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園林設計中錯覺效果的應用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園林藝術是綜合性藝術,其集“空間藝術,山水藝術,文學藝術,建筑藝術于一體。園林藝術在世界藝術殿堂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以其悠遠的意境與自然清新的風格讓人嘆服,無數園林設計巨匠創造出為數眾多的世界名園,與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眼花繚亂的藝術設計,讓園林可以在方寸之間把自然界的無數山水美景呈現出來。在這些藝術手法中,“錯覺”藝術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假如可以把錯覺藝術靈活巧妙地運用在園林設計當中,那么園林將會變得更加富于感染力與表現力,其豐富的藝術內涵將會得到更完美的體現。這篇文章對“錯覺”藝術當中的意境、聲音、視覺及空間等錯覺的運用做出了研究與探討。
1.空間錯覺的運用
作為園林設計當中應用最廣泛的藝術手法,空間錯覺的應用使得園林的創作理念“以小見大,縮龍成寸”完美地呈現出來。空間錯覺技法最為重要的就是空間的對比,就是把兩個或者多個空間進行相鄰地安排,把這些空間進行開合與大小等對比,繼而達到突出其自身特性的目的。也可以運用欲揚先抑的方式先排成一個空間的序列。也就是在沒有到過主景區的位置,故意用一些小空間進行布置,用這些空間與主景區做對比,對園內的景區進行烘托;空間錯覺還常常應用在水池的水尾處理,在一些古典的園林當中,特別小的水池都會有水尾,在水尾處或者設置假山橫亙在那里,或者有老樹掩映,或者有小橋阻隔,目的就是要達到一種不讓人一覽無遺的效果,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形成煙水迷茫,一眼望過去源頭無盡的美好錯覺。如下圖所示:留園小蓬萊的水池西北角,其小水尾下面有崚嶒的巖石,上面有蔥蘢的樹木,錯落其間的還有大大小小無數座的石橋,給人一種潺潺流水、煙水迷蒙的錯覺。另外,還可以運用對注意轉移的方法來對空間進行拓展,江南私家的園林以瀟灑飄逸、雅致清新著稱,可是其面積較小,并且為了對園居的私密性做出保證,需要用較多的游廊與圍墻包圍起來,高大的圍墻與這樣狹小的園林顯得特別的沉悶,使人感覺壓抑。園林師們面對這樣的難題做出了以下設計與改變:①采取開數個漏窗或花窗在圍墻上的方法,達到一種空間內外滲透的目的。②做一些假門窗在圍墻上,并在上面畫一些花鳥畫等進行裝飾;③還可以選擇在游廊墻壁上面進行一些名人石刻碑文的鑲嵌;④或在墻邊上進行低矮花木的種植。運用這些方法來把游人的注意力進行轉移,把空間的外延進行有效擴大。另外,拙政園的波形水廊其特點是一面倚墻一面臨水,這樣會造成倚墻的一面十分壓抑,而臨水的一面是開闊的。讓人看了感覺特別不舒服。面對這種狀況,園林師們選擇在倚墻那一面把一些名人的石刻碑文鑲嵌在上面,如此一來游人的注意力就會被名人書法或詩詞所吸引,給他們造成一種錯覺,感覺空間不再那么狹小了。
2.意境錯覺的運用
實際的園林設計當中,對意境錯覺的運有是很普遍的,不論是私家的還是皇家的園林,都可以運用營造意境來對園林的主題進行升華與提煉,很多的皇家園林會用蓬萊瑤臺或者仙境等來做主題,尤其是典型的仙苑式布景“一池三山”的設計。而私家的園林大多數會用退隱山林或者世外桃源做為主題,運用對其主題的進一步升華來寄托情思,表現主人厭倦了俗世生活,繼而向往閑適與瀟灑自由的生活。例如蘇州的滄浪亭,就是以滄浪之水做為喻意指向的;而一般的寺觀園林多數會用神仙仙境與佛國天山等做為主題,例如座落于河北承德普寧寺其設計特點為南半部分布置為“漢式”,按照傳統格式進行設計,典型的“伽藍七堂”的佛寺形式。而其北半部分設計為“藏式”,其被建造在金剛墻上(比南半部分的地平高出9m左右)。北半部分是對桑耶寺進行的模仿,運用建筑的個體造型與整體的布局,對特定的宗教信仰進行反映。四川青城山的古常道觀就是運用在未到達道觀的路上做了一些建筑小品的安排,組成了道觀獨特的景觀,以“五洞天”“迎仙橋”“集仙橋”等景觀來對神仙洞府境界進行渲染營造。廣州的白天鵝賓館,其“故鄉水”小景傳遞是故鄉情懷的意境,勾起了無數游子的思鄉情懷,讓人無法忘懷。
3.聲音錯覺的運用
揚州個園其冬山庭院是聲音錯覺運用最為巧妙的園林建筑,園林師們為了在園中營造出白雪皚皚的寒冬北風呼嘯的意境,在庭院南墻上設計開了很多個小孔,當微風從那里吹過的時候,就會發出猶如北風呼嘯一般的聲音,非常的逼真;下圖中是拙政園的聽雨軒庭院,院子內部有一個小金魚池,其一角種植了很多棵芭蕉,每當游人來到這里游覽的時候,雖然天氣很好,但都會有雨打芭蕉錯覺。除此以外,像松濤的聲音、小鳥鳴叫的聲音、潺潺的流水聲、寺廟梵音、秋蟲呢喃等等都可以在我們的設計中對其加以借鑒。
4.視覺錯覺的運用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話叫做“眼見為實”,認為眼睛所看到的便是最真實可信的。其實,在園林設計師巧妙精心的安排之下,眼睛常常會為你傳遞一些假象。比如:看到游泳池內的水綠瑩瑩的,特別的清澈可愛,其實那是在水池的壁上涂上了一層綠色涂料造成的假象;看到巖石公園中到處都是形態各異的石頭,其實這些石頭并非是自然界中真實的石頭,而是利用混凝土制造出來的。設計師們就是愛用這種視覺的錯覺藝術來使游人產生聯想,做到讓大自然的奇特景觀再現出來的效果。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科技日漸發達的時代,我們可以在園林藝術當中加入高科技,更巧妙地對視覺錯覺的藝術手法加以利用。例如在昆明的世博園,其人造的摩岸石刻,其實一開始是人工進行山石開采時的缺陷,通過修整設計后變成了世博園所特有的奇景;揚州個園的春山里把石筍作為春筍的代替品,冬山里象征白雪覆石景色的是用白色宣石做到的。除此以外,在我國園林中,常常可以在拐角處或圍墻邊上,做一些竹樹山石的布置,這樣就可以在白粉墻的襯托下,像是在宣紙上畫的水墨畫一樣,令人有賞心悅目之感。還有一些用竹蕉代替畫、用門窗代替紙等設計,都讓人看了不覺驚嘆。這些視覺錯覺設計都會讓游人流連忘返,享受其中。
5.結語
總之,巧妙地把錯覺的手法應用在園林中,不但可以實現對成本開支的節約,還能使園林作品擁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展示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繼而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6).
[2]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06).
[3]張運興.中國古典園林之石藝術[J].廣東園林.2010(11).
作者:張秋燕 單位:城建中稷(浙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