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營銷時代下的消費扶貧攻堅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工作,幫助貧困地區真正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除了國家、社會、貧困地區自身通力合作,消費扶貧還要把握當代市場經濟脈搏,符合新時期、新營銷模式的發展。本文立足時代背景,依據現代營銷新思維,分析消費扶貧要通過完善貧困地區的產品與服務質量,構建農產品定價新體系,健全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模式,引入新媒體多種形式,進一步完成實現消費扶貧的攻堅戰。
關鍵詞:消費扶貧;規模效應;附加值;價值貢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開展消費扶貧的總體要求、主要舉措和保障措施。可以說,消費扶貧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已經納入我國脫貧攻堅政策體系里。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既然“消費”來扶貧,就需要制定拉動消費,刺激消費,通過經濟增長方式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所以,這是一個戰略性的政策方針,需要政府、社會、市場、企業、大眾、媒體等多方面積極配合參與。尤其是時代日新月異的今天,要想讓多個方面通力合作,著實與精準的提升貧困地區的產品銷售,就需要結合扶貧地區特點,規劃營銷戰略,制定并實施一套發展貧困地區產品銷售的營銷策略。然而目前來看,大部分貧困地區都存在著諸多難點。比如:農產品深加工不足,產品質量、包裝、品牌都很難以實現銷售的高額回報;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大部分農產品銷售網點與平臺都不發達,物流配送水平落后,導致大部分,農產品銷售都不理想。所以,在當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都徹底改變的年代,網購、移動支付、社交媒體、消費升級、周末休閑、共享經濟等,依然使用著傳統營銷手段的貧困地區怎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要想通過消費拿下扶貧攻堅戰,前提是要進入新營銷時代。
1新營銷時代,全面提高貧困地區的產品與服務品質
打鐵還需自身硬。國家針對貧困地區確實推出了一系列幫助政策,但并不是要求各地區扶貧單位強買強賣。如果要打好這場扶貧攻堅戰,就需要加大戰斗性能與戰斗力,使消費扶貧可持續發展。所以,貧困地區輸出的產品與服務往往得不到大中型城市或高中端消費人群的青睞,或者“有品不優”“有產無量”等現象,這些都嚴重影響消費扶貧政策的執行。所以加快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品質、打造規模化組織程度、品牌塑造能力,顯得格外重要。目前新營銷時代下,貧困零散農戶很難把握大市場供需變化,農產品與服務銷售中供需問題難以把握。盡快建設并加強農業合作社在貧困地區發展是當務之急,作為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重要紐帶。首先,完善農業合作社的經營模式。通過“合作社專營店”的直銷模式開展,也可以通過“合作社網店”的線上模式開展,或者是“合作社訂單”的精準銷售模式開展等。總之,利用新營銷運作模式,可以規模、精準銷售,讓農戶避免因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帶來的損失,也可以通過合作社經營進行實現“規模效應”,提高貧困地區產品輸出的品質。其次,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背景下,為廣大的生產者提供了一種了解消費者的途徑。尤其是建立完善農業合作社后,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手段,結合當地農產品生產現狀和互聯網技術發展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網絡營銷模式,給本地區產品和廣大農戶進行產品市場細分后并合理定位。一方面,貧困地區還可以針對消費者需求,除了農產品以外,進行旅游資源、休閑服務等方面的提供,進行多方面的產業發展,全面實現消費扶貧政策;另一方面,貧困地區資金有限,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緩解資金壓力,也可以有效擴大產品的覆蓋率與市場占有率,提高貧困地區產品的競爭優勢與效率。最后,農產品品牌塑造能力也是實現消費扶貧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更需要一個既有質量又有品質的產品。好質量的產品好做,但好品質的產品卻很難做到。這需要通過市場定位將產品更加形象化的呈現在廣大消費者面前。新營銷時代下,農村合作社可以積極號召農戶通過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來彰顯產品品質;鼓勵廣大農產品種植培養,使用先進種植培養技術,來打造獨特農產品品牌;或依據本地區地域特點與布局,打造區域農業產品品牌;或者依托政府、龍頭企業,大型電商集團或超市進行委托生產與加工,擴大地區農產品知名度與品牌形象。
2新營銷時代,適度定價為攻堅戰保駕護航
傳統市場營銷4P理論中,價格就是“成本加毛利”。在4C理論中,價格則要考慮消費者購買該產品愿意支付的心理價位。例如眾多奢侈品,大部分人購買奢侈品都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心理需求,定價考量的依據,就是顧客愿意支付的心理成本,而不是它本身的成本。新營銷時代來臨,產品定價尤其是農產品定價,影響因素也要發生變化。無論是高價還是低價,都需要結合市場,消費者消費心理來制定。因為新營銷時代,廣大消費者注重的是將“愉悅體驗、個性表達”等納入到產品中,產品已進化到“消費者需要的產品”。低價是滿足消費者需求,高價同樣如此。往往追逐的產品,它的定價包括成本+附加值,這個附加值可以是文化、故事、工藝、情趣等。在新營銷時代,產品在定價過程中,除了考慮產品本身的核心價值以外,更應該考慮就是產品整體概念中的價值,在定價時,就更注重潛在產品價值,注重產品要求有體驗性,要場景化、個性化。首先,低價競爭。為了迎合廣大消費需求,提高網絡平臺銷售,可以適度降價,通過線上與線下對比,籠絡網上人氣,擴大影響力,打造“網紅”“爆款”,來提高網絡人氣指數。其次,定制定價。依據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可以在產品購買數量、產品使用、產品配送、產品包裝等制定出各類農產品組合的套餐服務,對組合套餐產品進行網絡定制定價,以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尤其是在大批量購買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團購優惠定價。這也是時下網絡最流行的方式,將有共同需求的消費者聯合起來,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商品的定價方式。以定期開團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不僅可以通過低價和抱團活動促進消費者消費,也可以集中大量農散戶的產品集中銷售既滿足消費者低價需求,也可以讓該地區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具有較高的競爭優勢。再次,拍賣定價。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的價格競爭,提高消費者的參與程度,從而為消費者帶來參與感和體驗感。可以,結合農產品特點,進行網絡平臺的拍賣競價,尤其是一些需求彈性差的產品進行刺激消費,拉動需求增長。最后,文化定價為發展開啟無限的空間。我國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與文化歷史,結合當地文化,開發并利用,成為貧困地區旅游等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將扶貧地區特色農業、文化旅游業作為各地的特色加以推廣,既體現了文化的差異與多樣,也促進了特色農產品的開發與旅游業的發展。在旅游事業的帶動下,農產品賦予更多的人文色彩,將地方的鄉土人情,將異域風情等都包含產品與服務中,給予農產品的定價無限的發展空間。不僅僅刺激了消費,更主要的是減少了全國各地區同質化產品的低層次競爭,使中國農產品生產與銷售走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路線。
3新營銷時代,健全營銷渠道,突破扶貧攻堅戰難關
一直以來,我國貧困地區農業,其營銷渠道大部分是以傳統營銷模式為主,一般是農戶生產、商販購買或大型批發商再次購買通過長途運輸、屬地批發商和商販購買,最后賣給其他地方或當地市民。由于我國農業生產分散性,導致很多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環節多、運輸耗時長、涉及主體多、銷售信息共享和信息渠道不平衡等問題。而想要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對當前農產品的營銷渠道進行優化,科學配置相關要素。首先,構建消費扶貧農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農產品的信息流通,在銷售過程中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農產品要通過信息的流通,帶動農產品的流通,減少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經濟損失。其次,在扶貧地區,培養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包含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其他新型農民合作組織。農產品生產和交易的是農產品流通的核心,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加入會增強農產品競爭性,刺激行業發展。再次,優化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目前,為了更好實現消費扶貧,就需要做好各類不同的營銷渠道模式,比如:農商對接、產品直銷、農超對接和與品牌企業對接等模式,通過對接,形成多種利益共同體,降低自身運營成本。與此同時,并做好物流運營管理,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在物流運輸等方面實現品質保證。最后,加強地方政府的服務與監管力度。加大扶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力度,并在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對相關農民專業合作社、物流公司等給予適當補貼,促進貧困地區的公益性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成長。當然,激勵措施的同時,也要打擊以次充好、哄抬價格的行為,完善相應法律法規,保障和健全扶貧地區的農產品銷售,健全農產品營銷渠道,到凈化市場,提高運行的目的。
4新營銷時代,新媒體推廣為消費扶貧新動力
新營銷時代,推廣是“忘掉促銷,要與消費者溝通”。產品是與消費者溝通的媒介,將產品銷售過程實現價值貢獻。我們要借助社群工具,將消費者和相關利益方大規模組織起來,做價值貢獻,包括場景體驗、服務貢獻,目的就是要么把消費者培養成朋友,要么把消費者培養成粉絲,建立強信任關系。扶貧地區可以利用地理特征,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通過鄉村旅游、親子互動、土地認養、農作物栽培互動等項目發展“體驗式”特色農業。消費者可以線下參觀農產品種植示范基地,線上通過當前主流自媒體形式,包括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媒體形式,了解和接觸扶貧地區農民們打造的微平臺自媒體的營銷品牌。不僅如此,扶貧地區可以通過聘請專業營銷團隊為其地區進行市場營銷策劃,有針對性地做廣告宣傳。在政府、農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農民學會并掌握一些媒體廣告的手段,比如:通過微信軟文,實現病毒式廣告傳播,通過微信公眾號、QQ公眾號或是微博賬戶等,定期百科知識、栽培技術、農戶手工業發展,甚至是種植過程等,吸引農產品消費者的注意力,引導消費者進行轉發分享,從而實現網絡營銷信息的快速傳播。為了能更好將消費扶貧健康持久的發展下去,有關政府應單獨為全國扶貧單位建立一個消費扶貧項目自己的移動APP。通過APP,一方面了解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以及點點滴滴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貧困地區農副業的發展。將移動APP與傳統推廣手段相結合,讓消費扶貧成為真正意義的消費熱點。
參考文獻
[1]嚴敏.電商時代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發展模式及對策[J].農村市場,2019(2).
[2]肖蘇.基于要素配置的農產品營銷渠道優化探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21).
[3]李紅.分散小農戶視角下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優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1).
[4]魏浩,李英.自媒體時代農產品微信營銷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1).
作者:張悅 單位:撫順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