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標的構建原則
1.公共價值增加原則。
公共價值增加是指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對社會公眾所產生的效用和意義的提升。老小區整治項目評價,應以整治項目的覆蓋程度、各項配套設施的改善、公共秩序的提升等指標作為績效評價的核心,從而使政府的活動向提高公眾的感知價值方向努力,最終促進社會福利的整體增加。
2.公眾導向原則。
績效審計的目標應從政府和審計機構的角度轉向社會公眾。在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中,將小區居民對項目的評價和滿意度引入審計評價標準,既體現民主價值,又彌補評價主體過于單一的不足。
3.結果與過程相結合的原則。
新公共管理模式高度重視目標和結果,但這并不意味著忽略了過程。因為,結果的有效實現有賴于有力的過程控制及階段性產出。在老小區整治績效審計評價中,將過程控制和結果產出的指標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以客觀、全面評價項目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
4.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
老小區綜合整治,具有經濟福利特征,而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其產出包括更多無法計量的成績和結果。在評價時,應建立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互補充的指標體系,使評價更全面更具體。
5.績效審計與合規性審計相結合的原則。
合規性審計主要關注是否合乎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不得為謀取私利而挪用或濫用公共資金,項目支出不得超過規定的需求等。合規性是政府績效審計的前提條件,只有在保證合規前提下進行的審計才是有效的。老小區整治績效審計評價指標考慮合規性要求,可以促進政府更加負責任地使用公共資金。
二、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的構建
本文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實地調研、專家訪談等方法,構建了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具體步驟如下:
1.第一階段:文獻研究。
我國學者對相關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大致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根據投資項目的具體程序或內容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二是借助平衡計分卡及其應用原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三是圍繞“3E”或“5E”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這些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雖各有側重,但都普遍認同績效評價的核心內容是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并考慮環境效果。2011年《江蘇省審計機關專項資金績效審計操作指南》提出,專項資金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包括財務類、管理類和效益類指標;《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11]285號),給出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參考框架。該框架提出從項目決策、項目管理、項目績效三個方面評價財政支出績效。本文綜合考慮了現有研究成果,同時借鑒了中央和地方關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參考指標的相關規定,以資金流向為主線,從項目決策、項目管理、資金籌集和分配、資金使用管理、項目產出、社會效益及可持續性等方面構建老小區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其中:①項目決策:重點評價老小區整治項目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符合居民意愿、符合整治要求;②項目管理:重點評價機構的設置、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項目申報審批、預算制度及招投標制度等執行情況;③資金籌集和分配:重點評價投入是否充足、渠道是否多元化、資金分配是否公平;④資金使用管理:重點評價資金的安全性、合規性和節約性;⑤項目產出:重點評價項目完成情況、項目質量等;⑥社會效益:重點評價基礎設施的改善、居住環境的提升及居民的滿意度等;⑦可持續性:重點關注后期維護和管理制度及資金來源。本文最終歸納、演繹、總結出了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初步測量題計35項。
2.第二階段:實地調研。
通過對審計局、市住建局、老小區整治辦及小區居民調研訪談,以考察測量題項設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能否真實地反映出老小區整治項目的績效。同時也可以對老小區整治項目有更加直觀、深入的了解,以便準確把握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的特殊性。通過實地調研,對社會效益的評價調整為按具體整治項目設計評價指標,同時增加了老小區整治長效管理等測量題。
3.第三階段:專家意見征詢。
將第二階段形成的量表發給審計部門、市住建局、老小區整治辦及從事相關研究的高校學者,征詢基本量表中題項設置和表述的合理性,并檢查有無遺漏因素和問題。通過專家意見征詢,對問卷結構、用語措辭進行了調整,并匯總成調查問卷,共計39個測量題項。
4.第四階段:初始檢驗。
向從事相關研究的高校學者和前期被訪談的審計部門、市住建局、老小區整治辦、小區居民等相關人員發放預測問卷,經回收后對量表信度和效度進行初始檢驗。檢驗結果表明,量表信度和效度符合標準,該量表可以應用。
5.第五階段:問卷發放、收回與檢驗。
為了使本次研究達到預期目標,問卷調查的發放對象主要為某省各市、縣審計局相關科室的負責人、市區老小區整治辦及小區居民。共發放問卷210份,實際回收172份,回收率為81.90%。問卷主要采用了李克特五級量表來表示,每個題項采用中等長度問題。我們對收回的問卷進行初步檢查,發現有八個樣本評分數據不完整,無法納入計算,因此予以剔除,最終獲得的有效問卷共計164份。本文借助SPSS17.0作為分析工具,對回收的問卷資料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并借助于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的方法對關鍵績效評價指標加以驗證,最終構建了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三、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的賦值
在評價指標體系中,每個指標對系統都有它的作用和貢獻,對系統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所以,在確定它們的賦值時,不能只從單個指標出發,而是要處理好各評價指標之間的關系,合理分配它們的權重。本文采用權值因子判斷表法確定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的權重。具體步驟如下:
1.制訂評價指標權值因子判斷表,要求專家填寫權值因子判斷表。
方法如下:將行因子與每列因子相互對比,采用四分制,非常重要的指標為4分,比較重要的指標為3分,同樣重要的為2分,不太重要的為1分,相比很不重要的為0分。專家成員包括政府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小區綜合整治辦公室人員、市住建局工作人員、高校相關學者共10人。
2.按百分制將各指標的權重轉換為具體分值。
本文采用百分制評價標準,將老小區整治績效評價總分數設定為100分,根據各項指標的權重,把100分分解到各個指標中,定出量分和扣分標準。
四、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方法
在對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評價中,可以根據評價內容不同的特性和評價側面,利用各種評價方法的自身優勢,促成方法間的有機組合,集成主客觀信息,使評價信息更全面,評價結論更具有可信度和導向作用。本文主要運用了調查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價法、綜合評價法等對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進行定量評價。
1.調查法。
老小區整治是一項民心工程,應尊重民意,服務民生。本文采用面談和座談會等方式,了解整治項目是否符合居民實際需求。根據相關人員的回答做好文字記錄,作為對整治項目決策是否科學合理的評價依據。
2.比較法。
通過對績效目標與績效結果、歷史情況和實際執行情況、周邊地區同類支出的比較,綜合分析評價績效目標完成情況。例如,本文通過計算每平方米投入的整治改造資金,與鄰市近幾年整治老小區每平方米投資額進行對比,分析資金投入的合理性;通過將老小區整治前后圖片對比,評價社區環境是否得到明顯改善。
3.因素分析法。
通過列舉分析影響整治效果的內外因素,綜合分析評價績效目標完成情況。例如,針對小區整治部分項目未完成下達計劃的工作量,分析認為資金來源單一、安排偏緊影響了項目的進度和質量。
4.公眾評價法。
對無法直接利用指標計量的效益,可以采用問卷統計、測評等方式向公眾進行該公共支出項目實施效益情況調查,以評判其效益高低。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對興建的公共設施進行評價,具有民主性、公開性的特點。本文老小區整治項目主要涉及小區道路、雨污分流的排水管道鋪設、綠化、安全監控設施、環衛設施以及各類管線的規范鋪設等公共設施。在對老小區整治效果績效評價時,設計了調查問卷,將居民的滿意度納入審計評價。問卷內容采用明確的問答方式。
5.綜合評價法。
在多種指標計算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權數計算出一個綜合評價值,依據綜合評價值進行評價。采用這種方法評價的準確度較高、較全面。本文中,審計人員根據構建的指標逐項進行評分,并加總得出總分對老小區整治績效進行綜合評價。
五、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的應用
為進一步說明該指標體系的操作程序和測評方法,現以某市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評價為例,簡要闡述審計人員利用本文建立的指標體系對該項目進行績效審計評價的情況。各位審計人員根據該項目的實際情況,與給出的量分值進行比較,確定各指標測評值。然后,將各位審計人員的測評值相加求其平均值,得出績效審計評分結果。
六、結論與建議
老小區整治項目績效審計綜合評分為78.59分,總體而言具有較好的績效,居民滿意度較高。但也可以看出,老小區整治存在資金投入不足、整治管理基礎工作薄弱、社區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本文認為:①將老小區綜合整治列入市城市建設發展綱要,并將整治改造工程納入保障房規劃;建立投、融資平臺,為老小區整治改造提供充足資金保障。②實行市、區、街道分級管理制度,明確整治計劃、預算的審批及整治方案的審定以及施工質量的督察、工程的施工組織和管理、群眾矛盾的協調和配套設施的建設等職責,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③對具備實施物業管理條件的小區,提供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物業服務,對不具備條件者也應由街道辦事處、社區組織開展準物業管理,制定老小區物業移交管養暫行辦法,長效管理,形成物業管理無縫對接。通過對上述項目的績效審計評價,說明該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評價全面具體、結論可靠和可操作性等特點。
作者:王麗王燕云劉紅芬單位: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鎮江市審計局江蘇蘇亞金城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