內容淺薄,缺乏深度新媒體環境下,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趨勢不可避免。“只看標題不看內容、只看摘要就跟貼”的群民行為比較普遍,同時,受到工作生活壓力影響,社會心態總體較為浮躁。為了迎合受眾的“口味”,某些新聞媒體工作者在某種程度上舍棄了對深度內容的追求。其次,某些新聞媒體工作者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不強,缺乏獨立理性的思考,常常隨波逐流,甚至帶有個人偏見,無法保持中立和平衡報道立場,難以客觀地反映事實報道新聞,更無法深入地挖掘事實真相,只是浮于表面。
(三)不顧新聞本身而逐利1.虛假廣告因為與經濟利益掛鉤,媒體中出現了以商業利益為目的的新聞買賣,新聞帶有明顯的廣告內容、廣告軟文等。這種形式的新聞報道,具有較高的欺騙性,它憑借媒體的公信力,去虛假宣傳,不僅浪費了播出和版面資源,而且嚴重地損害了公眾的利益。2.新聞交易國家新聞主管部門嚴格規定采編活動要與經營活動相分離,但仍有一部分單位將經營與新聞采編活動摻合在一起,甚至新聞采編活動為經營活動服務。新聞成為了牟利的工具,為利益集團服務,這就是典型的新聞交易。在這種情況下,新聞不再是新聞,新聞單位的公信力喪失,本來服務社會的媒體成為了貽害社會的媒體。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改革
1.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的能力是核心形塑新聞媒體的公共形象。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對于新聞采編人員而言,良好的新聞價值判斷力與信息整合能力必然能夠有助于其從海量新聞素材當中提煉出價值最高的新聞題材,再通過加工,為社會提供出具有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只有高質量的新聞報道,才能有助于媒體社會影響力的提升,才有助于媒體形塑出一個良好的公共形象。另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媒介要想讓自身的新聞信息產品擁有更好的市場表現,從某種程度來說完全取決于信息提供者的服務能力。因此,對于新聞采編人員而言,就必須重視自身新聞價值判斷能力與信息整合能力的培養,要注重關注那些日常的新聞報道的效果與質量。
2.過硬的業務素質是基礎精通編輯業務。選稿、改稿、組稿、同期聲的應用以及后期的制作,是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主要工作內容。要做好這些工作,采編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首先,要仔細檢查與核對稿件,檢查稿件的內容是否符合于實際的情況,有沒有錯誤的存在。其次,要讓文字、畫面、聲音始終處于協調一致的狀態,播放的質量與播放的速度得到保障。再次,必須熟練的掌握“電視語言”,讓畫面能夠與聲音整合在一起,對各個新聞信息的組合與切換導播的處理技術要熟練的掌握。最后,要精通畫面編輯、聲音編輯技術,讓新聞播報的畫面形象、色彩真正能夠吸引觀眾。較強的寫作能力。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采編人員要有較強寫作能力,例如電視新聞的采集、拍攝、編輯工作并不是一個人來負責的。在于新聞稿件的加工處理上,通常都是由相應的編輯人員來完成的,這種只編不寫的模式對于電視新聞編輯人員而言,長期下去必定會影響文字方面的業務能力。因此,必須對各種新聞的寫法與技巧進行熟練的掌握,在日常工作當中去總結寫作的技巧。
3.提高信息資源的發掘能力與策劃能力是關鍵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發展,媒體的新聞報道逐漸的開始實行“全時報道”的模式。這種報道模式的實現必定需要大量的信息資源支撐。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采編人員就必須擁有對信息資源的捕捉能力以及在大量新聞信息中選擇出具有價值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善于對其中給你信息傳播的渠道進行利用,對新聞信息的資源進行全方位的掌握。如借助QQ、微信、微博等平臺來獲取具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其次,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媒體資源的共享,著力的完成不同階梯下媒介產品的開發,從而真正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時,各大媒體之間的競爭重心逐漸的傾向于新聞采編人員的專題策劃能力。由于信息傳播手段的日漸多樣化以及信息資源的豐富性,在新聞信息的掌握上,各個媒體之間逐漸的形成了一種“無差別化”的局面。在這樣的局面下要想有效的提高人們對新聞信息的積極性與興趣性,相應的新聞采編人員就需要對新聞信息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同時需要為人們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引導、解讀,從而讓人們對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發展變化進行全面的了解。
四.結論
媒介融合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背景下,新聞傳播的必然趨勢。隨著新聞傳播媒介的不斷創新,新聞傳播的方式也越來越廣泛。作為新聞傳播類學生,在學習新聞傳播類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接受新媒介形式,堅持正確價值導向,為我國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試論“融合新聞”及其挑戰[J].國際新聞界,2006(5):31-35.
[2]張霆.媒介融合環境下新聞傳播類學生的職業素養[J].新聞愛好者,2012,No.410,64-65
[3]倪寧.面對媒介融合的新聞教育創新[J].中國記者,2011(3)
[4]董廣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思考[J].新聞戰線,2009(4):62-63.
[5]常曦文.媒介融合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J].傳播力研究,2018,v.2;No.039,136.
[6]潘高聳.傳統紙媒與音頻媒介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9(03):78-79.
[7]汪亭玉.媒介融合下的電視新聞傳播走向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7,1(12):72.
[8]于莉娜.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電視新聞傳播走向探索[J].傳播力研究,2018,2(12):84-85.
[9]李琳.媒介融合語境下的電視新聞傳播趨勢[J].科技傳播,2019(05):27-28.
作者:陳琳 單位:安徽新華學院文化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