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廢品損失的會計處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ACCA對“廢品損失”的處理
ACCA規定中尚未明確可修復廢品會計核算,但其規定了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的核算有兩種方法。本文以“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的核算為例說明廢品損失的處理。
1.1若廢品是接近完工時發現的,加工進度近似100%,則廢品的單位成本等于合格品單位成本。廢品損失從“生產成本”賬戶轉出后,計入“損失或利得”賬戶。“損失或利得”為損益類賬戶,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成果。
1.2若生產單位是嚴格執行計劃的企業,核算廢品損失時應比較實際產生廢品的數量與計劃的廢品損失數量,將其細分為正常損失、非正常損失和非正常利得三種情況,分別予以處理。若廢品的數量與計劃廢品數量相等,則判定為正常損失,若超過計劃,產生非正常損失,反之為非正常利得。
1.2.1正常損失的處理正常損失產品已耗加工成本含在“生產成本”中,由合格品承擔。例1:魯鑫公司2014年6月盤點甲產品,本月完工1000件,其中,合格品960件,廢品40件。經鑒定,40件廢品均為不可修復廢品,加工程度為80%。本月該批產品全部生產費用67696元,其中材料費用30000元,人工費用19840元,制造費用17856元。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廢品計算采用約當產量法。廢品殘料500元回收入庫,另應由責任人賠償300元。計劃廢品損失率為4%。按照我國不可修復廢品損失處理的要求,甲產品成本計算過程如表1、表2所示。按照ACCA的規定,處理結果如表3所示。對比表3與表2,可知兩種規則下甲產品總成本變化不大,但是成本構成有較大的變化,表現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廢品損失的構成總額分別+700,+500,+720,-1920。
1.2.2非正常損失的處理非正常損失的處理與正常損失的處理完全不同,首先確認非正常損失的數量,將其已耗成本先從“生產成本”賬戶中轉出,在扣除責任人賠償和殘值收入后,將凈額計入當期損益。依例1,若企業計劃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率為3%,其他不變。則可得:廢品計劃損失數量為1000件的3%,即30件,本例廢品為40件,按規定,30件應判定為正常損失,10件為非正常損失。處理非正常損失時,要注意將殘值及應收賠償款在正常損失與非正常損失之間進行分配,分別沖減“生產成本”賬戶和“非正常損失或利得”賬戶。
1.2.3非正常利得的處理根據ACCA的處理原則,非正常利得的會計處理要追加成本,與非正常損失的會計處理相反。綜上,目前我國處理廢品損失的做法使得廢品損失全部“生產成本”承擔,不直接影響損益。而西方的處理是首先進行原因分析,區分“正常廢品損失”、“非正常損失”和“非正常利得”,再進行不同的處理,從而直接影響當期損益,同時影響產品成本。
2對我國廢品損失核算方法的改進建議
核算廢品損失的目標應該是便于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減少廢品損失,我們應立足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廢品損失核算的科學性。
2.1提高核算方法的科學性正常廢品已耗成本由合格品承擔,非正常廢品已耗成本轉出計入“管理費用”,較之將非正常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能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營管理效果,防止隨意將廢品原因歸于非正常活動,混淆責任考核要點,形成不恰當的績效評價。
2.2改進賬戶設置可以根實際情況完善賬戶的基本欄目設置,區別“正常廢品”和“非正常廢品”分別進行處理。
2.3改革成本核算方法不僅要重視提高成本核算人員業務水平,還要重視提高管理人員樹立節約成本的意識,建立會計信息崗位責任制,強化內部牽制。對于廢品損失的核算,企業一線會計人員有責任從實際出發,借鑒西方先進核算方法,在國際會計趨同大環境下,推動成本核算方法的改革,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獻計獻策。
作者:王國芬李琳單位:濟南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