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播關系以及課堂教學的特殊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校教育是一種教育組織傳播形式,課堂教學是其典型的表現形式,在研究其中的規律時,可以將其歸結為對組織傳播的研究。當今在強調教育質量的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學校課堂教學的質量成為了研究的基本問題。只有搞清其中的關系,才能幫助授課教師更好地把握課堂教學,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組織傳播中的行為控制
從1949年施拉姆提出的大眾傳播學的框架開始,將人對人的傳播分成了大眾傳播、組織傳播及人際傳播。其中組織傳播涉及了組織和傳播兩個概念的交織。大多數學者認為,組織是一個通過協調活動來達到個人和集體目標的一個社會集合體。通過協調、組織成員通過建立起來的組織結構來與其他成員或與其他組織成員進行關系處理。傳播則是貫穿于組織和管理整個過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傳播在組織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有利于實現個人和組織的目標和行為進行協調和控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按照傳播學的理論還進行教學行為和策略的實施,對于提高傳播的效率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課堂教學中的傳播規律
課堂教學是一種組織傳播的形式。因其傳播內容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固定性等特點,因此在組織傳播中的一些相關理論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分析。尤其是組織成員,教師及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各自的行為控制因素等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信息的編碼、傳送者;學生是受者,接收、內化信息并給予反饋;傳播通道中傳遞的是教育組織者編制好的教育信息;教學媒體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雙方的通道。課堂教學因其特殊性,在其組成的傳播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通過教學的內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和學生進行溝通和相互感染,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同樣也根據學生的反饋及評價對自身的認識、教學等行為做出及時的調節。
三、教師課堂教學的影響及教學策略
教師處于整個傳播決策者的地位,并且在信息時會處于主動地位并且具有權威性。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注意課堂教學傳播的組織影響過程、目標設定及反饋過程的方式和方法。
1.影響過程
基斯和凱斯把影響定義為“人們成功地說服別人村從其勸告、建議或命令的過程”。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組織傳播時,教師僅通過宣告“因為我是權威者”來實施行為控制是不可行的了。另外,在橫向的和縱向的關系中,正式權威已不是一種可行的資源,而往往離不開影響過程。教師如果想要達到影響和說服的目的,必須通過語言及非語言符號進行文化傳播活動。在課堂教學,教師不僅通過語言等符號進行直接傳播,并且還是用一些非語言符號來傳遞態度、感情等其他信息,這些輔助信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及理解力上起到作用。眾多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很好地推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特別是課堂教學氛圍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并且激發其學習熱情的首要因素。要通過對具體課堂教學環節的目標設計等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實現對學生行為的控制。
2.課堂教學目標設定過程
(1)目標的明確性:設定明確的目標要比設定籠統的目標更有效,在進行每堂課之前必須確定明確的目標。例如“我要將目標提高10%”遠遠比“我要提高目標”定的更加可行。教師必須以“為學生的發展而教,為學生的發展而學”為原則,摒棄把教學的動力歸因于升學的需要與壓力的錯誤思想。在對教學內容解讀的時候,不能將教材直接作為教學內容,要超越教材。在每堂課的設計中,要力求精、細,目標更為具體和量化。面對壓縮越緊的課時,應該提煉精華。因此教師課堂教課思路需要清晰??梢栽O計一條講課主線。在主線講述的過程中,橫向和縱向擴展知識面,引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讓學生感到獲得知識的快樂,從而使學生感悟到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并將知識內化。
(2)目標難度性:如果所設定的目標既具有挑戰性,又不會太難以至于無法實現,目標設定就能夠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最好的目標是那些有難度但是可實現的目標,借助生活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生活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型和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講學生的學科世界與日常生活世界結合起來,避免使課堂變成了只有虛擬的符號、概念的空洞、單調的形式。教師應該積極拓展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讓生活因課堂而豐富,以促進學生學有所用,用有所學,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這樣不僅可以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還可以使得實現目標變得有趣與可行。
(3)目標設定的參與:一個由組織者向成員指定的有難度的目標和由組織者與成員共同設定的有難度的目標效果是同等的,但是參與在目標設定中有一定的價值。具體表現在,首先參與可導致有難度的目標,而這反過來又會促進績效。其次,參與提供了重要的獎勵,如參與者滿意度提高、職責也更明確。因此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時,可以允許學生參與設計。尤其在當下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不能將學生局限在被動學習者的范圍中。在讓學生積極對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設定時,可以促進其有足夠的積極性進行學習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其對教師及自身滿意度的提高。
3.反饋過程
教師在整個的過程中主要以教育者單向傳送信息為主,還會根據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反饋效果以便于調整再傳遞。作為反饋接受者最關心的是反饋的價值,而且更喜歡正面的反饋而不喜歡負面的反饋。但是為了使組織順利運行,經常需要糾正績效問題或不足,通過什么方式來既能糾正問題,對于學生或者教師來說又“可接受”的方式來提供反饋?費爾赫斯特和他的合作者提出,解決“價值困境”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一種把關于任務的負面反饋同對員工的支持結合起來的方式傳遞反饋。我們可以得出,在進行反饋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這樣的語句進行:“我認為是你一名很有潛力的學生/教師,特別是因你在……方面有明顯的特點,所以在……方面有發展。但是在……方面有些不足,你應該在……方面(具體的學習過程)有……方面(具體的建議和舉措)的改進?!闭n堂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來達到良好的反饋效果。
四、具體課堂教學策略——以《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為例
1.課堂講解策略
課堂講解方面,理論簡明清晰,避免啰嗦,側重實踐訓練,在分析試題的過程中強調學生對知識點細節的把握。目前,很多教師以完成課件制作作為備課要求,整堂課堂一味地將書本知識變換形式,僅僅展示理論知識,而不加實踐例題的精細講解,不僅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還會使學生對課堂知識失去興趣。相反,如果以試題為范例,精講、細講例題,從試題中分析各個考點與知識點的聯系。激發學生對知識好奇程度的興趣,恰恰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講解二進制算法的過程中,先不急于講述二進制的運算法則,而是先復習關于十進制的數碼、進制原則等學生容易忽視的問題,研究清楚后,快速引入二進制的算法原則和數碼。重點進行二進制例題的講解和分析,讓學生對新概念進行理解。在例題選入的過程中,不僅選用死板的計算,還選用例如IP地址的十進制計數法等應用型例題。從而加強學生對二進制的理解,深化學生對整個計算機體系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自身教學水平和技巧的提升,還應該利用教研活動時間,與其他教師對使用課件上課的對象、范圍、技巧等進行認真討論。將多媒體教學技術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到課堂教學中。
2.課下輔助策略
課堂教學的短暫,不能完全達到教學的目的,因此,為學生制定課下有效的輔助策略也很重要。最了解學生的不是教師,應該是學生自身以及周邊的其他學生。因此運用此規律,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指定一名組長,教師需要每周聽取組長對小組學習的活動報告。具體的活動內容由教師進行指定,組長進行監督。試題庫方式下,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定課下的輔助策略主要包括:對試題庫考察知識點的分項概括;知識點的重組、知識點涉及理論知識的書本還原、書本知識的內化等。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從書本到實踐,從實踐回書本”,從而在課下達到有效輔助課堂的教學目的。
3.監控課下輔助策略
每組學生是否按照預定的程序完成了任務,這是最終的落實點。從管理角度上看,教師不可能看到每一個學生的狀況,但是確可以整體把握每個學生的基本動態,中間的紐帶在于組長。教師可以多與學生組長進行互動、探討。學生組長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問題,所以一定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公開講解,用課堂有限的時間來進行答疑解惑是必須的。解決共性問題后,再根據每組開展活動的情況,了解每組的個性問題。通過重點抽查的方式達到“督查”的效果。
五、結語
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當前學校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積極認識到教師不再是權威者、或是播音員的身份,而是重在啟發學生的思維,為學生設定具有挑戰性并且可以實現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形象化、生活化,把生活引入課堂,增強其可聽性,不僅可以提高課堂質量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要理解影響學生努力程度的因素,對學生積極實施認可自身、肯定自身、鼓勵自身的立體性教育,從而加強學生的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